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制定芒果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图片
近日,百色市人民政府公布《百色芒果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图片
百色芒果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以下节选部分内容)
存在问题
(一)果园基础设施落后。
百色市80%以上的芒果园分布于丘陵或山地上,立地条件差,果园道路、电力、灌溉等基础设施落后,尤其是灌溉设施基础落后,不能满足生产用水,生产效率低,果园丰产稳产无保障,是制约百色芒果单产提升的关键因素。
(二)品种结构不合理。
目前百色市芒果商品栽培以早熟品种为主,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不合理,缺乏加工品种。因品种结构不尽合理,鲜果收获上市期较为集中,销售压力大,容易产生季节性过剩。
(三)采后商品化处理及加工滞后。
主要表现为果品分级不规范、包装粗糙,保鲜技术和方法落后,鲜果贮运期和货架期短,芒果精深加工能力弱,加工产品单一等问题,导致芒果产业链不长,产品附加值低。
(四)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
百色市芒果仍然以单个家庭分散经营为主,规模化、企业化、组织化生产经营程度低,生产行为和产品质量难以统一,产销脱节,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重点方向
(一)做优一产。
针对芒果品质不稳定,存在果园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不协调、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弱、果园基础设施滞后、绿色生产技术应用不到位等方面问题,实施“稳面增效”战略,稳中有增适度扩大芒果种植规模,推动现有芒果果园提质增效;优化芒果品种,引进培育优良芒果品种,适度扩大中晚熟芒果种植比例;重视建设优势特色标准化芒果生产基地,提高物质装备水平,改造提升现有果园;推广应用绿色高品质栽培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施用,提升果实品质,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化数字赋能驱动,适时监测土壤墒情、病虫害灾情、气象灾害、市场价格等动态信息,提升生产经营智能化水平。
(二)做强二产。
针对加工业层次水平还不高,存在采后商品化处理不足、深加工产品单一、市场营销效果尚待提高、企业实力偏弱等方面问题,强化冷链仓储能力,建设产地果库群与冷链物流基地,促进芒果保鲜与错峰上市销售;加大产地初加工,做好分级分拣与营销包装,提升芒果产品附加值;开发芒果深加工产品,包括芒果食品,以及饲料、肥料、药品、化妆品等二次开发产品。
(三)做活三产。
针对芒果生产经营主体间、芒果产业区内外的联动不足,芒果产品开发与广西民宿风情、自然风景等方面的联动不足,芒果企业品牌的影响力不强等问题,抓好芒果专业人才与职业果农培育,建设芒果产业化联合体,提升芒果生产经营的组织化水平;促进农旅融合发展,结合特色种植、红色旅游、休闲养生、现代工业、教育科普、民族风情等关联产业,进一步延长芒果产业链条;打造芒果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增强品牌影响力与营销能力,促进产销衔接。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百色市芒果产业质量效益与竞争力显著提升,建成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百色芒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全市芒果种植面积达到140万亩、总产量120万吨,全产业链总产值150亿,其中一产产值75亿,二产产值30亿,三产产值45亿。新建小型蓄水池70万立方米,芒果年加工量达到90万吨,其中初加工70万吨,精深加工20万吨,加工转化率75%,建成7套以上的芒果采后处理生产线。生产经营主体进一步壮大,累计培养自治区级以上的龙头企业(含自治区级)17家以上,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以上(详见表1)。
图片
空间布局
一、功能分区
立足百色芒果产业基础、发展潜力与群众意愿,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要求,遵循生态保护优先、重点县区突出、点轴带动发展的布局原则,建设形成“一轴两区、多中心”的总体空间布局,统筹优化生产发展、加工流通、科技研发、公共服务等全产业链发展空间。
(一)一轴。
一轴即右江河谷高端要素集聚轴,是百色芒果产业集群加工、科技、营销、服务等高端要素的高度集聚地,集聚了与主导产业紧密相关的6个自治区农业龙头企业、2个国家级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国家芒果种质资源圃、2个芒果产业研究机构等现代要素资源。该要素轴主要位于右江区、田阳区、田东县的右江河谷地带,其中,右江区突出芒果综合服务功能,田阳区以加工营销及创新创业为特色,田东县以芒果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为核心功能。其重点是利用右江河谷高端要素集聚轴的产品、信息、技术、人员、金融等资源,辐射引领项目区、广西乃至整个华南地区芒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进建设中国芒果大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新标杆。
(二)两区。
两区即百色芒果提质增效区与百色芒果生产拓展区。其中:
百色芒果提质增效区涉及右江区、田阳区、田东县、田林县等4个主产县(区),该区域范围内的芒果种植面积已超128万亩。综合考虑国家粮食安全、区域生物多样性等因素,重在通过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良种化、机械化等手段,建设国家级优质芒果生产基地,通过提升质量效益与竞争力来驱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田林县芒果适宜种植区域较多,可在提质增效的同时适度扩大芒果种植规模。
百色芒果生产拓展区涉及百色市其他各县(市),该区域现有芒果种植规模偏小但适宜种植区域较广。贯彻合作共赢理念,辐射带动百色芒果产业发展,以“小芒果”推动百色乡村振兴大事业。其重点是综合考虑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因素,因地制宜高标准建设绿色芒果生产基地,逐步扩大芒果种植规模,通过稳产扩面来壮大产业集群发展腹地。
(三)多中心。
充分发挥产业链各环节中心节点的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整体提升芒果产业综合竞争力。
——种质资源中心。以广西田东国家芒果种质资源圃为核心区域,强化芒果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与开发利用,做强芒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种业“芯片”。
——科技研创中心。以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与百色芒果研究院为龙头,强化科研链,延伸产业链,集成农创链,科技赋能芒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精深加工中心。以田阳区现有5个自治区农业龙头企业为基础,建设芒果精深加工产业园,开发芒果精深加工产品,增加芒果产业附加值。
——电商物流中心。以右江、田阳、田东相关电商物流园区为重点,建设西南地区包括芒果等农副产品的物流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和大数据中心,提升“互联网+”背景下的芒果产业流通效率。
——产地交易中心。以右江区的百色智慧农商城、田阳区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田东县中国芒果交易中心、田林县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建设大型芒果专业批发市场,打造芒果生产者、经销商、贸易商集中交流与沟通的平台。
——农旅融合示范中心。以右江、田阳、田东等县(区)为重点,促进芒果产业与康养产业、文化旅游的有机融合,建设一批农旅融合示范园区。
——全产业链服务中心。以右江、田阳、田东等县(区)为重点,建设集市场信息、品牌营销、合作交流、质量监管等功能于一体的芒果全产业链服务中心。
二、生产布局
(一)右江区。
区域布局:主要分布在阳圩、永乐、龙景、四塘等乡(镇、街道),到2025年芒果种植面积39.5万亩,主要种植品种台农1号芒、金煌芒、桂热芒82号(桂七芒)、桂热芒10号等;新建小型蓄水池19.5万立方米,覆盖27.8万亩芒果园。
(二)田阳区。
区域布局:主要分布在玉凤、那坡、头塘、田州、百育、那满等乡(镇),到2025年芒果种植面积40.5万亩,主要种植品种台农1号芒、贵妃芒、金煌芒、热农1号芒等,适当发展加工型芒果品种;新建小型蓄水池19.5万立方米,覆盖27.7万亩芒果园。
(三)田东县。
区域布局:主要分布在祥周、平马、林逢、思林等乡(镇),到2025年芒果种植面积35.5万亩,主要种植品种台农1号芒、桂热芒82号(桂七芒)、金煌芒等,适当发展加工型芒果品种;新建小型蓄水池19万立方米,覆盖27万亩芒果园。
(四)田林县。
区域布局:主要分布在乐里、潞城、旧州、定安等乡(镇),到2025年芒果种植面积达到面积16万亩,主要种植品种台农1号芒、金煌芒、桂热芒82号(桂七芒)、贵妃芒等;新建小型蓄水池10万立方米,覆盖14.5万亩芒果园。
(五)其他县(市)。
区域布局:主要分布在德保县、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隆林县、西林县等,到2025年芒果种植面积8.5万亩,主要种植品种台农1号芒、金煌芒、桂热芒10号等。
第五章  主要任务
针对百色芒果产业集群发展瓶颈,重点实施果园提质增效、加工营销拓展与组织支撑保障等3大类任务与工程,切实补齐芒果产业发展短板,延长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建成百色芒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一、促进果园提质增效
立足市场需求、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发展基础,加强优良品种选育,优化芒果品种结构,推广绿色技术模式,强化数字赋能驱动,增加绿色优质芒果供应。
(一)培育壮大良种繁育基地。
根据地理生态条件和作物制种特点,加快标准化芒果健康苗木繁育基地建立,完善健康苗木繁育体系。重点开展田东县国家芒果种质资源圃现代农业创新区、芒果种质资源展示区,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芒果良种栽培示范基地建设,总面积1000亩。
(二)持续优化果园品种结构。
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优新芒果品种培育和推广力度。以高接换种为主,淘汰新种为辅,优化品种结构,加大中、晚熟芒果品种的种植规模,早、中、晚熟芒果品种比例调整为4:3:3,解决芒果产期短、上市过于集中的矛盾,增强百色芒果市场竞争力。其中右江区芒果品种改造升级示范基地面积3000亩,以发展中、晚熟品种为主;田阳区芒果品种改造升级示范基地面积3000亩,早、中、晚熟品种并存发展,适当发展加工品种;田东县芒果品种改造升级示范基地面积3000亩,早、中、晚熟品种并存发展,适当发展加工品种;田林芒果品种改造升级示范基地面积3000亩,以发展中、晚熟品种为主;其他县(市)品种改造升级示范基地面积1000亩,以发展中、晚熟品种为主。
(三)加大芒果标准果园建设。
按照《农业部标准果园创建规范》等相关标准和规范,按照“农田标准化、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良化、操作机械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完善果园田网、路网、水网、电网等基础设施,采购水肥一体化设施设备,种植良种苗木,推广科学修剪、花期调控、果实套袋、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无公害生产技术,集中建设1批标准化果园,改善果园生产环境,提高芒果单产和品质。“十四五”期间全市将建设芒果园小型蓄水池70万立方米,解决100万亩芒果园的用水问题。右江、田阳、田东、田林四县(区)各建设标准化示范果园2个、2个、1个、1个,每个标准果园的面积不少于1000亩。
(四)推进果园机械化配套。
按照“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发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拉动作用,以芒果轻简化机械作业为重点,推广适合百色市的果园生产机械、水肥一体化喷滴灌设备、统防统治植保设备、标准化自动分选设备、芒果深加工设备等机械设施,实现芒果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提高各环节机械化程度。在百色市主要芒果种植乡镇安装果园运输轨道20万米,覆盖果园面积约6万亩。
(五)推广绿色生产技术。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推进精准施肥、化肥使用结构调整、施肥方式改进、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动绿色和有机芒果的生产,开展富硒芒果生产试验示范。右江、田阳、田东、田林四县(区)各建设1—3个芒果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每个基地的面积不少于1000亩。
二、延长芒果产业链条
围绕芒果仓储保鲜、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品牌推广、农旅融合等关键环节,延长芒果产业链条、提升芒果附加价值,确保产业增值增效。
(一)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产地果库群。
在百色市主要芒果种植乡镇,合计建设约4万立方米的冷库,其中右江、田阳、田东、田林四县(区)各1万立方米,提高芒果保鲜效果,延长保存周期。
(二)加快冷链与物流基地建设。
完善百色市农产品物流中心、镇级物流服务站、村级物流服务点配套设施,以“百色—北京果蔬绿色专列”为重点打造一条南北优质芒果物流专线。重点推进跨境农产品供应链提升工程、田阳芒果物流改造升级项目、顺丰百色物流中心项目等项目建设工作。
(三)提升芒果初加工程度。
以大型农产品市场与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重点,建设针对优质芒果配套的分拣、分级、包装、保鲜、贮藏等农产品初加工中心,按照市场和商户的要求,对芒果进行分级、分类和包装等初加工。提高产品包装标准,实行分级销售。规划建设智能化芒果分选线7条,配备选果和包装厂房等配套设施。
(四)强化芒果精深加工。
引进和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形成生产与加工、科研与产业相衔接配套的上下游产业格局。围绕高附加值项目,以广西田阳果天下食品有限公司、广西鲜活果汁有限公司、百色巨人园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田阳嘉佳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重点,通过技术引进、委托研制、联合开发等模式,大力开发芒果的营养、保健、药用和工业等多功能用途,促进芒果加工剩余物等农副资源的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利用,提高果品加工量,提升产品品质和芒果附加值。
(五)品牌与营销能力提升项目。
强化“百色芒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借助中国—东盟(百色)现代农业展示交易会、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百色芒果推介会等平台,开展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东盟为重点的系列促销活动。加强与各级主流媒体的合作,通过展会、推介会和各类媒体集中宣传报道等形式,统一强化系列产品的形象塑造、集中宣传,持续提高“百色芒果”知名度、美誉度。加大地理标志品牌保护和运用力度,加强“百冠”、“右江富农”“芒小西 MANGO”等系列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品牌维护,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六)促进芒果农旅融合发展。
按照“资源互补、设施共建、市场共享、协调发展”的思路,整合百色农业景观、山水风光、壮族文化等各类要素资源,因地制宜推广城郊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型、现代农业园区科普教育型、生态养生休闲度假型等休闲农业模式,打造芒果特色休闲农庄等项目,开发“芒果采摘之旅”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产品,提升百色芒果产业附加值。
三、提升支撑保障水平
加大芒果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建设百色芒果产业化联合体,搭建市场信息平台,做好科技支撑服务,促进百色芒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设百色芒果产业化联合体。
加大芒果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在涉农项目资金安排、金融贷款、生产用地、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支持,对获得国家、自治区级的龙头企业、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进行一定的奖励。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建设百色芒果产业化联合体,实现各主体从产品合作走向产业合作、全要素合作和生产全过程合作,提升百色芒果组织化程度与企业品牌化水平。“十四五”期间培育自治区级以上芒果龙头企业17个。
(二)提升百色芒果数字化水平。
建设芒果产业数字农业智慧云平台,整合百色乃至广西、全国的芒果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市场等全产业链大数据,实现芒果产业“联产品、联设施、联标准、联数据、联市场”,通过智能化和信息化改造,提升 “互联网+农业”的大数据应用公共服务能力。深入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
(三)加大支撑保障能力。
发挥广西农业科学院百色分院(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百色芒果研究院、广西百色市现代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等科研机构的科技引领,以及广西田阳果天下食品有限公司、百色巨人园有限公司、广西田阳嘉佳食品有限公司、广西百色富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带头作用,推进广西田东干热河谷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中国亚热带芒果产业研究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化与广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海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形成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积极承担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重点围绕芒果的良种筛选、种苗繁育、高效栽培与管理、人工影响天气应用、采收及采后商品化处理、精深加工以及土壤改良等共性关键技术开展集成研究与示范应用,科技赋能百色芒果产业发展。
第六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集
根据“十四五”百色芒果产业发展的建设任务,预计总投资14亿元。其中促进果园提质增效需要投资7亿元,占总投资的50%;延长芒果产业链条需要投资6亿元,占总投资的42.85%;提升支撑保障水平需要投资1亿元,占总投资的7.15%。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资金以及社会与金融资金。其中,中央级财政奖补资金包括广西桂西芒果产业集群中央奖补资金1.85亿元;农机补贴等其他中央资金0.7亿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将整合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农村综合改革、普惠金融发展支出、其他农林水支出等各类财政涉农资金,以及其他通过整合可集中用于芒果产业发展工作的专项资金,合计2.5亿元;社会和金融资本投入8.95亿元。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