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70年 大凉山金阳县摆脱贫困欲成“金沙瑶池·阳光花城” |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跃70年

封面新闻记者 席秦岭 周翼 罗石芊

图片由金阳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数千年前,一波古彝人自云南昭通首渡金沙江,从金阳进入大凉山。

1952年,在白云深处的天地坝,建起金阳县城。小城渐渐长大,形如木船。70年来,金阳人在党的领导下,发扬敢闯敢试、勇为天下先的“千年首渡”精神,乘风破浪,摆脱贫困,擎起“中国青花椒第一县”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金字招牌。

如今的金阳,行进在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打造“金沙瑶池·阳光花城”的新征途。

▲ 已经建好金阳百草坡旅游路

一座桥

从“望山跑死马”到立体交通网络格局

深山峡谷在文人眼中,或许是瑰丽的风景,但在金阳人眼里,那曾是隔断与外界联系的一道鸿沟。

1952年金阳建县时,仅有三条古驿道联通外界。“望山跑死马”对金阳人来说,一点也不夸张。

1960年,金阳至昭觉的公路建成通车,结束金阳无公路历史的同时,也开启了金阳县建桥修路的热潮。

溜索,曾经是金阳人除了马以外,最为熟悉的交通工具。今年67岁的孟太华曾是金阳县原春江村支部书记,在他的记忆里,开溜索是那个年代最挣钱的方式之一。

到上世纪90年代,3条县道先后通车,区乡公路超过了100公里,桥梁在一步步代替溜索。

2018年9月1日,77座“溜索改桥”全部建成,四川结束“溜索时代”,十几万人仅靠溜索出行的历史一去不返。金阳对坪村村支书杨富荣仍记得,溜索变桥后,好多人带着一家老小感受“踩桥”的喜悦。

没有人会想到,仅仅4年后,在金阳的土地上,竟出现了拥有“世界第一高墩”的金阳河三峡连心桥,从此天堑变通途。

▲ “世界第一高墩”金阳河三峡连心桥

时至今日,在距离孟太华家不远处,宜攀(沿江)与西昭两条建设中的高速在此交汇,预计2024年宜攀高速通车,2025年西昭高速可完成建设,“一环两纵三横加水运”的立体交通网络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 建设中的沿江高速金阳段 贾巴尔且摄影

两座城

从20多户人家到“一环两区六组团”新格局

1949年以前,在金阳境内的黑竹洛山腰一块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0.35公里的台地上,居住着20多户人家,有一条季节性集市,这就是金阳县城所在地天地坝镇最初的模样。

上世纪50年代初建县以后,这里逐渐成为金阳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1953年11月,彝族女教师日史莫阿角创办马日足民族小学,1960年金阳县初级中学成立后,她成为首任校长,1972年秋设第一个高中班。

同样是在1972年,今年66岁的龙卜哈从村里走进县城,从赤脚医生变成了卫生局工作人员。“那时候周围都是农田。”龙卜哈还记得,1975年卫生局修好办公大楼,1976年就遇到了塌方。

▲ 1972年的金阳县城 周学斌翻拍

龙卜哈喜欢摄影,从胶片机时代到数码相机时代,再到2018年买了第一台无人机。在他的镜头里,金阳县城建起高楼、修起学校,一如婴孩长到壮年。

如果从天上俯瞰,船一般的县城,占满了0.955平方公里的土地,6万余人挤在这艘“船”上。

“再造一座城。”这是金阳人迎接未来的方式,地点选在了金阳河对岸。

2012年规划,2017年开工,“随山就市,依山傍水,不搞大挖大填。”金阳从重庆和攀枝花两座“山城”学到了经验。

拔地而起的新城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被金阳人称为“金阳东区”。今年9月,金阳中学东区校区不仅迎来了第一批学生,也让金阳告别了县城没有足球场的“尴尬”历史。

▲ 一座桥连接着金阳新老县城

从建县时的5.96万人到如今21万人,从1953年仅有5名医务人员的卫生院到34个乡镇卫生院满编运行,并拥有首个二甲医院,从1953年第一条无线电报电路开通到所有行政村都有移动信号……历经70载岁月洗礼,如今的金阳又有了新名字:“金沙瑶池·阳光花城”新金阳,要在大凉山南麓打造“一环两区六组团”县城新格局。

▲ 2011的金阳县城卫星图 凉山州自然资源局供图

▲ 2020的金阳县城卫星图 国星宇航供图

三棵树

从8万株花椒树到“中国青花椒第一县”

金阳地处大凉山深处,境内以山地为主。据金阳县志记录,1950年金阳县粮食总产量仅540.5万公斤。

1956年,“马拉磨”开启了金阳粮食加工的先河,算是最初意义上的工业。到1957年,金阳县粮食总产量已增长到1275万公斤,但工业总产值到1958年也仅有4万元。

吃饱饭的金阳人,开始思考如何“靠山吃山”。此时,花椒进入大家的视野。

早在19世纪初,在金阳当时的灯厂、对坪一带,曾出现过以椒换物形式的青花椒交易市场。上世纪50年代初,金阳保有8万株花椒树。

改革开放让人们的生活富起来,对美食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川菜的灵魂,麻中带香的花椒成为当地最炙手可热的农产品,仅1979年至1983年,民众栽种的花椒已达661万株。1990年,金阳花椒产值就达到了558万元。

靠花椒,家长给孩子交学费不用愁,让越来越多的金阳孩子靠读书改变了命运。金阳看好花椒的前途,1999年,成立“金阳县花椒生产办公室”,历届县委、县政府更是把青花椒产业作为富民兴县的支柱大力扶持,青花椒种植面积超过了100万亩,成为“中国青花椒第一县”,“金阳青花椒”香遍大江南北。

▲ 金阳青花椒 白里呷摄影

除青花椒外,金阳还将核桃和华山松纳入“三棵树”经济体系,套种套养立体林业经济。

70年来,金阳人创造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白魔芋特产之乡”“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青花椒、白魔芋)质量安全示范区”等金字招牌愈发耀眼。

放眼未来,“金沙瑶池·阳光花城”新金阳计划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亿元,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阶段树起示范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