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一组老照片告诉你红旗渠是怎样建成的

10月28日上午
习近平总书记
来到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展馆
依次参观了“千年旱魔,世代抗争”
“红旗引领,创造奇迹”
“英雄人民,太行丰碑”
“山河巨变,实现梦想”
“继往开来,精神永恒”等展览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洞强调: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永远震撼人心
红旗渠精神永在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红旗渠精神永在!——习近平
图片
10月28日上午,习近平在安阳林州市红旗渠青年洞考察。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红旗渠修建
从1960年2月正式开工
到1974年8月全部竣工
10万英雄儿女在党的领导下
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
逢山凿洞 遇沟架桥
顶酷暑 战严寒
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在万仞壁立 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
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
时隔半个世纪
我们通过一组老照片
再现当年建设场景
体会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红旗渠精神
图片
▲千军万马上太行。(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图片
▲在太行山上的奋战中,数以千计的人们用独轮车把修渠用的水泥、石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地。(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图片
▲林县县委书记杨贵走在群众前面。(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图片
▲劈开太行千重山。(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图片
▲红旗渠是炮崩出来的,也是独轮车推出来的。(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图片
▲红旗渠就是这样,用一方方石块、一锨锨泥土垒砌而成。(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图片
▲姐妹同力。(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图片
▲在这座长数百米的夺丰渡槽施工工地上,找不到一件铁质工具,因为这一方方石块都是民工们用木吊杆拉上桥顶的。(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图片
▲红旗渠上150多座渡槽就是这样架设起来的。(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图片
▲没有炸药自己制,没有工具自己造,修渠民工中的能工巧匠,不断为工地制造工具,提高生产效率。(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图片
▲1960年2月,当总干渠修到狼牙山“小鬼脸”时,一边高山挡道,一边悬崖峭壁,除了开山凿洞,别无他法。红旗渠工程指挥部当即决定,组织一支青年突击队来征服这一天险。300多名青年,经过17个月的英勇奋战,终于凿通了这个岩石隧洞。(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图片
▲太行山上处处摆战场,人人逞英豪。(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图片
▲修渠民工以蓝天为被,大地为床,露营在山野,吃住在山洞。(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图片
▲凌空除险。(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图片
▲英雄悬崖忙开凿。(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图片
▲红旗渠总干渠可以说是用炮崩出来的。逢山劈山,遇岭凿洞,全靠炮崩,而放炮又全靠人工点燃,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常虎根凭着他的勇敢机智,带领炮手在悬崖开凿、装药放炮数以万次,被人们誉为“爬山虎”、“神炮手”。(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图片
▲为红旗渠精心填泥缝的姑娘们。(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图片
▲修建长800多米的曙光洞时,因为洞身要经过村庄,不能放炮,全靠一锤一钎的开凿。王师存连续数月没走出山洞,洞内塌方、缺氧、断水、断电,他毫不畏惧。在他的带领下,曙光洞开凿工程如期完工,保证了三干渠按时通水。(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图片
▲开凿曙光洞。在红旗渠指挥部,任职最长的指挥长就是马有金,他长年累月奔走在工地上,脸被太阳晒得黑乎乎的,所以被大家誉为“黑老马”。工地上哪里有险情,哪里有困难,他就会出现在哪里;修渠民工身上有多少土,流多少汗,他身上就有多少土,就有多少汗。他和民工没有什么两样。(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图片
▲1965年,红旗渠总干渠胜利建成。漳河水按照人们的意志,流入林县,实现了林县人民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4月5日在分水岭举行了隆重的通水典礼。(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图片
▲千年的愿望实现了,漳河水流入了林县,红旗渠通水,林县人民实现了几千年来祖祖辈辈的夙愿。(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图片
▲漳河水流入林县大地。(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图片
▲红旗渠建成了,一干渠鸟瞰。过去“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穷山沟,如今是“渠道绕山头,清水遍地流;旱涝都不怕,年年保丰收”。(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图片
▲红旗渠水绕太行山,穿过层层山,绕过道道岭,弯弯曲曲蜿蜒数百里,为古老的太行山增添了一条美丽的风景线。(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图片
▲左下角为漳河水,右为红旗渠,形成了漳河水上太行的壮观景象。(摄影家 魏德忠 作品)
图片
参观者在红旗渠纪念馆拍摄展出的红旗渠通水庆典照片(2019年7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图片
这是蜿蜒穿行于太行山间的红旗渠总干渠(2019年7月4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图片
红旗渠总干渠从一座村庄旁绕过(2019年7月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图片
这是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的红旗渠纪念馆(2019年7月4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岁月可以风化坚硬的太行山石
唯有精神不会随风而去
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永远震撼人心
红旗渠精神永在
(本文图片除新华社图片外,来源:林州宣传部 红旗渠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