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呢?前10月,印度对外商品贸易逆差近2300亿美元,创新高

2022年前10个月,印度对外商品贸易总金额扩大至成9870.6亿美元,同比增长25.9%。其中,出口商品金额为3787.14亿美元,同比上涨16.7%;进口商品金额6083.45亿美元,增长高达32.3%。
图片
由于进口商品金额增速接近出口商品金额增长率的2倍,这导致:印度前10个月的对外商品贸易逆差已接近2300亿美元,去年同期的逆差只有1350多亿美元,同比增幅接近70%,创下历史新高。
该如何解读呢?
首先,对外商品贸易对印度GDP的拖累效应放大。按支出法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由“私人消费和投资,官方消费和投资,对外贸易的净出口”组成。今年前10个月,印度外贸逆差再创新高。
图片
与往年相比,“净出口”将成为拉低印度经济持续上涨的主要拖累因素。逆差创新高,外汇大量流出,叠加欧元、英镑、日元等多种货币的贬值影响,印度官方的外汇储备也将因此受到重创。
截止到11月11日,印度央行的外汇储备总规模已降至5299.94亿美元,与高峰时期的近6500亿美元相比,损失了1300亿美元左右。债务违约风险增加,只是因为西方国家的“好感”,媒体没有过分渲染罢了。
图片
其次,当前的高额逆差,不是出口萎缩导致的,属于良性。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的印度商品出口金额同比扩大了16.7%,这是一个非常之高的增长率。这是由于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幅度更高,推升了逆差。
从间接角度来看,外部需求依然较为旺盛,印度多家企业获得的订单仍然较为充裕。特别是在西方国家采取的“中国加1”策略影响下,印度获得了规模不小的产业转移投资,制造业实力得到强化。
以2021-22财年为例,印度全社会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达到了“创纪录的836亿美元”,在全球新兴经济体中处于较为靠前的位置。其中,制造业引入的外资为213.4亿美元,同比涨幅高达76%。
图片
如果抛开规模庞大的商品贸易逆差,仅仅观察商品出口增速和引入外资规模,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在欧美国家提倡的全球供应链由集中走向更加分散的“区域化”背景下,印度获益颇丰。
第三,有利于促进我国中间产品,特别装备和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在西方国家加强与印度、越南等国贸易的背景下,美国已取代中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但印度与中美的商品贸易结构有很大差异。
图片
印度向美国出口的商品中“消费品占据较大位置”,从我国进口的商品中“中间产品占据了较高份额”。换言之,包括印度、越南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他们的制造业“有我国制造业下游环节外溢现象”。
这在瓜分我国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市场份额的同时,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有益于我国装备和设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我国加强同印度、越南等国的经贸往年的同时,借机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就像中科大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副会长陈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的那样:供应链外迁,本质上是“嫁接”中国制造业产业链条——中国提供生产设备、各种原材料和零部件,越南和印度等国生产。
图片
当前,正值全球产业链重构和国内产业政策调整的关键机遇期,我国各地应根据区域发展优势,有针对性地布局一批重大和先进产业项目,形成一批高质量产业链发展的战略支点,而不是紧抓落后产业不放。本文由南生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