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愧是一处国际重要湿地!”中方代表考察沉湖湿地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6日讯(记者明眺生 通讯员赵银斐)6日上午,参加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的部分中方代表,参观了沉湖湿地,亲眼见到“鸬鹚树”“鸟浪”等湿地奇景,以及国内领先的智慧湿地监测系统。有代表感叹:“这不愧是一处国际重要湿地!”
图片
中方代表考察武汉沉湖国际重要湿地。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沉湖湿地地处长江、汉江交汇的三角形地带,总面积17.4万亩,是地球上同纬度湖泊群中稀有的典型淡水湖泊沼泽湿地,2013年入选国际重要湿地。这是目前武汉市唯一的国际重要湿地,也是全国64处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图片
中方代表在沉湖观鸟。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仲秋的沉湖,芦花映日,水鸟翔集。上午9时许,代表们抵达沉湖湿地后,首先参观了面积1800亩的退养还湿生态修复区。只见这里草木茂盛,荷塘片片,曲折的栈廊通向湖畔一座观鸟屋。
图片
中方代表考察武汉沉湖国际重要湿地。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沉湖湿地工作人员介绍,这片区域原是成片的鱼塘,2019年全部退出养殖,去年武汉市和蔡甸区对这片区域进行修复,经过一年休养生息,恢复了生态。
图片
中方代表在沉湖观鸟。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海南省自然资源规划厅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处副处长施祖送称,这片退养区域生态恢复不错,荷花、芦苇等湿地植物体现了华中地区的特色。海口与武汉都是国际湿地城市,虽然湿地类型不一样,但海滩湿地也存在退养还湿和生态修复问题,希望两座城市在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方面,多加交流和合作。
图片
甘肃敦煌西湖保护区湿地科吴婷。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在湖畔的观鸟屋,来自甘肃敦煌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代表吴婷,透过望远镜看到湖心一道堤埂上,站着不少黑色的普通鸬鹚和白色的白琵鹭。她告诉记者,西湖湿地和沉湖湿地一样,都是国际重要湿地,都位于候鸟途经中国的迁徙通道上,沉湖湿地有的白琵鹭、反嘴鹬等候鸟,西湖湿地也有,两处湿地保护的经验,可以互相分享。
图片
沉湖著名景观“鸬鹚树”。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随后,代表们参观了沉湖七壕附近的鸟类栖息地。在这里,代表们看到不远处一条湖堤上,十几棵光秃秃的树木上站满了普通鸬鹚,整棵树都被鸟粪染成了白色。
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谭文卓介绍,这道奇景被称作“鸬鹚树”。因为鸬鹚潜水捕鱼后会飞到树上晾晒羽毛。虽然这些枸树落满了鸟粪,但每年春天照样发芽、长叶。
图片
沉湖著名景观“鸬鹚树”。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代表们还看到,湖面栖息着数百只反嘴鹬,如同一匹雪白的绸缎。它们群飞时形成的“鸟浪”,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阵型多变而又富有韵律,十分惊艳。
在七壕保护站,代表们观摩了今年建成投用的智慧湿地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遍布湿地的50多个前端感知设备,将采集到鸟类声纹、视频等数据传回后台,系统会自动识别,并实时在画面显示识别的鸟类名称和数量。还有水文、气象监测,以及物种定位追踪等多种功能。
图片
中方代表在观看沉湖的智慧监测系统。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参观完毕,四川省林草局野生动植物和草原湿地保护处处长郭祥兴由衷地感叹:“这不愧是一处国际重要湿地!”
“看了沉湖湿地,让人大开眼界。”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昝(Zǎn)林森说,这块湿地在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得很扎实,成效非常明显。为迁徙儿的鸟类提供了一个幸福的家园。湿地保护得好不好,不是人说了算,而是鸟说了算。“我觉得沉湖湿地在鸟类保护这方面做得特别好。”
【编辑:邓腊秀】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