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级”大救市!16条重磅政策出炉,央妈喊你买房了!

炸了!
这两天,一份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刷了屏,在楼市炸响了一颗惊雷。
这一“史诗级”大救市动作,力度堪比2008年。
图片
足足16条金融政策,如同一碗十全大补汤,送到了躺在ICU的房地产床边。
央妈亲自端药,谁看了不说一句:世上还是妈妈好!
图片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场史诗级的救市行动!
力度之巨大,范围之广泛,打击之精准,即便对比2008年、2016年,也是有过之无不及。
因而也必然,将对楼市产生深刻影响。
首先,房企融资的“任督二脉”,终于被打通了。
“金融16条”,有一半是来给房企输血的。
第一条,即申明“对国有、民营等各类房地产企业一视同仁”
在此之前,民营房企融资很不受待见。
据华泰证券统计,今年上半年,全部房企境内债总发行规模中,国央企背景房企占比高达93%。
即便是龙湖、旭辉、碧桂园这些,入选“白名单”的龙头优质民企,也仅能获得少量发债支持,显然是杯水车薪。
一视同仁,意味着大量在生死线上挣扎的民营房企,终于等来了救命钱!
今天,地产板块已经提前开起了香槟。民营房企股价齐齐上演《冲上云霄》,全线飘红——
旭辉涨9%,新城涨10%,龙湖涨16%,美的涨18%,碧桂园涨45%……
图片
另一个重要信号是:信托资金,破天荒地可以支持房企融资了。
这个松绑力度,我真的是惊了!
2017年,监管部门发布《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收紧了房地产信托的口子。
在那以后,信托公司出钱给开发商买地,是会被罚款通报的。
“解除封印”之后,意味着又多了一条给房企输血的途径
不仅如此,压在房企身上的债务大山,也出现了松动。
文件明确,未来半年内到期的存量贷款及债务,可以允许超出原规定多展期一年。
一年后市场能恢复到几成,我们还不得而知。但至少可以确定的是:一定比今年好。
图片
开发商得救了,但楼市还差一口气。
毕竟,钱是借来的,迟早是要还的。购买力不恢复,楼市顶多不用插管,但依旧出不了ICU。
央妈前两天公布10月数据,看得人哭笑不得——
好消息是,住户存款终于减少了。
10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184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5103亿元。
坏消息是,钱并没有拿去买房子。
以个人房贷为主的住户中长期贷款,仅仅增加了332亿元,仍在历史低位徘徊。
图片
图片来源:说财猫
萦绕在购房者心头的两片阴云,还未散去。
口罩问题,让人们对收入预期难言乐观。
说白了,是对加杠杆负债的恐惧,特别是房子这种动辄上百万的“吞金兽”。
我相信,很多没买房但打算买房的人,心里至少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
万一我失业了,房子是不是只能被法拍?
同样是资金周转困难,开发商可以债务展期,普通购房者为何不可?
为了稳住这部分购买力,“金融16条”送上了两颗“定心丸”——
第一,因YQ失去收入来源的,可以延期还本付息。
第二,房贷已经延期的,不给你上征信黑名单
如此,相当于解除了一部分后顾之忧。
“放心吧,可以买。”
LW问题,也造成了对楼市预期持续悲观。
像中原省会,明明是人口净流入,经济数据也很出色,一提到买房,总让人想到“LW之都”的坏名声,还怎么卖房子?
保交楼,需要更强力的政策保障,更多资金支持。
好消息是,“金融16条”透露,支持开发性政策性银行提供专项借款,用于保交楼。
不仅如此,银行还拿到了珍贵的“免责条款”:如已尽职,可予免责。不必担心坏账风险,也就能放心大胆借钱出去。
图片
还有一点很重要:建筑企业有望获得融资支持。
图片
毕竟,开发商负责拿地卖房,建筑企业才是盖房子的。
然而,受开发商爆雷影响,很多“建筑铁军”也倒下了。其中就包括建造了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的南通六建。
救活建筑企业,让施工队拿到钱,房子才有人盖,才有人愿意买。
史诗级的“金融16条”,注定将被铭记。
以它牵头,2022年终极救市大幕,终于被缓缓拉开。
就在刚刚,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商业银行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有关工作的通知》,允许商业银行与优质房企开展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业务。
房企融资的水龙头,又拧松了一圈。
不猜也知道,更低利率,更低首付,更大折扣,都在路上了。
标杆城市,已经动起来了。
全国限购最严的北京,北京限购最严的通州,悄悄出现一丝裂缝。
台湖、马驹桥两地商品住房,不再实施“双限”政策:京籍家庭可拥有两套住房,非京籍家庭连续5年社保或纳税可拥有一套住房。
当天晚上,一刚需盘卖掉了79套房。
需求仍在,只等机会敞开。
一直没有大动作救市的杭州,罕见松绑“认房又认贷”,二套房首付降至四成。
此举能够释放出多少改善需求,我们且拭目以待。
更重要的是,杭州用行动告诉我们:强二线城市,政策底快要到了。
曾经的房价涨幅第一城——东莞,刚刚发布“不限跌令”:新盘拿证满180天后可以降价,而且不限制降价幅度。
这意味着,“不良资产”彻底失去了托底“安全垫”。
今后,下跌只会来得更凶猛。
图片
政策底之后,市场底会远吗?
市场底到了,反弹还会远吗?
只可惜,很多人还没意识到,并非所有房企都能接到水,正如大多数房子,都会回归居住属性,失去投资价值。
这也是本轮救市和2008、2016的最大不同。
2008年,房地产正值“黄金时代”,城镇化飞速发展,住房需求与日俱增。
2016年,房地产尚处“白银时代”,旧改还能拆出天量资金和天量需求。
今时今日,房地产早已步入黑铁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趋近饱和的住房需求,以及将要步入负增长阶段的人口。
更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不可逆的。
楼市逻辑,已经彻底变了。
顺之者躺赚,逆之者韭菜。不可不慎。
参考资料
真叫卢俊:这次的16条政策,真的很不一样
国民经略:全线大涨!房地产,史诗级“救市”来了?
说财猫:最高涨170%!“救市16条”太猛了,地产股狂欢
◎本文作者 | 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