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评|工业稳中有进,佛山做对了什么?

文|赵越
近日,佛山公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其中最令人心安的莫过于工业: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0%,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在官方消息中,佛山市统计局用“稳中有进”概括这一成绩。
在这个局面背后,佛山做对了什么?
首先是找准突破口。
增长大势不是一天形成的。去年下半年,佛山市委提出,要以“四大决心”推动“四大改变”,即改变“工业不连片、供地不保障、产业不高端、招商不给力”的状况。
这四个“不”,实际上就是长期困扰佛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枷锁和天花板。
这是多年来佛山第一次正面、系统地提出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在“十四五”初期,佛山做出了这个判断,意义重大。
佛山制造业规模很大,产值超过两万亿元,产业范围极广,亮点当然很多,但难题也不少。
这些难题,涉及到企业、技术、人才、城市建设、土地空间、体制机制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大小小小,千条万绪。
如果不从中抓住主要问题,就等于不去“硬碰硬”。如此一来,各级各部门当然也能推进工作,也能创造很多新成绩,但却难免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难点堵点也会越来越多。
好在佛山找到了关键之处,选择直面挑战。
回眸近两年佛山推动制造业的举措,基本都围绕“四大改变”进行。
“工业不连片、供地不保障、产业不高端、招商不给力”,这四个问题相互渗透、不是四个独立的事件,而且各方面因素沉积已久,“解题”难度很高。
要攻坚,就需要改革。过去,佛山制造是在改革开放中兴起的。而实现“四大改变”的过程,就是佛山进一步重振改革精神的过程。
带着问题导向,不到两年时间,佛山跳出了传统做法,密集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创新。
实现“四大改变”,升级园区平台是最直接有力的抓手。去年以来,佛山谋划了“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的高效联动产业格局,打造“一区一园一城”科技创新高地,并花大力气规划建设“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搭平台、建载体,引产业。
国资国企的力量也被调动起来,佛山控股、佛山工贸等八大市属企业集团挂牌,让佛山的产业投资、创新创业、园区建设有了全新力量,不再“两条腿不一样长”。
集聚外部优质资源,佛山成立市投资促进局,并在五区成立招商局。为了服务项目,市领导要牵头为重大项目提供审批代表服务。整个佛山,招商格局、招商力量、招商成果为之一新。
提升存量传统产业,佛山掀起该市迄今规模最大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浪潮,赋能传统制造业;启动上市倍增计划,以上市推动佛山民企实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上市企业总数创下新高。
为了让工业能成带、用地有保障,招商更有力、产业更高端,佛山一招连着一招,始终不松劲,用“钉钉子精神”一以贯之。
改变也迅速发生。
在这个过程中,佛山制造业发展形态发生了改变,底层逻辑开始重构。
最突出的表现是,制造业正在按照佛山市委、市政府的意图,形成科学、合理、集约的空间分布,制造业项目加快走进现代化园区,传统产业纷纷转向数字化,新兴产业也在“大招商”和科研平台支持下加快培育。
这些改变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构成了牵制制造业发展的因素,真正“改”起来非常复杂,形成的效益也很可观。
去年,佛山GDP迈上1.2万亿的新台阶,今年又首次在第三季度收尾就逼近9000亿大关。佛山经济能穿越惊涛骇浪,主要就是靠着制造业的活力。
佛山制造业规模庞大,雄心更大。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四大改变”也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完成的。现在,改变才刚刚开始,更多艰苦的攻坚还在后面。
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四大改变”获得阶段性进展,佛山制造业将形成更加强劲的生命力、竞争力,佛山城市发展建设面临的很多难题也将随之迎刃而解。
我们可以相信,已经坚定信心、找到方向的佛山,接下来还会迸发出更大的力量。
【作者】 赵越
城市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