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稻田边盖起书房建起科普基地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翎 通讯员 袁旺 钟轩 刘文华

秋高气爽,灿烂的阳光洒在中山市三乡镇桥头村成片晚稻田上,满目金黄,稻香四溢。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稻田里,除了正在田里忙着收割的村民,还不时可以见到三五游人在田里摄影、游览,尽情享受这“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乡村之乐。时下,中山乡村的稻田已由传统的农耕场所华丽转身,成为集农耕、旅游、文化于一身的网红景点,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桥头村的晚稻丰产在望,吸引了不少游人

晚稻早熟品种已开始收割

据三乡镇农业部门介绍,三乡镇今年晚造面积约650亩,主要种植品种19香、南晶香占,通过加强田间技术指导,现水稻生长良好,丰产在望。其中桥头村的早熟品种近日开始收割。为守住粮食耕地底线,三乡镇通过鼓励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将低产菜地、香蕉地、荒地改种水稻,稳定粮食面积,除了市级每年每造补助250元外,三乡镇对通过低产菜地、香蕉地、荒地改种早稻的农户实行每造600元及化肥款200元的补助。

“我们村今年的晚稻生产形势喜人。”桥头村宣传委员郑建成介绍,桥头村生产的“桥头大米”是中山市“四大名米”之一,深受市场欢迎。今年晚造收割前,已经有来自珠海、香港、澳门等地的客商预订了1200多斤。“目前市场收购价是5元一斤,价格还可以。”

体验式稻田文化游走俏

“桥头村拥有500多亩连片稻田,吸引了很多游人来观赏。”郑建成指着在田头打卡、拍抖音的游人告诉记者。“稻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观赏,游人春天可来观看插秧,秋天可赏稻花,深秋可来体验收割之乐”,郑建成说,时下,游人来桥头村,不只是纯粹观赏稻田观色,更发展成体验式的稻田文化游。

据介绍,桥头村开发较早,可用地较少。近年来,桥头村因地制宜打造宜居乡村,利用村里的废空地、废鱼塘,建设生态园、初心公园和“四小园”。在田头,也修起了大风车和雕塑。“没想到经过打造,效果很好,游人比我们预期多几倍,特别是晚上也有很多游人来村里游览,常常凌晨一两点也有人在村里拍抖音。”郑建成说,现在桥头村平均每晚的游人约500人次。

“渔樵耕读”之乐吸引游客

桥头村的稻田文化火起来了。在稻田边,盖起了“桥头稻田文化香山书房”,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在稻田边读书,体验“渔樵耕读”之乐。该书房的工作人员介绍,书房现由三乡镇青年企业家协会负责运营。在这里除了可以边喝咖啡边读书,还组织画画艺术课程、稻田收割、农耕体验游等活动。

在香山书房旁边,融航天科普与农耕文化一体的广东探宇科普基地也建起来了。基地负责人高文基介绍,2021年起,基地将稻田边的三层楼房改造成航天科普基地,专门面向青少年进行无人机、航天器、空间站等现代航天知识的科普和体验。“基地还开设了10多亩的虫害科普基地,面向青少年科普农耕知识。”

稻田文化旅游推动乡村振兴

如今,以稻田文化为带动,桥头村实现了华丽转身。村里的郑氏祖祠等三间大祠堂重新修复,传统的非遗文化——茶果被保护发展起来。新的业态也在桥头发展起来,村民的旧房被打造成民宿、咖啡馆、露营基地等,打造了SY茶饮、小兔钉、又一村等网红打卡点。“我们还在村里打造了文创集市,让游客来到桥头不但能游能玩,还可以在这里购物”,郑建成说,集市里还有四个创业摊位专门留给本村村民经营,销售村民自产的农特产。

桥头村是中山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时下,中山三乡的桥头、南朗的崖口、左步等水稻生产乡村,将传统的稻田农业与休闲文化旅游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好路子。如左步村通过打造网红景点“左步书屋”“稻田音乐节”等品牌活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许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