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家族北京最后一个豪宅项目开盘,囤地 21 年房价暴涨 10 倍

本文共:3274 字
预计阅读时间:5 分钟
图片
*01
屡见不鲜的捂地楼盘
10月底,位于北京朝阳姚家园的"御翠园"项目开放售楼处,称将于11月中下旬取证开盘,吹风价在10万元/平方米起。
"御翠园"是李嘉诚旗下内地房地产业务运作平台——和记黄埔所开发项目。项目所在的姚家园地块,由和记黄埔于2001年拿下,至今开发周期已长达21年,此次入市将是姚家园地块的最后一期。根据项目销售人员介绍,这也是和记黄埔在北京的最后一个项目。
不止御翠园,如今在北京、上海、广州多地,李嘉诚家族仍持有许多囤地十余年时间的楼盘在售,持续而缓慢地处理着内地的存货。而距离李嘉诚家族上一次(2012年)在内地拿地,已经过去了十年。
这不是李嘉诚家族第一次这样干了。事实上,在中国内地以港资身份拿地,然后捂地不卖,坐等地价升值,这已是和记黄埔在中国运营地产业务的主要打法。
图片
网络上关键词搜索,大部分都是有关于李嘉诚捂地赚钱的新闻报道,甚至成都政府对于和记黄埔此类的行为,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予以约束:
图片
* 02
李嘉诚的内地经营路
2011年,当媒体问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如何看待李嘉诚这位华人首富时,李光耀的回答是这样的:“毫无疑问,李嘉诚是富可敌国的亚洲超人。但对国家做出的贡献,那是九牛一毛,不足一提”。
李光耀说:我们不能从他的手下看到一个世界级的品牌,他的巨大财富来源于他垄断了房地产和一系列的民生工程,他对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对于李嘉诚,我们需要把他的慈善和他的企业辩证去看。的确,作为长期的亚洲首富,李嘉诚为中国教育以及医疗提供了很多的帮助,这点不容置疑。没有人有义务应该做这些事情,对此我们还是要感恩。
但就李嘉诚背后企业所代表的香港商人而言,他对中国大陆的贡献微乎其微,甚至于大把的财富是因背靠着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得以实现的。
1978年,香港一个访问团回到了内地。当时这个团为首的人物是霍英东,另外还有众多的香港华人富豪,包括了李嘉诚、郭得胜、郑裕彤、李兆基、胡应湘等当时香港大富豪。
图片
他们先是去了北京,之后又去很多城市,从北方到南方考察了很多城市。当时内地正计划实行改革开放,所以就邀请了这些香港富豪回来考察。
这次考察后,很多香港富豪都纷纷在内地投下巨资,其中霍英东在中山搞了温泉酒店,胡应湘在广州搞了中国大酒店。独独李嘉诚一直没有投资,在整个80年代,李嘉诚在生意上没有任何一份关于内地的投资布局。原因很简单,80年代的中国内地市场变化太大,他不愿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风险太大。
于是,一直到1992年,深圳盐田港的项目。
在1994年,李嘉诚投入了60亿元,用来开发盐田港集装箱码头项目,李嘉诚在其中的占股达到了70%,到了2005年,李嘉诚再次乘胜追击,投入了114.8亿元,参与盐田港的扩建计划中。
盐田港的吞吐量从起初的1.3万标箱,到了2019年,该数值就变成了13069万标箱,稳居世界第一的位置。而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也凭借盐田港,其回收的资金数额,早就已经达到了140多亿元。2012年,李嘉诚在内地套现了上千亿,但是他说盐田永远不会卖。
李嘉诚不只一次强调他只是个生意人。也如李光耀所说,李嘉诚没有什么所谓的世界级品牌。哪里赚钱,他就去哪里。
进入内地30年,李嘉诚没有什么让国人皆知的知名品牌。
* 03
商业地产里的小故事
在房地产领域,除了北京的东方广场,我们也极少听说过李嘉诚重资打造过什么商业品牌。
相反,在深圳人潮如织的华强北,有一个和记黄埔的商业项目:世纪汇。却让部分商业地产人士印象深刻。
这个项目作为深圳中航集团与和记黄埔联合打造的一个商业旗舰综合体。相信就连深圳人也不是很清楚。因为的确它做的实在太烂了。
深圳世纪汇项目修建在深圳地铁一号线华强路站上,人流汇聚,商场楼高7层,总建筑面积约5.9万平方米。
老深圳人对这个项目的位置,应该是很有印象,是深圳老牌百货“天虹”的第一家商场——深南天虹店的原址。
为了配合世纪汇项目的动工,2008年,这家成立于1985年,作为深圳最老的商场停止了营业。当时的日均客流超过2万,销售日均超过百万的深南天虹,是天虹销售最好的百货门店。
图片
六年后的2014年,中航与和记黄埔共同打造的“世纪汇”开业了。饱受期待与信任的和记黄埔作为商场运营的操盘手,并没有给到大家太多的惊喜。由于规划布局和品牌运营的原因,一直勉强的支撑。
到了2017年,大部分商户因生意差而拒缴租金,最终被和记黄埔告上法院:
“都是信任李嘉诚的品牌,我们才会亏得这么惨。”“和黄根本无心经营这个商场,导致深圳世纪汇的定位规划不清晰,品牌业态也很乱,招商更加混乱,什么品牌都可以进驻,让消费者感觉很低端,直接导致商场人气一直不旺。”
……
商户有着一致的说法。无奈之下,他们闹到香港长江中心,引起了媒体关注。
但事实上,李嘉诚醉翁之意不在酒,世纪汇商场不成功,但写字楼、公寓却卖得很好。“世纪汇”是三合一的综合建筑,有7层购物中心、48层甲级写字楼,还有600套商务公寓。2011年,世纪汇的公寓以每平方米5万的价格,几天内一售而空,创造了当时深圳商务公寓的记录。而当时福田区平均房价还不到4万。写字楼部分,李嘉诚更以30亿的价格把27层写字楼卖给了交通银行,成为深圳楼市的最大交易之一。
所以,商场做得如何,对于李嘉诚似乎并不重要,甚至存在着能少投点就少投的态度。
* 04
所谓“打死不买”是真的吗?
有人说,北京最繁华的东方广场,不也是李嘉诚所谓的打死不卖的商业项目吗?“东方广场”雄踞于北京市中心,坐落于东长安街1号之绝佳位置,占地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80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商业建筑群之一,是真正的北京“城中之城”。
李嘉诚一直把拥有“东方广场”作为他没有退出内地市场的证据之一,并也宣传“绝对不卖”。
但2021年,媒体也早就挖出了东方广场背后的股权变动。北京东方广场的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归属于一家名叫“北京东方广场有限公司”的境内企业,而自2011年之后,一家名叫“香港汇贤投资”的企业便持有“北京东方广场有限公司”100%的股份。
香港汇贤投资有限公司由“汇贤产业信托”通过离岸公司Hui Xian BVI间接持有。翻查该信托的历史,在2011年之前,李嘉诚的家族企业——长江实业集团,正是该信托前身的控股方。该信托的核心资产便是北京东方广场,它于2011年4月29日单独分拆上市,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在汇贤的持股比例也随之大幅下降。截至2020年12月底,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在汇贤产业信托(东方广场的母公司)的持股比例已经下降至32.49%,这也意味着,李嘉诚家族在北京东方广场的持股仅剩不足1/3,所谓的“打死不卖”只是以讹传讹罢了。
* 05
唯一的评价也只能是商人
有人说,李嘉诚事实上早就对房地产业务没有什么兴趣了。但肯定的是,早在十年前,李嘉诚已经很准确地判断出了房地产的后继无力,并为之提前出局。
很显然,商业地产这种耗时费力的地产类型,绝对不符合喜欢快进快出,赚快钱的李嘉诚集团的胃口。
还记得小王子遇到的第四个人吗?他很喜欢算加法,认为他拥有星星,使他富有。他说国王是统治一切,而他拥有一切星星,所以很不一样。坐在那里为属于自己的星星计数,忙得连抬头时间都没有。可是,他对星星没做过任何有益的事。尽管小王子已见过怪得没治的大人,但这个人是小王子唯一批评过的大人。这就是商人。
这也就是李嘉诚,一个典型的香港商人:机智灵活,占有欲强、唯利是图。
资本是逐利的。
他们没有创造出什么世界级的品牌,也没有为社会无私奉献太多的财富;他们精于利用政策,又是典型资本运作与整合的高手;通过在房地产,商场,电信,航运等资源稀缺的整合,获取强大的盈利能力。
其实,这不就是一个资本企业的特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