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记|羽叶金合欢:我是名副其实的臭菜 也是稍纵即逝的美味

图片
 
 
 
  羽叶金合欢的叶子如同妖怪的羽毛,轻轻扇动,能将月光吹散,也能将香味吹到人们的心间。
  赤红色泥土在月夜中推搡着滚落的石块,一根根藤蔓沿着泥土的缝隙不断攀缘,突破地表,以昂扬的生命姿态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之下,一株株、一丛丛,荫蔽了大地,也荫蔽了天空。高高在上的枝丫勾连起藤条,红色、蓝色与黄色则星星点点地藏匿其中。紧接着,蝉的鸣叫、蛙的聒噪、彩蝶飞舞、猕猴蹿跳——奏响月夜,生命的喧嚣支撑起了穹庐的一角。
  “倏!”的一声。
  一支金尾箭擦伤了空气,沿着苍白的伤口向前一直俯冲,彩蝶正襟,猕猴危坐,上百只眼睛齐刷刷地盯着远方到来的颇为突兀的锋芒。
  “咚!”它稳稳地扎进了一棵树里。
  只见一只野兔踏着月光仓皇奔走,口中的涎水不住外流,头上也挂着杂草,虽然狼狈,可全然没有休息的机会。它身后,傣家的神箭手岩更已经将第二支箭搭在了弓弩上。眼前猛地一黑,当岩更能够再看清自己的双手时,野兔已经全无踪影。岩更收起武器,向前望,是漆黑一片;向后望,亦是漆黑一片。被荫蔽的天空露不出一丁点儿北斗星的影子,而腹中的饥饿感与疲乏,却是结结实实裹挟而来。
  “糟透了。”岩更心想。
  岩更抽出佩刀,想要就近找些吃的,可所有关于生命的影踪竟被月光涂抹得一干二净。过了许久,双腿已然不听使唤,岩更看到脚边不远的地方长着一簇簇从未见过的像羽毛一样的树叶,轻轻摸去,十分柔软。岩更连忙摘了些许,生起篝火,尝试着吃了一回。
图片
  那嫩叶的香味还在岩更的唇边久久萦绕,不曾散去;欣喜的岩更又采了些,把它们带回了家中,正准备伴着自己前些天打到的野味一同煮食时,却发现这嫩草的味道竟然变臭了……
  最后,岩更终于摸索出了这奇妙植物的习性,趁着天光正好,他提刀在手,将其连根挖出,种在自家庭院中,想吃的时候就掐一根,那鲜美的味就这样被悄悄留了下来。时至今日,傣族人家仍有在家中庭院种植“臭菜”的习俗。
  故事中这味会变臭的嫩芽正是傣族人家最常吃的帕哈,意为臭菜,学名叫作羽叶金合欢,属豆科多年生灌木,因其全身长满倒刺,往往是傣家人制作篱笆的首选。帕哈最值得说道的便是那异常怪异而沉闷的臭味,有的人见到就躲,但同臭豆腐是一个道理:闻着臭却吃着香,尤其是用刚刚采下的帕哈嫩芽煮汤,臭味不仅消失无踪,反而还生出了颇为香甜的滋味。
图片
  新鲜的帕哈洗净,切碎,拿来炒鸡蛋最妙不过,只需稍加少许茴香粉和盐,在热油中的两者便亲密无间地开始交融,上下翻炒,不一会就变得松嫩金黄,香味也便溢了出来。帕哈怪异的味道会随着高温消散,而和螺蛳煮在一起时,还有着去腥提鲜的功效。把被灌了两天酒的螺蛳洗净,入锅,翻炒几下后加水熬煮,稍后,再加入竹笋、南瓜尖和帕哈继续熬煮,出锅时摆两根香菜,那鲜美的味道便会顺着锅沿直往人的鼻孔里钻了,用签子一扎,饱满的螺肉浸满了帕哈的味道。
  如今,帕哈早已伴着那动听的故事一道成为傣家菜生动的招牌,在高温高湿的热带地区,帕哈更是凭借着自身那清凉、除湿、解毒、利尿、开胃和预防夜盲症的功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小贴士
  羽叶金合欢
  拉丁名:Acacia pennata.傣语称“帕哈”,又俗称臭菜,属豆科含羞草亚科金合欢属,多年生攀缘多刺木质藤本植物。分布于云南、贵州及华南等地,在云南省主要分布在德宏、西双版纳、思茅等地,是傣族群众喜爱的有悠久食用历史的野生蔬菜。(文 赵玉贤)
  资料来源:中共德宏州委宣传部
  作者:胡雪源(文字稍有改动)
  策划:唐莉娜
  统筹:李怡 赵玮
  文字整理:刘宝琦
  海报设计:张艳萍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