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SLD速递丨袁孟峰教授:乙肝新药Bepirovirsen在NA经治的CHB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图片
慢性乙型肝炎(CHB)仍是威胁全球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可进一步发展为HBV相关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据估计,全球有2.96亿人慢性感染HBV,每年约有88.7万人死于HBV相关疾病。当前CHB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长期服用核苷(酸)类似物(NA),以控制HBV在体内的复制,最大限度地延缓疾病进展。然而,由于目前人类在CHB功能性治愈方面的成绩非常有限,病毒一般无法完全根除,只是处于血液中无法检测到的较低水平,在停止治疗后可能会恢复,因此可能需要终生治疗以防止病毒反弹。
Bepirovirsen(BPV;GSK3228836)是一种试验性反义寡核苷酸 (ASO),前期的研究表明BPV能通过肝脏自身的酶将HBV RNA转化成无活性形式后消除,进一步减少病毒和肝细胞产生的病毒抗原 (如HBsAg),并刺激免疫系统协助清除HBV。在2022美国肝脏研究协会(AASLD)年会上,我国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袁孟峰教授领衔的一项B-Clear试验,进一步考查了BPV在经NA治疗得到控制的CHB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该项研究被大会收录为Late Breaking Abstract,将于美国当地时间11月8日上午 10:00 - 11:00(Room: Ballroom ABC)Late Breaking Oral Abstract Session 3环节中进行口头报告。
这是一项多中心、随机、部分设盲(研究者未盲)、平行队列研究,纳入丙氨酸转氨酶(ALT)<2×正常上限、HBV DNA<90 IU/mL且HBsAg>100 IU/mL的CHB患者,按3:3:3:1的比例随机分为4个治疗组(如下图所示)。
图片
文章相关图片摘要
根据基线HBeAg(阳性或阴性)和HBsAg水平(≤3 log10 IU/mL或>3 log10 IU/mL)对患者进行分层。主要研究终点:在BPV治疗结束(EOT)24周,HBsAg水平低于检测下限(LLOD)和HBV DNA水平低于定量下限(LLOQ)且无需额外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比例。通过不良事件(AE)监测评估安全性。
最终,意向治疗人群共纳入227例CHB患者(73%男性,52%亚洲人,69%HBeAg阴性,72%的患者HBsAg>3 log10 IU/mL)。第1-4组分别有6例(9%)、6例(4%)、2例(3%)和0例患者达到主要终点;具体研究访视的数据如上图所示。分析表明,基线HBsAg水平低(≤3 log10 IU/mL)的患者达到主要终点的比例显著高于HBsAg水平高(>3 log10 UU/mL)的患者(第1组:16% vs. 6%);HBeAg阴性和阳性患者的主要结局比例相似(第1组:10% vs. 6%)。
安全性方面,共有6例(3%)患者报告严重不良事件,1例(<1%)患者报告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13例(6%)患者停止治疗,其中8例(4%)患者由于发生AE导致停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注射部位反应(64%)、发热(14%)和ALT升高(11%)。各治疗组在不良事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该项研究结果显示,BPV 300 mg×24周(第1组)和BPV 300 mg×12周+150 mg×12周(第2组)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基线HBsAg水平低的患者与基线HBsAg水平高的患者(第1组:16% vs. 6%)相比,在BPV EOT后24周内更容易出现HBsAg和HBV DNA转阴。BPV在安全性方面表现良好。
原文链接:Man-Fung Yuen, Seng Gee Lim, Robert Plesniak, et al. Bepirovirsen (BPV)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Controlled by Nucleos(t)ide Analogue Therapy: HBV DNA and HBsAg Loss 6 Months After End of BPV Treatment (B-CLEAR Study). AASLD 2022 Abstract 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