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80年代全球消灭天花以来,猴痘(monkeypox virus)已成为由致病性正痘病毒(OPXV)感染引起的最严重的传染病。自近70年前发现猴痘以来,猴痘一直在西非和中非流行,而至2022年,许多非流行的国家也相继出现了猴痘疫情。世界卫生组织于2022年7月23日宣布,全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据报道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的有效性为85%,痘苗病毒(VACV)天坛株(VTT)历史上一直作为中国的天花疫苗用于根除天花。为了预防中国猴痘疫情扩大,确定VTT免疫对MPXV感染的保护效果迫在眉睫。然而,由于暂时缺少活的MPXV和动物感染模型,只能采用其他的方法进行评价。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王云团队发现,用牛痘病毒天坛株免疫小鼠,可诱导其产生与猴痘病毒保护性抗原交叉反应的抗体。相关结果以题为“Immunization of mice with vaccinia virus Tiantan strain yields antibodies cross-reactive with protective antigens of monkeypox virus”在线发表于我国高水平期刊Virologica Sinica。
OPXVs具有两种主要的感染性颗粒,即成熟病毒粒子(MVs)和包膜病毒粒子(EVs),已有研究证明,MVs和EVs的几种表面蛋白对OPXV的传染性至关重要,是保护性免疫的主要靶点,包括MV表面蛋白A27、L1、D8、H3,以及EV表面蛋白B5和A33,研究表明,针对这些保护性抗原(PAS)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有效交叉中和各种OPXV,包括MPXV。由于针对上述PAS的抗体可以对各种OPXV感染提供充分的交叉保护,本研究希望研究VTT免疫是否可以诱导与MPXV的同源PAS交叉反应的抗体。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猴痘和VTT的6种保护性抗原,分别以小鼠VTT免疫前、免疫后血清、标签抗体作为一抗对等量的抗原进行Western Blot检测,通过灰度值分析计算发现抗体对6种抗原均存在交叉反应,其中M1R最高达到94%;H3L最低,为33%。研究表明,VTT诱导的抗体可以有效地与MPXV PAs交叉反应。
然而VTT是否能保护人类免于猴痘病毒的感染仍未得知,需要更多的实验例如使用活的MPXV和动物感染模型来确定这些抗体是否可以中和病毒和对MPXV感染提供有效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