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谋:《论扯淡》是本很扯淡的书|读书

图片
《论扯淡》是本很扯淡的书。为什么?
第一,为什么要读一本关于扯淡的书,或者想识别扯淡,或者想学习扯淡,但这本书中没有这些内容,只能让你扯出关于“扯淡”的淡。显然,这个技能没有什么用处。
第二,这本书属于bullshit的语言学分析,而我们说的是中文,甚至bullshit就不能和汉语中的“扯淡”对应,因此这本书的想法能不能让你在关于“扯淡”的扯淡中占得先机有帮助不得而知,搞不好让听者感觉你在扯洋“淡”、不接地气。
第三,关于“扯淡”的扯淡,本质上是一种扯淡。如果这本书讽刺了扯淡,实际上也讽刺了自己。到处都是扯淡,但我们不去谈论扯淡,就是因为谈论扯淡就是扯淡。
换言之,我现在写的这篇文字就是扯淡。但我不以为我们不能扯淡,相反我认为人们离不开扯淡,而且人际交往越频繁,大家就越需要扯淡,扯淡就越来越常见。
当我们被要求说点什么,但又没什么说的,就需要扯淡了。如今这样的场合太多了,所以不会扯淡是没办法很好地生活的。既然不允许沉默,那就发出一点无意义的噪声好了,这就是扯淡,和打哈欠、喘粗气没有区别。
 
扯淡不光是一只保护措施,而且会让你更像个人。不会扯淡的人,还是个人吗?不是。人是一种说话的动物,而且是没话说也要说的动物。
 
我们每天都要扯淡。见个面说声“吃了吗”、nice to meet you,这是必要的礼仪性扯淡。如果你连这样的“淡”都不愿扯,就有点不正常了;如果你回一句“早饭吃了,中午待会做”,或者“but sad to meet you”,就要去看心理医生了。
扯淡不是扯谎。说“吃了吗”的人,并不关心你吃了吗、吃了嘛,但他并没有扯谎宣称很关心你吃了吗。“吃了吗”就是一句没有意义的话,或者你可以理解为“我看到你了”,这和冲你点个头是一样的。所以,扯淡是道德无涉的,没有什么好坏;相反,揪住扯淡不放,让大家很尴尬,才是不道德的。
扯淡没有什么目的,扯淡就是扯淡本身。淡扯完,扯淡就结束了。有人因为别人扯淡而受到伤害,这就很扯淡。淡扯完了,扯淡的人走了,你留在那儿很伤心,哈哈哈,还是建议你看心理医生。
有意思的是,扯淡有好坏之分,有些人是扯淡的大师,将扯淡变成了艺术。好的扯淡,别人不觉得是扯淡,还认真做笔记,甚至进行阐发或商榷。好的扯淡,让现场听到的人如沐春风,过后向人炫耀:某某人上周四问我“吃了吗”,真的关心我。显然,这种好坏不在于你扯的内容,而是总体表演效果,配上优秀的语气、眼神、肢体动作和现场氛围。
我觉得,一个人要扯好淡,必须要意识到自己在扯淡,并且有扯好淡的用心。扯好淡需要多练习,多总结,多提高。高级的扯淡者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人重视情绪渲染的作用,有的人喜欢“掉书袋”,有的人常常用肢体语言增强将“淡”推到听众的体内。
如果光论内容,哲学家无疑是高级的扯淡者。在很大程度上,哲学就是扯淡。写《论扯淡》的法兰克福就号称伦理学家,我看同时是别出心裁的扯淡艺术家。和他比起来,我扯淡的水平还没入门。可下午就有扯淡任务,心里发愁,这里也没有时间继续在这里扯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