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场世纪表演

图片
2022059
世纪演出
拿破仑( Napoléon Bonaparte )的生命,结束在一座远离海岸近两千公里的小岛上。
在他离世几个月后,流亡布鲁塞尔的新古典主义艺术领导者、曾经的法兰西首席宫廷画家雅克·路易·大卫( Jacques-Louis David ),完成了颇具纪念意义的画作——《拿破仑加冕》。
图片
拿破仑加冕 雅克·大卫 1822 年
大卫画过两次《拿破仑加冕》。
构图、场景与所绘事件完全相同的两件作品,前后相距十多年。除去色调略有调整,两幅巨作最大的不同,在于画面左侧人物——波利娜( Pauline Bonaparte )——衣着颜色的变化。
图片
拿破仑加冕 雅克·大卫 1807 年
家族里,妹妹波利娜是拿破仑最为宠爱的亲人,她也是不顾身边人劝阻,唯一一位去到拿破仑第一次流放地厄尔巴岛探望的家人。战败于滑铁卢后,即使拿破仑遭遇第二次流放,被送到了更远的大西洋孤岛上,波利娜仍未放弃营救。她游走于权势之间,用尽一切办法,最终却没能与哥哥再次相见。
正是因为兄妹两人的紧密关系,大卫在绘制第二幅《拿破仑加冕》时,将这位因美貌而被称为“法兰西帝国玫瑰”的女子的衣裙画为了粉色,以此突出她在拿破仑心中的地位。
图片
波利娜(左侧画作稍晚)
读两幅画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出,帝国尚存时的波利娜,身体放松,下颌微仰,眼神中满是爱意。帝国崩塌,波利娜长居罗马,再次入画,其神情已灰暗冷峻了许多。
不论神态如何,《拿破仑加冕》中的波利娜与众人一样,都看向了同一个方向,她们正关注一场世纪表演:真正的拿破仑加冕。
1804 年,为了使帝国获得合法地位,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仪式。他邀请教皇庇护七世( Pope Pius VII )为自己加冕,却并未给这位宗教管理者行使权力的机会——傲慢的拿破仑,拒绝跪拜教皇,他自己戴上桂冠,完成了自我加冕,远道而来的庇护七世,漠然地坐在椅子上,大感耻辱,却又无能为力,正如他在画中的边缘位置,似是可有可无。
图片
坐于拿破仑身后的庇护七世
处在画面中心的人物,是拿破仑与皇后约瑟芬( Joséphine de Beauharnais )。
为避免太过无礼,大卫没有直接呈现拿破仑自己加冕的场景。画中的帝王,身穿丝绒披风,傲然站立,他将皇冠举过头顶,正欲为皇后加冕。皇后虽在跪拜,但显然,她跪拜不是教皇,而是即将要戴上的皇冠。
图片
拿破仑与约瑟芬
宏大的加冕仪式,犹如一场世纪表演,观看者众多,拿破仑的家人、帝国元帅及世俗贵族等,都在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因与拿破仑存有矛盾,三弟吕西安·波拿巴( Lucien Buonaparte )没有亲去观览,也正是因为兄弟二人不合,母亲玛丽亚·拉莫利诺( Maria Letizia Ramolino )也未去到巴黎圣母院。
不过,大卫还是画出了玛丽亚。“帝国之母”安坐高台上,独享一座,她带着礼貌性的微笑,看着拿破仑尽情表演。
图片
拿破仑的母亲玛丽亚
野心膨胀的拿破仑,没有因称帝而有所收敛。1809 年,他大举进攻维也纳,吞并了教皇国属下的多个邦。教皇庇护七世大发雷霆,将拿破仑革除出了教门。
之后的五年,教皇被拿破仑囚禁起来,彻底失去了威严。直到 1814 年拿破仑退位,他才得以回归。有趣的是,作为大卫的学生,安格尔( Dominique Ingres )在这一年完成了两幅值得细细品读的作品:一是名作《大宫女》,委托者是曾觊觎过皇位并与拿破仑不合的三妹,一是《西斯廷教堂里的教皇庇护七世》,委托方是教皇国,换言之,两件作品的购买者,都是拿破仑的反对者。
图片
西斯廷教堂里的教皇庇护七世 安格尔 1814 年
事实上,安格尔也曾长期接受法兰西帝国的资助,只是,他没有像老师那样与拿破仑如此之近。同时,拿破仑加冕的那一年,安格尔仅 24 岁,初出茅庐。一位刚要起步的画者,没有资格去观看那样一场世纪表演。
大卫则不同,他是拿破仑的坚定支持者,不仅去到了现场,还将自己画了进去(下图正在努力画画的,即是大卫)。
图片
大卫
虽是如此,拿破仑与大卫——两位亲历者、两位画中人,最终没有守住华丽庄严的仪式,他们分别去到了不同的地方,直至终老,客死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