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劳动中的数字剥削

摘要本文将通过分析数字剥削的新特点、数字剥削的表现形式以及数字剥削的积极、消极影响,与互联网案例相结合,试图简述数字劳动中的数字剥削。经过案例、内容及文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数字剥削具有延伸性、隐蔽性、虚拟性的特点;表现形式具体为剥削时间、剥削创意、剥削自由、剥削社会关系、剥削情绪;数字剥削具有满足信息需求、提供娱乐方式、鼓励内容创作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存在劳动主体原子化、分散注意力、加深信息茧房及回音室效应、侵犯隐私等问题。
  文|王奕菲 
互联网技术发展至今,数字媒介已全面进入我们的生活。日常出行、社交、消费都需要数字媒介,失去了数字技术的帮助,生活似乎也难以为继。根据CNNIC于今年9月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和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分别达 9.44 亿和8.12亿,占网民整体的93.4%和80.3%,数字时代已然到来。
图片
互联网开始代替原先的工厂车间,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媒介,也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数字劳动、数字剥削等新词因此应运而生,成为近年的热门研究对象。
文献综述
关于数字劳动中的数字剥削,以往的文献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主体方面,高天驹在《从“他者剥削”到“自我剥削”——数字时代下异化劳动的新表现》中认为,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数字剥削的主体逐渐从他人过渡到自我,并对这种变化的逻辑进行了深入挖掘,最终得出即使是自我剥削,本质上仍是他人剥削的结论。
逻辑与机制方面,吴鼎铭在《网络“受众”的劳工化: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网络“受众”的产业地位研究》中根据总结的三种劳动形式得出,资本利用技术与平台去边界化的特点,将数字劳动与剥削包装,使其具有娱乐性、游戏性与个人性,在互联网范围内进行精力与创意吸收,让数字劳工们在兴奋、激动、消费中积累资本,实现增值。蔡润芳在《平台资本主义的垄断与剥削逻辑——论游戏产业的“平台化”与玩工的“劳动化”》中提出,平台依靠社会实践的集聚与对信息数据、社交关系的垄断,使互联网成为价值网、社交网,从而对用户进行剥削。吴凡在《社交媒体中的数字劳动——以抖音为例》中以短视频平台抖音为例,分析了数字劳动的具体表现、影响和措施,她认为,正是由于兴趣爱好的“去异化”平衡和“劳动游戏化”对于用户的吸引,造成了用户无意识进行数字劳动的后果。
图片
剥削方式方面,吴鼎铭在《网络“受众”的劳工化: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网络“受众”的产业地位研究》中提出,互联网时代数字剥削的方式主要是社交平台的内容生产与消费、网络写手、游戏中的数字“玩工”三种。蔡润芳在《平台资本主义的垄断与剥削逻辑——论游戏产业的“平台化”与玩工的“劳动化”》中以电子游戏为着眼点,提出游戏“玩工”参与价值生产的两种方式:以“产消玩工”的身份参与游戏消费与生产、通过社交关系成为游戏推销官。王蔚在《数字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及其情绪剥削》中提出,数字资本主义劳动具有的新剥削形式是情绪剥削,平台如打车平台通过数据会对使用者如司机进行声誉评估,司机为了得到更高的排名需要在服务中克制自己的情绪以得到更好的顾客评价。彭清凤在《参与或剥削 ——数字劳工视阈下的中国字幕组》一文中,以字幕组为例,对以是否有现实商业利益驱动来判断字幕组是否具有剥削性质提出质疑,她认为,字幕组尽管不生产现实的商业利益,但它通过“为爱发电”、无偿、积分榜的形式对剥削者字幕组成员进行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剥削。
影响方面,张伍肸以淘宝为研究对象,在《浅析淘宝APP的数字剥削对平台的影响》一文中分析了淘宝APP体现的显性剥削与隐性剥削,以及数字剥削在宏观层面对政策、经济、文化带来的影响。
总的看来,文献多是理论性的建构与分析,案例结合较少,在与平台结合的论文中,作者多倾向于陈述数字剥削的逻辑机制及影响。本文将试图与传统剥削作比较后总结出数字剥削呈现的新特点,与案例结合,分析数字剥削的具体内容及形式,从社会层面阐述数字剥削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数字时代
数字剥削新情况及新变化
传统时代的剥削,常以占有某阶级的财产、劳动及劳动成果、人身自由等形式存在。如奴隶社会,奴隶的人身、劳动及产出均归奴隶主所有;封建社会,地主阶级让农民为自己劳动,劳动产品仍由地主拥有;大机器时代的工业社会,资本家以雇佣劳动力的方式使工人为自己劳动,从而赚取收益。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特性是能够创造剩余价值。资本家为了获取更高额的利润,往往会通过延长工人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不变资本等途径对工人进行剥削,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劳动环境日益恶劣,工人身心受到损害。
数字剥削,是伴随着数字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名词。除了具有传统剥削的显著特点外,数字剥削也有一些新的特点。
(一)延伸性
与传统剥削相比,数字剥削在空间和时间上皆有延伸性。具体而言,传统剥削往往是物理劳动,劳动力必须在固定场所和环境下进行生产。而数字剥削对空间则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拥有终端设备及互联网,便可以随地进行数字劳动。时间上,传统剥削由于法律规定了劳动时长而受到一定的限制,数字剥削则不然。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终端交互设备的出现,即使到达规定的劳动时间,人们也仍然可以进行数字劳动。
图片
此外,由于数字技术已经完全进入人们的生活,休闲娱乐、购物消费、社交联系等等,都需要数字技术来实现,因此也可以说,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数字劳动,即“上班是传统剥削,下班是数字剥削”。
(二)隐蔽性
数字媒介出现以前,人们的工作劳动与休息、娱乐消遣是分开的,而如今这种界限正日益变得模糊。事实上,当我们使用数字媒介进行休闲娱乐活动时,不知不觉中就在进行着数字劳动,资本通过用户的下载、点击、浏览、播放等行为攫取价值。
(三)虚拟性
传统剥削中,劳动产品通常都是有形的,以商品形式交换或出售。数字剥削则多是无形的,多数劳动者无法准确知晓自己的数字劳动到底创造了怎样的价值,这也为资本进行更深入、更疯狂的数字剥削提供了掩护。
数字剥削的几种表现形式
数字剥削可以分为有偿剥削和无偿剥削,有偿剥削指互联网从业人员,他们进行互联网劳动,赚取一定的收入。无偿剥削指的则是大多数互联网使用者进行的无偿数字劳动。数字剥削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剥削时间
就有偿剥削而言,互联网公司常以发放多倍工资的方式榨取从业者原本的休息时间,这也是“996”出现的原因。无偿剥削方面,以今年淘宝的双十一“喵糖总动员”为例,用户组队完成任务获取喵糖,再通过掷骰子获得点数,目的是以更高的点数占领更多格子,每一格代表一定数量的红包金额,用户通过活动获取的红包收益可在11月10日进行兑换。
图片
在“喵糖总动员”设置的众多任务中,除与阿里巴巴旗下的其他APP如支付宝进行互动外,大部分是需要用户浏览品牌官方旗舰店及直播间、淘宝双十一会场等页面,每次需浏览15s,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用户在淘宝的停留时间,增加消费者继续下单的机率。短视频平台是当今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人们在刷短视频、与喜欢的博主互动时获得了愉悦感,同时他们的这种数字劳动也会转化成播放量、点赞量、评论量等数据,成为博主、平台获取收益的依据。
(二)剥削创意
除以创意为长的互联网从业人员外,粉丝群体也逐渐成为数字剥削的对象。为了实现与粉丝的有效互动,“与粉丝共创”成为品牌方选择的手段之一。
图片
今年4月,统一汤达人官宣品牌代言人王俊凯。在发布TVC广告时,品牌直接上线灰色建模版半成品,发起微博话题#帮王俊凯建元气汤世界#,向粉丝征集创意。再例如短视频平台,平台方本身不生产内容,而是通过用户创作视频来进行传播,获取利润。
(三)剥削自由
《人物》杂志曾在报道中提到,互联网公司会对内部的管理系统进行改造,目的是为了让员工在单位时间里创造出更多产能,甚至会缩减员工的吃饭时间,掌控员工的如厕时间。此外,互联网公司正朝着创造自给自足的世界努力,园区里食堂、淋浴房、健身房应有尽有,员工不用离开公司也能生活下去,借此实现对员工更大程度上的剥削和占领。
(四)剥削社会关系
互联网发展到现在,用户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因此众多APP把拉新作为最主要的任务,而途径则是通过已有用户的社会关系来进行。例如拼多多,它正是通过发放高额奖金的形式,让已有用户利用人际关系“砍一刀”来完成拉新。尽管确实有人拿到了价值几百块的奖金,认为自己薅到了资本的羊毛,但同时也付出了一定的社会关系成本。对于不喜欢这种薅羊毛行为的人来说,不断被邀请“砍一刀”会让人感到厌烦,将情绪转嫁给邀请人,影响其关系。
图片
在技术黑箱的作用下,其实只有少数人能够拿到奖金,而幸存者偏差却总是让很多人只看到那些拿到奖金的人,忽略更多人其实并没有获得奖金的事实。当这些原本只是被邀请的人同样投身“薅羊毛”行为而无法实现理想回报时,很有可能会将负面情绪转嫁至邀请方。
(五)剥削情绪
数字媒介将人们的消费习惯、喜好等一切数字化,甚至连反馈也以数字的形式呈现。网约车和外卖配送平台会为司机、骑手和商家设置评分,为算法也为顾客的消费选择提供依据。
图片
如果网约车司机或骑手、商家想要接更多、更好的单,他们就必须依照平台的规则提供服务,这其中就包括微笑服务,服务者需要尽一切可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否则就会面临被投诉、评分被降低甚至是被罚款的后果。显而易见的是,平台只注重消费者的情绪,对于服务者所隐藏的情绪以及付出的情绪劳动,平台一概视而不见。
数字剥削带来的影响
(一)积极意义
01 提供信息传播渠道
满足大众信息和社交需求
数字技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囊括了海量、丰富的内容,使大众随时随地都能查找信息,即使远隔千里,人们也能及时获知当地发生了什么。同时,互联网为大众提供了发声表达的窗口,用户能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传达自己的想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图片
多数平台也提供了转发、评论、点赞等功能,以帮助实现有效互动,筛选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用户,形成社群,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
02 提供娱乐消遣方式
使日常生活便捷化
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因数字技术而改变:线上轻轻一点,好物即可送货到家;出门吃饭选哪家,手机上看看评价;支付无需现金,只需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即可…越来越多人把打游戏、刷抖音、快手、今日头条、微博等短视频和信息平台当做休闲娱乐的方式,平台上轻松、搞笑的内容和游戏胜利的快感能够让用户暂时逃离日常的生活压力和负担,给用户带来视听觉上的愉悦和情绪上的释放。
03 鼓励内容创作
提供获取利益的途径
对于互联网从业人员和平台自媒体博主来说,创作、传播内容就是他们获得收入的方式。在KPI要求及市场激烈竞争的刺激下,他们必须不断地创造新内容,吸引互联网用户的关注、点赞、转发、收藏,循环往复。
图片
(二)消极意义
01 劳动主体原子化
影响社交关系
尽管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劳动空间无限扩大,更多人得以在任何地点进行工作,但这也会导致劳动者点状化,难以凝聚,社会协作与沟通减少,线下关系难以维护,出现“线上嗨聊,线下尴尬”的情形。
02 耗费时间,降低效率
注意力难以集中
由于过度依赖数字媒介,用户往往会在移动终端上花费大量时间。
图片
短视频短、平、快的特点与简单的上滑更新视频机制会吸引用户不断增加使用时间,而事实上,除了对大脑的持续刺激外,用户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收获,其注意力则会因习惯于观看快节奏、短时长的内容变得更易分散。
03 信息茧房、回声室效应日益加深
当前的算法机制会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使用痕迹来推断用户的兴趣爱好,建构用户画像,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个性化推送。
图片
随之带来的问题则是用户会越发沉浸在自我的兴趣内容中,巩固自身之见,尽管这些见解未必完全正确,也拒绝接受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信息,因此误会和偏见时有发生。
04 侵犯信息隐私问题日趋严重
人们在使用数字媒介时,个人信息也在不断被大数据和算法记录:必须同意隐私协议才能正常更新、使用APP;使用小程序必须同意征用个人信息;浏览过的内容也被一一记录,下次再使用APP时会优先跳出与之前已浏览内容相关的信息…用户通常只会知晓自己的信息被获取,却因技术黑箱而无法知晓这些信息到底用作何用,收到的只是一轮轮短信轰炸和骚扰、诈骗电话。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生产与资本积累方式。与传统剥削相比,数字剥削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方式也更不为人所察觉。资本方依托技术与平台,将剥削进行娱乐化、游戏化、利益化的包装,使用户在游戏、消费、娱乐中获取愉悦感时,悄无声息地为资本进行数字劳动。目前,数字劳动与数字剥削已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我们更应该着眼的是,如何提高媒介素养以规避可能存在和非必要的数字剥削陷阱,以及正视数字剥削带来的问题,在数字劳动过程中加以规范和约束。
参考文献:
[1]高天驹.从“他者剥削”到“自我剥削”——数字时代下异化劳动的新表现[J].天府新论.2021,(05):33-40
[2]吴鼎铭. 网络“受众”的劳工化: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网络“受众”的产业地位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17,39(06):124-137
[3]蔡润芳.平台资本主义的垄断与剥削逻辑——论游戏产业的“平台化”与玩工的“劳动化”[J].新闻界,2018,(02):73-81
[4]王蔚.数字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及其情绪剥削[J].经济学家,2021,(02),15-22
[5]孙萍.“算法逻辑”下的数字劳动:一项对平台经济下外卖送餐员的研究[J].思想战线,2019,45(06):50-57
[6]韩文龙,刘璐.数字劳动过程及其四种表现形式[J].财经科学,2020,(01):
:67-79
[7]彭清凤.参与或剥削——数字劳工视阈下的中国字幕组[J].新闻传播,2020,(12):13-14
[8]吴凡.社交媒体中的数字劳动——以抖音为例[J].新闻文化建设,2021,(16):160-161
[9]张伍肸.浅析淘宝APP的数字剥削对平台的影响[J].中国报业,2021,(1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