为方便钓鱼人,重庆拟建四类垂钓场!网友担心“野钓”会受限制

对于垂钓爱好者而言,最安逸的事情莫过于家门口有一个可以随时随地可以钓鱼的地方了!
图片
就算没有这样便利的垂钓场所,能够长途奔波到野外去寻找一处钓鱼的好地方,也是很惬意的事情。但这样的愿望对于很多钓友而言,可能就是一个奢望。
比如近期某地就发生了一件让垂钓者感到糟心的事情,一位钓友开车来到一片水域,还没下竿就被几个穿着制服的人围着要求检查车上有没有钓具,结果钓友不但鱼没钓成,鱼竿被夺走,人也差点被揍一顿。
这就是一些垂钓者面临的尴尬局面——没地方钓鱼。不过,这样的局面今后可能会得到很大的改善。据悉,重庆已经开了先例,将要大规模建设垂钓场,这对于钓鱼爱好者来说,不知道算不算是一个好消息。
重庆拟大量建设“四类”垂钓场
编者从重庆垂钓协会了解到,为了缓解垂钓者没有地方钓鱼的矛盾,推动休闲渔业发展,重庆将要大量建设垂钓场。拟建垂钓场按大小标准分为四类:
第一类:池塘类垂钓场,此类钓场为小型休闲钓场,要求水面在15亩以下,钓位在50个以上,钓位间距3米,平均水深要达到1.5米以上。
除此之外,还要求有接纳20人住宿的能力,钓场附近要求有足够的停车位。
图片
水上钓场示意图
第二类:小型水库类垂钓场,水面面积在100亩以内,为非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具有可容纳50人以上的基础设施,比如餐饮、住宿、停车等功能。
第三类:依附大水面类垂钓场,水面为大中型水库或江河,非饮用水源保护区,可使用岸线≥150m,钓场容纳能力在50人之上。
第四类:大型综合钓场,水面>100亩的水库,或水库池塘均可,钓位在150个以上,有路亚、筏钓功能区,能接待150以上垂钓者就餐,住宿接待能力在100人之上。
例如,下面的“胶囊”钓鱼场,就是比较典型的大型综合钓场,不但可以容纳垂钓爱好者钓鱼,还可以提供住宿、观光等服务,国内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出现此类垂钓场。
图片
“胶囊”钓鱼场
要办理以上四类钓场,只要符合条件的个人均可申请,这等于是引入民间力量,来完善垂钓设施,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休闲垂钓环境,对于很多无鱼可钓的钓鱼人而言,也算是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需求。
这些垂钓场,不就是豪华的“黑坑”吗?
有了以上四类钓场,你还愁没地方钓鱼吗?
对于这类垂钓场所的性质,不少钓友已经大概明白个八九不离十了,说白了它们就是升级版的豪华“黑坑”,给钓鱼人提供了一个更加优美的场所,同时能够确保环境、鱼类资源得到较好的保护,也给休闲垂钓注入了活力。
图片
不过,环境搞上去了,钓鱼人的腰包自然要瘪下去。这样的钓场,受众面应该是一些对生活品质有较高追求的垂钓者,对囊中羞涩的钓友而言,显然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对垂钓者来说,钓具、鱼饵以及油费等花销已经够大了,现在又要增加一项“门票”支出,估计有些人是要吃不消的,他们会不会来这样的垂钓场体验垂钓的乐趣?可能要打一个问号了。
休闲“野钓”会受限制吗?不少网友有些担心
等到大规模建立了这些垂钓场,户外“野钓”还能不能正常进行了?不少钓友对此表示担忧。等到钓场弄好了,城市周边的水域会不会都被划入到禁钓区,纯野钓是不是就没有发展空间了?
图片
这些担忧不无道理!
对很多钓鱼人来说,掏腰包去“黑坑”钓鱼,远不如自己到野外去垂钓更加安逸。这些户外垂钓场虽说硬件设施更好,但却失去了野钓带来的乐趣,还要花一笔不小的门票费,对不少人来说,可能确实有些不太划算。
对大部分钓友而言,这样的思想可能根深蒂固。要自掏腰包去“黑坑”钓鱼,很多人可能接受不了,也不太愿意去接受。对他们来说,野钓就是唯一的乐趣,如果各地都建立了这些标准的垂钓场,肯定会对户外“野钓”形成一种不利影响。毕竟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钓友为了解决垂钓需求,可能会不情愿地走进这些钓场里面。
但对于管理部门而言,推进休闲垂钓可持续化发展,建立标准化的垂钓场所,是一种一举多得的好方式,不但可以缓解鱼类资源保护与休闲垂钓之间的矛盾,还能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更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何乐而不为呢?
图片
对于重庆拟大规模建设垂钓场这件事,编者认为这是开了一个先例,等于是给如何规范休闲垂钓运动探路,以后越来越多的地方可能会跟进。
等到大量垂钓场建好后,野钓爱好者们的活动空间会不会被严重压缩,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当然,我们希望管理者能够给钓鱼人更多的选择空间,让大家各取所需,推动垂钓运动的长远发展。
对于重庆拟推行的休闲垂钓模式,各位网友如何看待?这样的模式会不会挤压“野钓”的发展空间?欢迎大家共同讨论一下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