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从不出门迎接党内同志,一生有两次破例,分别为林彪和粟裕

1948年,在“逐鹿中原”的关键时刻,粟裕斗胆直陈,提出了不同的战略进攻建议。虽然他主张暂时不渡江南,但是毛主席和他的观点却不相同。
图片
由于在电报中无法说清此事,于是毛主席要求粟裕到西柏坡当面进行讨论。为此,毛主席还亲自出门迎接粟裕的到来。这样的待遇,一般人可是享受不到的。
因为毛主席有个习惯,那就是从来不会亲自出门迎接党内的同志。不过他却有两次破例,一次是为了迎接前来汇报的粟裕,另一次则为了迎接伤愈回国的林彪。
一、粟裕斗胆直陈,提出暂缓渡江南进
1948年1月,粟裕率领着华野指挥机关和4个纵队的人员集结于河南省。根据当时中央军委的指令,他们将在这里进行一个月的休整。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粟裕需要向军队众人贯彻传达1947年12月的会议精神,同时还要整顿军队,为接下来的作战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
就在粟裕带领军队在河南整顿之时,解放战争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此时,正是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的最佳时机。
这一时期,解放战争的中心已经由山东地区转到了中原地区。中原战场上的胜负,成为了双方交战的焦点。谁能够拿下中原地区,就具备了占领整个国家的优势。
图片
为了能够拿下中原地区,蒋介石调集了强大的兵力赶赴中原作战。但是粟裕率领华野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战斗。
经过华野全体指战员和战士的共同努力,他们成功完成了开创中原新解放区的战略任务。此时,敌人在战略上已经陷入了被动地位。然而,战略上的优势并不代表着最终胜利。
因为蒋介石所掌握的军队数量和技术装备,仍占据着一定优势。粟裕与敌人在中原地区进行多次对战后深受启发,他随即仔细分析了战略态势及发展趋势,由此得出了一个结论。
那就是在中原战场上局部地区的作战优势,仍然属于敌方,这是由敌方的人员数量以及技术装备优势所决定的,这也是中原战场上出现反复拉锯的僵持态势的主要原因。
想要破除这种僵局,进而夺取全国的胜利,那么关键就在于要集中更强大的兵力,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粟裕认为,只有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之后,才能让我军在兵力对比和技术装备上取得优势。当时我军在中原战场上,已经集结了十几个具有优良作战能力的纵队。
图片
这些队伍联合在一起,就具备了进行大规模歼灭战的客观条件。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粟裕所提出的这个想法,是完全行得通的。
在经过深思熟虑和仔细分析敌我双方的战略态势之后,粟裕向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提出了这个作战建议。然而,就在粟裕的建议汇报到中央之时,中央所召开的12月会议已经结束。
在这次会议上,中央作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部署,其主要策略还是打中小规模的仗。当时毛主席想要让粟裕率领华野3个纵队渡江南进,执行机动作战任务。
就在命令未下达之时,毛主席就收到了粟裕提供的作战方案。毛主席看完方案,在经过再三考量之后,还是选择执行既定决策。
于是在1948年1月27日,粟裕收到了中央军委发来的电报,电报的内容就是要求他率领三个纵队渡江南进,执行中央既定的任务。
接到电报的粟裕,感觉中央的决策与他自己的想法大相径庭。因此,在认真研究了中央军委的策略之后,他做出了两手准备。
图片
一方面,粟裕积极地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想出了渡江的时机、路线和方法等具体方案,并为接下来的行动做了各项准备。
另一方面,粟裕也在积极分析当时的中原战局形势。在经过三天的思考之后,粟裕给中央军委发去了一份长达2000字的电报。
在这封电报里,粟裕除了提及了自己所设计的渡江南进的方案之外,还再一次重申了他之前提出的建议。
对于粟裕发来的这封电报,毛主席十分重视,他和当时的中央军委其他成员认真思考并讨论了数次,但是最终还是坚持了中央军委定下的策略。
虽然粟裕提出的建议,再一次不被采纳,但是他并没有停止自己的探索和研究。在经过反复的研究和确认之后,他还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于是在1948年4月18日,粟裕再次“斗胆直陈”,向中央军委建议:华野的3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而是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几个大规模的歼灭战。
图片
在连续三次收到粟裕关于改变中原战局的作战建议之后,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高度重视,甚至为他的计划开展了一次全新的会议。
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到这个计划的可行性,中央军委和毛主席要求粟裕去西柏坡进行当面讨论。1948年4月29日,日夜兼程的粟裕等人到达了西柏坡。
粟裕来到西柏坡之后,立即去了毛主席的驻地报道。据当时的在场人员回忆,毛主席一改自己会见党内同志从不出门迎接的习惯,大步走到了门外同粟裕相见。
毛主席激动地对粟裕说:我们的英雄回来了!欢迎你,粟裕同志!17年了啊,有17年没见面了吧?粟裕回答:是的,17年不见了,主席,主席好吧?
两人上一次见面还是在红军时期,当时粟裕只有20多岁,他在毛主席和朱德的指挥之下,参加了三次反围剿,打了很多的胜仗。
在粟裕到达西柏坡的次日,中央就举行了一次会议。听过粟裕的汇报之后,中央军委做出了在既定战略方针不变的前提下,同意三个纵队暂缓渡江的决定。
图片
同时,中央军委同意了粟裕的建议,决定让华东野战军这三个纵队留在中原黄淮地区,尽最大努力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二、林彪伤愈回国,毛主席出门迎接
粟所提出的战略性决策,是促使毛主席出门迎接他的原因之一。林彪之所以能够得到毛主席的外出迎接,还要从他受伤到苏联养病,而后回国的事件开始说起。
1938年2月中旬,日军开始向晋西南进攻,并先后侵占了多个地区。坚守不住阵地的国民党军队纷纷后退,日军所占领的区域也越来越多。
当时林彪所接到的任务,就是率部阻止敌人继续西进。1938年2月28日,毛主席紧急指示林彪,让他率部改变作战计划,迅速控制周边地区,并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以此消灭敌人。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林彪率部迅速向晋西南挺进。1938年3月2日清晨,正在赶路的他们,突然遭遇了一场大雾。
就在林彪率领部队路过千家庄之时,他们与事先驻扎在此地的阎锡山部第十九军警戒部队碰面了。然而在一片大雾中,双方难分敌我。
图片
因此在视线受阻之时,阎锡山部第十九军警戒部队以为林彪等人是日本人,于是他们就冲着走在最前面的林彪开了一枪。没有任何防备的林彪,当即中弹落下马来。
子弹伤到了林彪的肺部和脊椎骨,这次的伤势十分严重,虽然经过治疗后没有大碍,但是林彪一直没有彻底痊愈。之后,因为工作的劳累,他的枪伤复发。
虽然当时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去治疗林彪的枪伤,但是他的身体还是越来越差。上级了解到具体情况之后,决定让他去苏联进行治疗。
1938年冬天,林彪乘坐飞机到达莫斯科。在这里,他受到了苏共中央领导的欢迎,他一边在风景优美的庄园里疗养,一边接受医学治疗。
由于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林彪在莫斯科一待就是三年。直到1941年12月29日,他才乘坐飞机回国并抵达新疆。在经过多次转机之后,林彪终于抵达延安。
1942年2月中旬,得知林彪回来的毛主席异常高兴,他甚至打破了自己从不出门迎接党内同志的习惯,亲自前去迎接回国的林彪。
图片
根据当时一些人员的回忆可知,毛主席当时非常兴奋,甚至提早走出窑洞,向山下走去,一边走一边说要去接林彪。
要知道,就算是朱德从前线回来之时,毛主席也没有这样去迎接过他,不过林彪却得到了这一待遇。据了解,当时林彪下车之后,毛主席还曾十分高兴地迎上去和他握手。
结语
其实不管是林彪还是粟裕,他们都曾在战争中立下赫赫功劳。也正是因为这两人在战争中的表现十分优秀,所以才会让从不出门迎接党内同志的毛主席,出门迎接两人的到来。
相比于两人的贡献来说,毛主席出门迎接这件事情显得或许有些微不足道。不过,这件事不仅体现出了毛主席对两人的尊重,更是把毛主席性格随和的一面展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