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的生活|专家看法

编译:RR
90年代末和00年代初成功的互联网公司有几个共同点:他们都发誓要“改变世界”、估值高得离谱,而且严重缺乏盈利能力。以下是互联网历史学家Brian McCullough对一家公司的快速崛起和衰落以及泡沫的持久影响的看法。
图片
如果你想找一家公司作为网络时代的典范,你可以选择Priceline.com。它由Jay Walker创立,这位企业家巧妙地解决了一个现实问题:每天有50万个航班座位卖不出去。Priceline将这些座位提供给那些说出他们愿意支付价格的在线客户。消费者得到了更便宜的机票;航空公司出售了过剩库存;市场上的低效率得以消除Priceline从促进这一过程中获得了分成:这是只有互联网才能实现的四赢。
Priceline成立于1998年4月,是一家“一夜成名”的互联网公司,在开业的头7个月里,其员工从50人增加到了300多人,卖出了10万多张机票。到1999年底,它每天能卖出1000多张票。它试图将业务扩展到酒店预订、汽车租赁和房屋抵押贷款领域,Walker的意图是将Priceline的理念推广到每一个适用的市场。
Walker打算效仿雅虎的做法:通过疯狂营销建立品牌。在最初的6个月里,该公司在广告上花费了超过2000万美元,其中最重磅的是由《星际迷航》中的、William Shatner出演的广告。所有这些成功地使Priceline在1998年底的互联网品牌认知度方面排名第五,仅次于AOL、雅虎、网景和亚马逊。
1999年3月,Priceline以每股16美元的价格上市。在首日交易中,其股价升至88美元,最终收盘于69美元。这使得Priceline的市值达到了98亿美元,是迄今为止互联网公司上市首日估值最高的公司。很少有投资者关心,Priceline在最初几个季度累积了1.425亿美元的亏损。它不得不在公开市场上以成本价买票,以满足客户的低价出价,每卖出一张票平均就会损失30美元。另外,Priceline的客户在拍卖中支付的费用往往高于他们通过传统旅行社支付的费用。投资者更感兴趣的是从一家将改变商业未来的公司中分一杯羹。
支持Priceline、eToys和Kozmo.com等公司的风险投资家瞄准的是超新星IPO,因为那是他们获得回报的时候。
图片
到了1999年,赔钱是网络公司成功的标志。很少有公司能像Priceline那样大量或创造性地亏损。竞争对手CheapTickets的负责人抱怨说,他的公司无法与Priceline的炒作竞争。创始Michael Hartley抱怨道:“我们CheapTickets有规定,我们需要赚钱。这影响了我们的估值。”
当我们回忆起互联网泡沫时,Pets.com、eToys、Kozmo.com、UrbanFetch等许多公司都具有Priceline的部分或全部特征:承诺“改变世界”的商业计划、“快速扩张”以实现无所不在的普及,并垄断某个特定市场的战略;以亏本销售产品以获得市场份额的倾向;愿意在品牌和广告上花费巨资以提高知名度;以及与任何盈利能力或理性都脱节的天价股市估值。
这成为了一个笑话,那些最初承诺以更高效的方式开展业务的网络公司几乎都是无利可图的。他们中的许多完全有可能专注于在线销售带来的高效,从而慢慢成长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但这并不是九十年代末的游戏规则。
支持这些公司的风险投资家瞄准的是超新星IPO,因为那是他们获得回报的时候。任何IPO都意味着风险投资者的退出。互联网公司的股票在首次公开发行时经历了难以置信的首日“暴涨”?那是早期的资金在套现,把他们的股票卖给投资大众。互联网泡沫是一个幻境,当时很多风投实际上并不关心一家企业是否盈利,因为它不需要盈利。Benchmark公司的一位风险投资家在提到对Priceline公司的Pre-IPO投资时承认:“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公司不需要成功,我们就能赚钱。”
泡沫时代催生了一股创业热潮,这可能是自大萧条以来美国从未有过的。
图片
保持新公司(以及新的IPO)源源不断地出现变得势在必行。幸运的是,泡沫时代催生了一股创业热潮,这种热潮可能是自大萧条以来在这个国家从未出现过的。到1999年春天,每12个接受调查的美国人中就有一个说他们正处于创业的某个阶段。
1999年10月,摩根士丹利的Mary Meeker追踪的199只互联网股票的市值高达4500亿美元。但这些公司的年销售总额只有约210亿美元。他们的年利润呢?利润?损失总计62亿美元。一位投资银行家在1999年6月吹嘘道:“人们总是来这里说,‘我最不想做的事就是赚钱。’”“‘因为那样我就得不到互联网公司的估值了。’”
在1999年下半年,这不是一个泡沫是否存在的问题,而是一个泡沫有多大以及何时破裂的问题。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是不可持续的,但没有人愿意承认。如果你能在交易窗口关闭之前完成IPO,那么你就可以选择时机,有希望在其他人也有同样想法之前套现。
一个接一个,最弱的网络公司开始表现不佳。互联网公司不再是股票市场的赢家。从股价下跌到股票市场,然后再到真正的破产。2000年1月14日,道琼斯工业平均价格指数达到11,722.98点的峰值,在六年多的时间里都没有再回到这个水平。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3月10日达到5048.62点的峰值,直到2015年3月才再次达到这一水平。从2000年3月的峰值,一路跌至2002年10月9日的谷底(熊市的底部是1,114.11点),纳斯达克指数损失了近80%的价值。
到2000年4月,纳斯达克指数在见顶后仅一个月,市值就下跌了34.2%。
图片
有什么东西戳破了泡沫吗?有很多因素。美联储终于开始加息:1999年加息三次,2000年初又加息两次,这是整个90年代末持续时间最长的一轮财政紧缩。同样突然的是,美联储的措辞转变为公开试图抑制股价。此外,华尔街分析师开始建议客户减持互联网股,称科技股“不再被低估”。但最重要的是,在1999年年底冲击市场的那些“可疑的”网络公司的薄弱体质扭转了局面,它们没有长期赚钱的现实机会。
到2000年4月,纳斯达克指数在见顶后仅一个月,市值就下跌了34.2%。在接下来的一年半时间里,有数百家公司的股票价值下跌了80%或更多。而对大多数公司来说,即使是最著名的公司,也没有出现复苏。Priceline下跌了94%。
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衡量泡沫破裂时损失的财富数量。早在2000年11月,CNNFN.com就预测损失为1.7万亿美元。但这只包括上市公司。除此之外,据估计,在20世纪90年代末,有7000到10000家新的网络企业成立,到2003年中期,其中约4800家已经被出售或倒闭。数万亿美元的财富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了。
从1999年9月到2000年7月,网络公司的内部人士套现了430亿美元,是1997年和1998年期间的两倍。
显然,这么多的钱离开赛场必然会对经济产生一些影响。美国政府将网络衰退的开始时间定在了2001年3月。到了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对经济造成冲击的时候,人们不再有任何怀疑。在那个悲惨的9月,26年来首次没有一家IPO上市。互联网时代结束了。
当然,这个时代并没有给所有人带来灾难性的结局。从1999年9月到2000年7月,网络公司的内部人员套现了430亿美元,是1997年和1998年期间的两倍。在纳斯达克见顶前的一个月,内部人士卖出的股票是他们买入的23倍。
那么,最后是谁被割呢?当然是普通投资者。
图片
在2000年期间,随着股票市场开始崩溃,个人投资者继续向美国股票基金投入了2600亿美元。这一数字高于1998年的1500亿美元和1999年的1760亿美元。在互联网泡沫达到顶峰的时刻,普通人是最激进的投资者,而聪明人正在撤出。到2002年,1亿个人投资者在股票市场损失了5万亿美元。Vanguard的一项研究显示,到2002年底,70%的401(k)至少损失了其价值的五分之一;45%的人损失了五分之一以上。
近年来,有很多美国公众——尤其是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开始相信美国的经济结构被操纵以对他们不利,一切都向有钱的精英倾斜。我认为,这种想法最初是在互联网泡沫破裂时形成的,尤其是对那些年来第一次进入股市的投资者而言。婴儿潮一代投资于股票,买入并持有。有一段时间,他们做得很好,看到他们的储蓄增加了五位数,甚至六位数。然后,他们看到这一切都蒸发了。
婴儿潮一代看着内部人士和银行家、幸运儿和精英们毫发无损地离开,而他们这些听命于人的勤奋劳动者却失去了一切。这一切在不到十年后的房地产市场上再次发生。互联网泡沫的破裂是我们当前经济时代的序幕,其后果的影响至今仍与我们同在,包括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上。
即使是现在,当企业家们谈论他们的技术将如何改变世界时,在他们的脑海里仍是互联网泡沫破裂的警示性故事。
图片
与此同时,把自己的职业生涯押在科技梦想上的整整一代工人都失业了。据后来估计,从2001年到2004年初,仅硅谷就消失了20万个工作岗位。在10年的时间里,一群人从“懂行”的年轻新秀,到改变世界的宇宙主宰,再到完全被裁员。这一惩罚的后遗症如今还萦绕着科技行业。即使是现在,当年轻的企业家们兴高采烈地谈论他们的技术将如何改变世界时,任何互联网企业家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Icarus式的互联网泡沫破裂的警示故事。
许多互联网泡沫的观察者将其与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狂热,以及18世纪伦敦南海公司倒闭等早期的泡沫进行了比较。但是,19世纪40年代英国铁路的例子才是最类似的。铁路在19世纪40年代最为先进。就像互联网一样,有一段时间,英国人争先恐后地投资于围绕这项新技术的计划。由于议会必须通过立法批准每一项计划,议会通过的铁路法案为网络时代的IPO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类比。1844年议会通过了48项铁路法案,1845年通过了120项。到1847年,铁路投资占国民总收入的6.7%。
用历史学家Christian Wolmar的话来说,铁路泡沫之所以破灭,是因为它最终建立在“乐观主义的自说自话”之上。英国央行加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场危机,其余波感觉与互联网泡沫类似,尽管带有维多利亚时代的色彩。正如Wolmar在他的书《Fire and Steam:How the Railways Transformed Britain》中所写的那样,“一位同时代的编年史家认为,”没有其他恐慌对中产阶级是如此致命的. . . .它蔓延到了每一个家庭,它使大都市的每一颗心都感到悲伤。”
图片
Wolmar还指出,泡沫以及由此建造的铁路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了基础设施,为英国的高度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在经济泡沫时期批准的铁路计划的里程数占了英国铁路系统总里程的90%。
在互联网时代的前五年,所有流入科技公司的资金都为互联网的成熟奠定了基础设施和经济基础。
但是,即使在铁路投资狂热消退之后,铁路也从未消失……互联网泡沫的教训也是类似的。虽然互联网公司消失了,但互联网本身并没有消失。在互联网时代的前五年里,所有流入科技公司的资金都奠定了基础设施和经济基础,使互联网能够以有形的方式走向成熟。在互联网泡沫时期,电信公司出现了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泡沫。随着WorldCom和Global Crossing等公司的破产,这个估计高达2万亿美元的泡沫以类似的流血事件告终。
在泡沫破裂之前,电信公司在华尔街筹集了1.6万亿美元,并发行了6000亿美元的债券,用于在全国各地建设数字基础设施。这8020万英里的光纤电缆占到美国历史上基础数字布线总数的76%,这将使互联网走向成熟。由于网络泡沫破灭后几年中光纤的过剩,互联网使用的带宽严重过剩,这使得下一波公司能够以低廉的价格提供复杂的新互联网服务。
图片
到2004年,尽管互联网使用量每隔几年就翻一番,但带宽成本却下降了90%以上。直到2005年,美国仍有85%的宽带容量处于闲置状态。这意味着一旦新的“杀手级应用”被开发出来,就会有大量的廉价容量允许它们向大众推广。可以说,铁轨已经铺好了。
许多人认为,互联网时代的注定失败只是因为有太多的公司在追逐当时太少的用户。当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全球只有大约4亿人上网。十年后,这一数字将超过20亿(目前互联网用户的数量为34亿)。在2000年大约有1700万个网站。到了2010年估计有2亿(如今这个数字超过了10亿)。我们在泡沫时代养成的习惯非但不是一时的流行,反而深深扎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节奏中。那个时候的互联网公司教会了我们在线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