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Cell|儿童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治疗新策略

撰文 | 胡峰源   责编 | 周叶斌
脑肿瘤是儿童中第二常见的肿瘤,占所有儿科肿瘤的20%。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有两种类型: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负责信息处理,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元的支持和滋养网络。胶质瘤是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在所有儿童脑肿瘤中约有2/3是胶质瘤。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Diffuse Midline Glioma,DMG)是一种在脑干中发现的高度恶性胶质瘤,是神经胶质肿瘤的一种罕见亚型。DMG在儿童和成人都有发生,好发于儿童,诊断中位年龄是5~9岁,女孩病例略多于男孩 (美国数据)。DMG是一种由肿瘤组蛋白驱动的致命儿童肿瘤,中位生存期不到一年,是儿童脑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2022年9月,美国哈佛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Daphne Haas-Kogan团队于Cancer Cell发表题为A druggable addiction to de novo pyrimidine biosynthesis in diffuse midline glioma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提出DMG的代谢高度依赖于嘧啶从头合成(de novo pyrimidine synthesis),作者证明通过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H)抑制剂BAY2402234阻断嘧啶合成是一种潜在的DMG治疗方法。
研究重点
DMG依赖于嘧啶从头合成(de novo synthesis)
嘧啶降解的上调大大降低了DMG细胞对嘧啶合成底物的补救
DHODH通过抑制DNA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s)的形成来诱导细胞凋零(apoptosis)
DHODH抑制剂BAY2402234延长了DMG异种移植小鼠的存活时间
图片
DMG是一类非常凶险的脑瘤,预后差,目前没有有效的手术或药物治疗方法来控制病情进展。研究揭示DMG的形成和生长与组蛋白(H3.3, H3.1)变异(H3K27M最为常见)有关,但是靶向组蛋白变异的成药性并不理想。作者另辟蹊径,试图通过全基因组CRISPR筛选来查找DMG在代谢通路上的脆弱性。
通过CRISPR敲除试验,作者在三种不同的DMG细胞系中找到了213(至少在两个细胞系存在)个DMG存活依赖的基因,并做了通路分析,其中富集最高的前5种通路都和代谢与DNA损伤修复相关。最后作者选定尿苷-5′-磷酸(UMP)合成通路(UMP是嘧啶核苷酸的前体)来继续接下来的研究,因为在这个通路的从头合成(de novo)分支上,所有的基因都来自于DMG存活依赖的基因 (包括CAD, DHODH, UMPS)。已发表的来自肿瘤病人的RNA-Seq数据也表明在此通路上的基因表达上调,表明嘧啶的从头合成途径在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中至关重要。
图片
通过全基因组CRISPR筛选找出对DMG细胞生存的重要通路
作者评估了一种临床阶段的DHODH的小分子抑制剂BAY2402234对肿瘤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对一组患者衍生的组蛋白H3野生型和H3突变型DMG细胞系,IDH野生型成人胶质母细胞瘤(aGBMs)和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进行测试, 发现相对于aGBMs和上皮细胞,DMG细胞系对BAY2402234造成的生长抑制异常敏感。通过LC-MS/MS对代谢产物的量化发现用药24小时后,在DMG细胞系中,DHODH下游产物UMP被清除,结果揭示BAY2402234实现了对嘧啶从头合成的靶向抑制。
图片
DMG细胞系对DHODH的小分子抑制剂BAY2402234敏感
作者证实,DMG之所以对DHODH抑制剂BAY2402234敏感,是由于DMG对嘧啶从头合成这个途径极度依赖,从而维持UMP池。作者也证实了嘧啶降解是BAY2402234敏感性的关键决定因素。从机制上讲,DMG的代谢不佳,嘧啶降解速率增高,消耗了肿瘤细胞的嘧啶合成的补救(salvage)途径中合成UMP的底物尿苷,导致嘧啶可用性显著依赖于从头合成途径,并对DHODH抑制剂的敏感性显著增强。
图片
DMG对嘧啶从头合成途径依赖的机制
作者观察到,BAY2402234诱发DMG细胞在S期(DNA复制期)的数量增加,阻碍细胞周期进程。后证实BAY2402234几乎耗尽了UMP池,产生DNA损伤(损伤标记物γ-H2AX在DMG中增加了2-4倍),并通过引发复制应激(抑制复制叉),诱导细胞凋亡。
图片
DHODH抑制迫使DMG细胞停滞在S期并增加DNA复制压力
体外试验展示了BAY2402234良好的抗肿瘤活性,揭示了其在异种移植小鼠中的疗效。首先MALDI质谱成像显示,BAY2402234成功进入大脑,并以治疗相关的浓度在大脑中积累,显著抑制了从头开始的嘧啶生物合成。接下来的小鼠生存试验,作者使用了两种异种移植模型,一种是高度侵袭性细胞系(DIPG1,未治疗小鼠的平均生存期约7天),第二种是SU-DIPG13-P*细胞系(中等侵袭性,未治疗小鼠的平均生存期约43天), 两种模型的小鼠生存期均得到延长。
图片
异种移植小鼠生存期得到延长
综上所述,作者提供了一种寻觅弥漫性中线胶质瘤成药靶点的新思路,这与Cancer Cell同期的另一篇题为De novo pyrimidine synthesis is a targetable vulnerability in IDH mutant glioma 论文相呼应,与IDH1突变型胶质瘤类似,BAY2402234是一种可行的弥漫性中线胶质瘤治疗策略。
撰文
  
图片
责编
  
图片
制作
排版 | 车洁   校对 | 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