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领跑,特色突围!河南特色农业发展按下快进键丨乡村振兴看河南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强调,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近年来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现了从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跨越三部曲。新赶考路上,河南如何乘风破浪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11月6日起,大河财立方推出“乡村振兴看河南”系列报道,聚焦河南在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上的探索和成就。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杨霄 实习生 王宇
马腾飞 摄影
河南人种粮,自古没有服过谁;河南人深耕特色农产品,如今没服过谁。
过往十年,身为“中国粮仓”的河南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基础上,依托资源禀赋、市场环境等优势,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花生、草畜、林果、蔬菜、花木、中药材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业,推动酒业、奶业、中医药振兴,优势特色农业产值占比达57.8%,肉、蛋、奶、蔬菜、食用菌等重要农产品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列。
受益于国家至乡镇多级惠农政策,千里中原沃野,有数不尽的新农人在创新实干、插秧育“金”。昔日,河南农民农货“按亩论堆”卖、贵贱凭市;而今,河南农特产品凭质量、定标准、做品牌、拼智慧、建生态,“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灿若繁星,为豫字号农货在国内消费市场确立了新坐标、打响口碑。
特色农货商品化是新基建
河南特色农业集群赶场双11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今年秋末,豫北林州市东姚镇的万亩谷子喜获丰收,轰鸣的收割机利索地将金黄垂腰的谷穗切割,颗粒归仓。
图片
这里地处太行山脉,水土相对贫瘠。千百年来,林州人凭借独特的土壤条件、自然风貌和气候形成了小米耕作传统。有史记载,公元706年林州的洪河小米被列为宫廷贡品,继而成为历代的贡米。
2018年,在外交部举行的“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携手让河南出彩”全球推介活动上,河南为全球宾客所备豫菜之一即是林州小米酿新郑红枣,它甘甜似蜜、软糯香甜,广受称赞。
“林州山地是中原梯田。在所有常规农作物中,只有小米能很好地活下来,它是林州人的命。”林州市东姚洪河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谜存讲述着这里的传说。2000年以来,当地农民收入趋向多元化、生活走向富足,林州人就在思考将洪河小米实现更有质量的商品化。
山西沁黄小米在全国鼎鼎有名,刘谜存不服气,单从作物品质看,二者各有优势。但相比前者,林州小米的差距既是农作物的产业规模和现代化,也是商品化的能力。过往5年,洪河小米经过了一系列新基建。这包括,产品价值打造、质量标准化、渠道铺设、营销推广等。比如,获有机认证后的洪河小米售价为每斤30元,它是普通小米价格的3倍。
最近,刘谜存最开心的事儿,是当地获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谷子)标准化生产基地。有此新载体,当地的红旗渠农产品精加工园区即可获得高品质原料支撑,同时,会驱动小米相关各种生产要素新的集聚。如他所言,绿色生产基地获批后,一方面将推动高品质原粮的种植规模化扩容,另一方面,则是林州小米的商品化将获得多重打开方式。上月末,洪河米业的小米锅巴生产线完成试车,接下来,还要生产小米醋、小米米粉等。“马上就是双11了,洪河小米要努力‘出圈’。”
消费市场是特色农产品商品化价值的检验场,双11是一扇很好的观察窗。除温县铁棍山药、信阳毛尖、西峡香菇等成熟品类外,一些新兴的或是二次创作的农特产品也在快速发育。
5年前,红薯还是百姓餐桌的寻常食材。如今,河南成为全国方便粉丝第一大省,将四川名小吃酸辣粉打造成网红食品,征服全国年轻食客味蕾。沿黄河一线,北岸的新乡辉县,南岸的开封通许县、兰考县,以及豫西的洛阳伊川县,正为竞争河南最强红薯产业带在充分较量,九月天、利星、源梗等都是双11赛道上的实力战将。而在国内的盒马鲜生超市里,豫兰红牌兰考红薯揽客的招牌,是“黄河古道边、蜜薯香又甜”。
图片
5年前,艾草还是非常专业、小众的药灸类产品。过往3年,南阳艾草强劲崛起,成为中国中医药产业的优秀代表作。当下,南阳艾草产业带正在为双11紧张备货。
南阳仙草药业有限公司电商部负责人胡涛介绍,受益于多级政策引导,南阳艾草产业的经营主体数量、艾草种植规模、产业化规模与利润状态,较3年前都有了大幅提升。如在某电商平台的艾草类目,南阳企业在行业TOP20排名区间的占比相当高。
不仅如此,南阳艾草正由传统药灸用品完成新的商品化转型:一方面,它正在趋向更明确、清晰的产品分级,高端产品与中低端产品拉开质量、品牌与价格差距;另一方面,当地艾草企业正在加速推进智能化新品。让艾灸这种传统医学技术,能与年轻人的消费需求更为适配,引导艾草消费杀入轻养生的全新赛道。
河南特色农产品繁若星海
惠农政策组合拳为关键推手
河南有多少特色农产品?
在上月举行的“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万里介绍,河南省正着力培养十大优势特色农业,这包括:专用小麦、花生、草畜、林果、蔬菜、花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水产品等。同时,推动酒业、奶业、中医药振兴,优势特色农业产值占比达57.8%,肉、蛋、奶、蔬菜、食用菌等重要农产品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列。
不难发现,除小麦、花生外,其余八项河南特色农业是按大领域框定。如艾草,它属中药材领域,与其比肩的河南药材还有地黄、山药、牛膝、葛根、怀菊、丹参、金银花……有数百款之多;如羊肚菌,属于食用菌类,这种原在藏、滇、吉等省份大川密林出现的天赐美食,而今在黄河故道的商丘民权、虞城两县已实现量产。
图片
事实上,关于河南特色农产品品类、品种的具体数量,也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一方面,中原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中心,河南农民种粮自古没有服过谁。受益于本省平原优势与气候环境,一城、一县、一镇、一村有数不尽的“农家宝”,谁也不服邻家的瓜比自家甜;另一方面,受益于惠农政策支撑及完备基础条件,河南人深耕特色农产品如今没服过谁。就如,云贵川湘赣等省人爱吃辣,河南人比不了。但在商丘柘城、安阳内黄、漯河临颍等地,却形成了闻名全国的辣椒产业带,它们在国内食品业供应链体系中的地位不可或缺。
过往十年,河南省坚定不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乡村振兴首要任务,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推动农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今年3月,河南省委、河南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全省推进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1600万亩以上,油料种植面积2400万亩,其中优质花生种植面积1900万亩以上,茶园种植面积170万亩左右,优质林果种植面积1500万亩以上,食用菌产量180万吨左右,水产品总产量93万吨左右。
《意见》还提出,全省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坚持“一群多链、聚链成群”,重点培育面、肉、油、乳、果蔬五大重点食品产业集群,打造十大优势农业全产业链,将一百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培育成为全产业链“链主”企业。同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加快建设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图片
不只有一省农村农业发展的方略,各项垂类惠农政策支撑也颇为殷实。
在金融领域,出台了《河南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在数字农业领域,河南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在种业方面,出台了《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在资本支撑体系建设方面,新出台的《河南省推进企业上市五年倍增行动实施方案》,已将“新农业”企业纳入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在高标准农田基建领域,正在加速拟定《关于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的意见》。
诸项政策对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形成的组合拳,是粗壮坚实的服务体系堤坝,是殷实富饶的产业生态,是河南新农人及创业者信赖的坚强后盾,“干!就完了。”
图片
 
河南特色农业提速换挡
瞄准高质量发展大道求索
中国人要端牢自己饭碗。河南人要将特色农业的饭碗变金碗。
11月初,农业农村部对拟入选“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进行公示。该批名单总计有全国396个村镇,涉及河南村镇有23个。这些村镇及其经营的特色产业内容,或连本省人也会耳目一新。如:开封市杞县傅集镇吕寨村的双孢菇、洛阳市栾川县白土镇马超营社区的无核柿子、新乡市平原示范区桥北乡盐店庄村的蜜桃、漯河市临颍县石桥乡三角村的白鹅、驻马店市正阳县王勿桥乡王勿桥社区的伏陈醋等。
图片
不难发现,国内特色农业大发展的竞争维度,正由省、市、县向村镇快速下沉。这或意味着,区域农业产业化及现代化步入全维度竞争周期,以科技研发为轴心、以产业创新为引领、以全链条为脊柱、以品牌为拳头,是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品一标”,是国内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也是观察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状态的风向标之一。三品,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一标,是指农产品地理标志。
来自河南农业农村厅的数据统计,由2008年至2021年,河南先后获批国家地理标志的农产品为163个,其总数排名全国前五。其中,在2020年河南获该殊荣的特色农产品多达41个。
不仅如此,在“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内大批特色农业产业带完成规模化、标准化基建,跑步跨入绿色化、品质化周期。比如,延津优质小麦全产业链、泌阳夏南牛全产业链和信阳浉河区茶叶全产业链,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比如,豫西南肉牛、怀药、伏牛山香菇等,入选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去年1月,河南省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河南省绿色食品工作取得突破性发展,新通过绿色食品标志许可1212个,占全国增量的10.4%;新批准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52个,占全国增量的74.2%。同时,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502万亩,标志着占全省12%的耕地实现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
有了高标准、高质量的特色农产品,就要构建与之匹配的品牌化手段,推动河南特色农货走向全国。
去年8月,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目录》,“杜良大米”、“豆状元”老豆花、“寒茗”信阳毛尖、“鹅块哥”鹅肉等221个品牌,入选《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目录》2020年名单。该品牌目录的发布提升了河南农业品牌影响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对推进农业增效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客观来看,河南特色农业仍在“大省晋级强省”的路上。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处研究员秦小玲认为,国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河南以十大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为抓手,积极调整种养结构,在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方面取得较大成就。但面对新形势、对标新要求,需看到省内一些特色农业产业仍处于“小、散、弱”的周期,产业体系不健全,价值链处于相对中低端。
她建议,河南各类特色农业经营主体应把握全省“十大战略”机遇,持续深挖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以加工业为核心引领延链聚链,以品牌建设带动价值提升,以平台载体建设融链强链,按照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加快优势特色农业的发展,以优势特色产业引领农业提质增效。
河南省
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特色农产品清单
(2008—2021)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编辑丨张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