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解释“二十条”:听起来好像松了,实际上要求更高

“这不是放松,更不是‘躺平’,而是要更加精准科学的做好疫情防控和处置工作。” 要保证“二十条措施”能够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和执行落实。
撰文 | 万顺顺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基础上推出优化疫情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以下简称为“二十条措施”)引发全网热议。
与此同时,各地也纷纷做出回应。
广州市宣布即日起调整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的隔离期限;不再甄别密接的密接,对目前在隔的次密者解除隔离;三亚市从11月11日18时起,调整密切接触者隔离期限;上海市今天发布的风险区中,不再有中风险区,高风险区定位到楼栋……
在今天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表示,“二十条措施”能够用更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不是放松,更不是‘躺平’,而是要更加精准科学的做好疫情防控和处置工作。”
措施背后有科学数据支撑
雷海潮介绍,各地疫情处置当中遇到一些瓶颈和障碍问题,比如隔离资源相对比较紧张,隔离房间不足。另外,流调压力非常大,流调的人员也相对不足。“取消了对于密接的密接(次密接)的判定,可以更好地集中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精力和时间,把风险地区和密接人员的调查和风险管控的工作做的更好。”
图片
11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视频截屏
这一举措背后,有科学数据做支撑。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回应道,次密接的阳性感染的几率比较低,大概是十万分之三,十万个里有三个人接触密切接触者后能感染。如果将密切接触者管好看好,次密接的阳性率更低。
取消设置中风险区域,也是基于同样的考虑。经过“第九版”的实践应用以及7、8月份的评估,中风险区的阳性检出率为3/10万。“有风险,但是不大。中风险区划分了以后,社区管控的人员比较多,也消耗防疫人员。两害相权取其轻,决定取消中风险区。”常继乐说。
“所有的调整都是有依据的。”“二十条措施”第一条规定: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这与国内奥密克戎主要流行株的变化有关。他表示,第九版防控指南试点时,国内主要流行毒株是奥密克戎BA.1和BA.2,密切接触者的阳性感染者末次暴露后,5天内检出阳性的比例是89.1%,7天是97.3%。
而7月份和8月份,国内主要流行株是奥密克戎BA.5和BA.5.2、BA.2.76。评估发现密切接触者3天内检出的阳性是81.4%,5天达到94.5%,7天的时候达到99.7%,提高了2.4%。因此,将隔离期限进一步的优化,优化到5+3。少了2天集中隔离,可以省出30%的隔离资源。
常继乐说,“虽然听起来防疫政策好像松了,但实际上要求更高了,防控工作中要更科学、更规范、更快速,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取消的坚决取消。”
广州市在“二十条措施”发布的当天下午就当即做出反应,该市卫健委副主任张屹宣布即日起调整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的隔离期限;不再甄别密接的密接,对目前在隔的次密者解除隔离。
昨晚,广州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张周斌接受央视采访时提到,“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对广州是一个挑战。
他说,“对于广州来说,在成熟的、新建的一些小区,按照楼栋来划分是比较容易的。如果是发生在楼宇密集,人口密集的城中村里边,难度不小。城中村内一些楼和楼之间的间距是非常近的,可能楼和楼之间也就是一个握手的距离,现场划分非常考验流调人员的功力,需要更加科学地完成现场的调查和勘察,划定风险区域。”
张周斌表示,不再甄别次密接对疫情防控是一个利好消息。“甄别密接的密接,需要消耗很多的流调资源,之后可以聚焦于感染者的流调、密接的甄别,使防控措施更加精准、有效。另一方面,对次密进行健康管理的社区管理资源也可以地调整到其他的疫情防控工作。
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地实行
在新闻发布会上,雷海潮强调在今后工作当中,将及时收集整理各方面群众和有关媒体的反映,保证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举措”能够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和执行落实。
自昨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后,北京、上海、河北、河南、山东等全国多省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据《海南日报》,三亚市从11月11日18时起调整密切接触者隔离期限,从“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并不再甄别次密接,对目前正在隔离的次密接人员解除隔离。
今年1月13日,上海一家20平方米奶茶店成全国“最小”中风险地区,当时曾引起巨大关注。如今,当中风险地区成为历史,“最小”高风险地区或将比比皆是。
“医学界”注意到上海、长春、广州等不少城市按照最新要求及时进行了调整,高风险区划分到小区楼栋。
图片
11月12日,上海公布的区域风险登记只有高、低风险区。图片来源:上海发布
北京市在学习会议中强调,进一步完善进返京管理政策,畅通救济渠道,提高办理时效。此外,北京在流调结果中不再公布隔离观察人员详细住址。今天北京市公布的过去24小时感染者情况中,隔离观察人员只公布所属区,而在社会筛查中发现的感染者,仍公布其住址小区或社区。
值得注意的是,“二十条措施”第六条要求,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
但今年以来,部分城市推行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市民进出小区或者乘坐地铁、公交需持有24小时、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有广州市民告诉“医学界”,“二十条措施”出来后,最大的变化在心理上,其他方面还没感觉到。
看来,待“二十条措施”进一步落地后,城市常态化核酸检测等举措在各地是否能得到真正调整,还有待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