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尔茨访华世界瞩目,俄媒称是“一个初步迹象”,英媒曝2大消息

11月4日,朔尔茨一行人抵达北京,他成为三年来首位访华的G7国家领导人。
朔尔茨的中国之行,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多个国家相关媒体进了报道。其中,俄媒和英媒的评论很值得我们关注。
图片
俄媒“今日俄罗斯”评论称,德国与中国接触是抵制美国的做法,朔尔茨访华向美国发出一个重要信息:德国反对在中美博弈中选边站,反对对华脱钩,不会对中国关闭大门。
美国想主宰欧洲,而德国将是美国极力拉拢的对象。美国人一向认为只要搞定德国,其他欧洲国家将会俯首帖耳,对美国唯命是从。不过令美国失望的是,默克尔担任总理时,德国与中俄两国都走得比较近,这让美国无从下手。
而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意识到机会来了。于是施压德国,让其参与制裁俄罗斯,同时煽动其与中国脱钩。而德国在制裁俄罗斯后,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如果与中国脱钩,德国将付出更惨重的代价,尤其是德国企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所幸,朔尔茨力排众议,没有被鼓吹对华脱钩的绿党带到沟里去,而是决定访华,修复与中国的关系。
图片
俄媒认为,朔尔茨访华“是一个初步迹象”,表明了德国不想充当美国的傀儡而牺牲本国利益。他需要从美国手里夺回战略自主权,挽救被破坏的中欧关系,如此才能自主决定德国的内外政策,缓解能源危机,提振德国经济。
不过,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因为美国过于强大,在欧洲布局多年,对欧洲的控制力仍是很难动摇的。
尽管德国不愿意做美国的傀儡,但欧盟国家中,立陶宛等东欧国家甘愿成为美国遏华的马前卒,不顾一切破坏中欧关系,使得欧盟对华政策越来越激进,无法以集体方式与中国接触。
另外,朔尔茨政府并非一党执政,而是多党联合执政。尽管朔尔茨有意与中国改善关系,但其他政党却基于所谓的“共同价值观”,甘愿为美国效“犬马之劳”,比如绿党就经常鼓吹对华脱钩,发表对华不友好言论。
图片
因此,在俄媒看来,尽管朔尔茨想维持默克尔时期的中德关系,但拜登政府将美国意志强加给欧洲的做法,让欧洲国家走自己的路面临诸多挑战。
对于朔尔茨的中国之旅,英媒也颇为关注,并曝出2大消息。
第一个消息是,在得知朔尔茨计划访华后,马克龙曾提议与他一起来北京,然而却被朔尔茨拒绝了。
英媒曝出的另一个消息是,得知德国政府将批准中企入股德国汉堡港后,美国非常不满,美国官员曾“强烈建议”德国不要这样做。
说是“强烈建议”,其实是对朔尔茨政府的间接警告。
不过,面对美方的施压,朔尔茨并未妥协,坚持与中国合作。
图片
随后,中国外交部声援德国政府,指责美方无端攻击,破坏中德正常合作,任何国家都没有资格插手两个主权国家之间互惠互利的合作。
从英媒曝出的2大信息来看。除了德国,法国也不想与中国脱钩,马克龙可能会在朔尔茨之后也开启访华之旅。
毕竟,受俄乌冲突影响,法国的日子也不好过。马克龙对美国利用俄乌冲突控制欧洲能源安全命脉一事非常恼怒,曾指责美国不应该向盟友出售价格远高于美国本土市场的液化天然气。
如今法国人民怨声载道,大规模抗议活动此起彼伏,昔日席卷巴黎的“黄背心”又卷土重来,“停止军援乌克兰、退出北约和欧盟”等抗议口号响彻巴黎。这让马克龙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工作重心,是继续支援乌克兰对抗俄罗斯?还是以民为本想办法解决法国民众的燃眉之急?
德国经济倚仗中国,法国也一样。马克龙想提振法国经济,同样离不开中国,需要与中国加强合作。
图片
因此,不排除马克龙将成为三年来第二位访华的G7国家领导人。
另外,从朔尔茨拒绝与马克龙组团访华不难看出,作为欧盟两大巨头的法德两国的关系非常微妙。
之前有报道指出,因能源和国防问题,法德意见不一致,发生了激烈争吵,双方互相撂下狠话。对此,欧洲媒体称之为欧洲政坛地震,担忧法德矛盾造成欧盟分裂,影响欧盟的团结统一。
图片
另外,从美国插手干预中中企投资德国汉堡港一事不难看出,美国不会放弃控制欧洲的战略,不会眼看着德国向东方靠拢。拜登政府不会善罢甘休,肯定会在其他方面使坏,破坏中德关系,重新拉德国,逼其做美国遏华的傀儡。
对此,不管是德国还是我们中国,都要打起十二万分精神,防备美国使坏,努力让中德关系健康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