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明、朱慧履新!

据“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10月25日消息:日前,上级决定,李晓明同志任浙江大学副校长、朱慧同志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免去严建华同志的浙江大学副校长职务。
李晓明同志任浙江大学副校长
图片
据浙江大学官网介绍,李晓明生于1972年8月,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他早年毕业于原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获得医学学士和医学博士学位
李晓明长期在浙江大学工作,历任浙江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等职。2020年1月,李晓明任浙江大学党委常委,今年10月起任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图片
据介绍,李晓明曾多年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研究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科研计划集成项目等。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医学科学二等奖,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二等奖等。
为促进中国神经科学的发展,奖励杰出科研人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与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CST)中国共同设立了CNS-CST杰出神经科学家奖,每次评选两人。2019年,经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评选,李晓明教授荣获2019年度(首届)CNS-CST杰出神经科学家奖,为获此殊荣的两位科学家之一。
2020年6月,李晓明教授研究团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现了一条新颖的神经环路,当身体受到疼痛样的伤害性刺激时,来自神经末梢的“报警”信号通过未定带-丘脑神经环路“报告”给大脑皮层:痛!同时,丘脑内特定区域给予大麻类药物能“阻断”该环路的痛觉信息上行传递过程,进而产生镇痛效果。
图片
李晓明教授(中)研究团队成员合影(站立从右到左:余小丹,王浩,冯筱扬,朱毅,孙瑞,丁宇,何超,唐梦宇)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大麻素1型受体对未定带-丘脑神经环路的调控及其在疼痛样行为中的作用。李晓明教授认为,这将有助于揭示疼痛的脑内神经生物学基础,加深对疼痛的脑内神经环路机制的理解,对大麻类药物脑靶向治疗疼痛提供理论基础,也为临床治疗疼痛相关疾病提供理论指导和新思路。
朱慧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
官网显示,朱慧,生于1967年6月,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硕士,研究员。
白鹭洲知政(hxdbxw)注意到,朱慧是从浙江大学成长起来的一名干部。历任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和软件学院党委副书记,碧峰学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副主任,人事处副处长,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医院管理办公室主任兼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党委办公室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兼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图片
2019年9月21日,第二十九届全国儿童医院院长书记会在杭州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时任浙江大学医院管理办公室主任、组织部副部长、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的朱慧在致辞中说,浙江大学坚持“求是创新”的校训,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医学是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发展学科,学校高度重视并实施了各项举措推动医学发展。儿科是学校医学板块建设的排头兵,浙大儿院担纲学校儿科一流建设重任。近年来,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浙大儿院成立了儿科学院,构建了全链条儿科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全国儿童医院中率先开展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获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迈入儿科国家队行列。未来,浙江大学将加大力度支持儿科发展,全力推进世界一流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建设。
今年9月起,朱慧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
此番卸任浙江大学副校长的严建华,生于1962年6月,历任浙江大学副教务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等职。
图片
据官网介绍,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抗战期间,浙大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浙江大学。在2022年2月国家最新公布的名单中,浙江大学及21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
来源:白鹭洲知政(hxdbxw)、政事儿、浙江大学官网、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浙大儿院
编辑 陈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