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桃A》不宜进入幼儿园?儿歌的“俏皮性”不等于“荤段子”

图片
口水歌《黑桃A》引争议
这几天口水歌《黑桃A》突然爆火,但是它的“火”充满了争议。人们纷纷批评《黑桃A》根本不适合幼儿园小朋友来唱,说它的歌词有点有“不良价值导向”。
很多人肯定听得云里雾里。我们先说说什么叫作“口水歌”吧。
所谓“口水歌”,就是那种旋律简单,跟着哼哼就会唱的一种流行歌曲。它在内容上不一定写得很好,但是因为节奏感强烈,所以很容易被人们传唱。
口水歌《黑桃A》则是中国DJ音乐歌手DJ小鱼儿演唱的一首歌曲,于2021年8月19日,在其同名专辑中发行发行。
其中有几句词是这样的:“你是我的宝贝,想你的滋味隐隐作祟,宝贝宝贝,我们干一杯,这是你最爱的黑桃A。”
很显然,这些歌词的确不太适合小朋友,过于露骨,说严重点就是一种“荤段子”。不要以为只有成年人才能看懂歌词,小朋友们也很聪明的,模仿得很快。
图片
儿歌者,启迪儿童心智之词也
儿歌是以低龄幼儿为主要接受对象的一类歌谣,是儿童文学中最基本的一种文体形式之一。
著名的文学大师郭沫若,在上个世纪20年代之初就非常重视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他认为:
“文学与人性之熏陶,本有宏伟的效力,而儿童文学尤能于不识不知之间,引导儿童向上,启发其良知良能。……是故儿童文学的提倡对于我国社会和国民,最是起死回生的特效药。”
由此可见,包括儿歌在内的所有儿童文学,对儿童来说起着一种极为重要的感情教育和审美教育作用。
由此看来,儿歌首先要具有教育性。《黑桃A》之所以能够走进幼儿园,其主要责任还是在于老师和家长自己。
一方面,学校老师在挑选教学内容时,未进行详细的内容审核;导致一些根本不适合幼儿园儿童学习的内容进入了课堂;
另一方面,家长在自己刷短视频的时候,未考虑到对孩子的示范和影响作用;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监管不力,让孩子有机会自己刷短视频;而现行短视频中的大部分内容是不适合幼儿园小朋友观看的。
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让孩子开展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时,应首先考虑到其教育功能的发挥。
图片
​幼儿园儿童教材需要专业指导和审核
除开幼儿园小朋友拿到的图书和老师们拿到的课程标准之外,用于教授儿童的舞蹈、歌曲、故事、儿歌的音频、视频、抖音等新媒体,也算是儿童教材。
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儿童教材尤其需要进行认真审核。但现在的问题是,这些用于教授儿童的音频、视频和抖音通常都是老师们自主决定和选择的,既没有相应的选择标准,也没有经过专业权威的审核。
这可能是所有幼儿园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对新媒体形式的儿童教材缺乏专业教师的专业指导和审核,这就难免会给我们的幼龄儿童输入一些“毒思想”或“毒教材”。
一是教育部门建立相应的儿童教材审核机制,保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儿童教材进行专业审核;
二是对幼儿园所有教师进行培训,让老师们产生和养成审核儿童教材(素材)的意识和习惯;
三是家长们应主动养成就地取材、挑选素材的习惯,随时随地从正面教育孩子;自身也应扮演好言传身教的角色。
图片
当然,儿歌也需要有“俏皮性”
儿歌有时候也具有俏皮性。搞笑,幽默,俏皮,是儿歌的又一个重大特征。俏皮性也是儿童们真正喜欢儿歌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用老师教,儿童们只要听过一次,就会立刻喜欢。然而尝试着去学习,然后把它唱出来。
如果说“教育性”太过严肃,那么“俏皮性”就能立刻把儿童们的性情活跃起来。作为80后90后,又有哪一个在小时候没有学过和唱过一些特别“俏皮”的儿歌呢?
具有俏皮性的儿歌,在幽默搞笑之余,还能让孩子们认识到儿歌中的做法是不对的;在嘻嘻哈哈之间,儿歌的“警示作用”也正好发挥了出来。
但是,“俏皮性”不等于“露骨”,更不等于“荤段子”。
“荤段子”的本质是“性暗示”,是成年人之间的笑料;而“俏皮性”的本质是搞笑、幽默。
口水歌《黑桃A》的粤语版歌曲名称为《偷心暗器》,无论是歌曲题目还是歌词内容,都已经显得非常“露骨”,非常不适合幼儿园小朋友学习。
图片
盘点80后90后唱过的那些“俏皮儿歌”
由于我从小生活在重庆,所以,对重庆的一些儿歌比较熟悉,我们那个时代所唱过的儿歌可能很多人都还记得。
1、《排排坐》。
排排坐,
吃果果,
果果香,
接幺孃,
果果甜,
过新年。
2、《推磨》。
推磨,
摇磨,
推的粑粑甜不过,
做的粑粑香不过。
请舅舅,吃豆豆。
请舅母,吃豆腐。
请嘎嘎,吃粑粑。
3、《三天不吃饭》。
大字不出头,
两边挂灯笼,
三天不吃饭,
围倒锅圈儿转,
买了三根葱,三角三,
买了一个大冬瓜,六角六,
买了两根油条,九角九。
4、《唐僧骑马咚里个咚》。
唐僧骑马咚里个咚,
前面跑个孙悟空,
孙悟空,跑得快,
后面跟个猪八戒,
猪八戒,鼻子长,
后面跟个沙儿郎。
5、《包包散》。
包包散,
包包散,
明天煮个大鸡蛋。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