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加码”“随意减码”都曲解了防疫部署|时评

文/王石川
“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11月1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据相关人士介绍,核酸检测是疫情早发现的重要手段,是评估疫情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防范疫情传播扩散的重要前提。“既不能层层加码,也不能随意减码”。优化调整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以下简称“二十条措施”)发布以来,各地迅速贯彻落实。从细化执行方案,到开展政策培训,从加强社会动员,到结合自身实际,在隔离转运、核酸检测、人员流动、医疗服务等方面采取更为精准的措施,应该说,动作够快,效果也够明显。比如,取消中风险区的划定,次密接人群不再被隔离。如今,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将让更多的人获益。
图片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地方在落实过程中出现了变异。比如,尽管不再判定次密接,但改为核心密接、一般密接,对核心密接实行“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管理措施,对一般密接实行“8天居家隔离”。而“二十条措施”明确指出:“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一些地方却捣鼓出个一般密接,这是不是对中央政策的歪曲?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指出,“当前,个别地方出现将密接的密接直接判定为密接,进行提级管控的情况,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显然,相关地方应不折不扣落实中央部署,“既不能层层加码,也不能随意减码”;既不能一封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任何误读,都不利于防疫。
疫情防控不是越严越好,也不是越松越好,关键是把握平衡,实现利益最大化。国家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不是拍脑袋之举,也不是无奈之下的被迫选择,而是根据病毒特点作出的调整。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所称:“病毒变了,策略就得改变,现在病毒潜伏期很短了,重症也很少了,更多是轻症以及无症状,这种情况下,隔离期限需要缩短。”该变就变,这是科学精准的体现。
中央推出了优化措施,各地在执行上要迅速对标对表,不能变通,不能慢三拍。有个细节是,自11月11日“二十条措施”颁布以后,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公众留言板”信息数据上看,群众投诉量明显下降。其中,由11日的3306条下降到16日的2014条,投诉量降幅达到39%。在看到投诉量下降的同时,也要看到投诉量保持在一定的高位,这也反证一些地方未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11月10日召开会议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只有全力以赴锚定“完整、准确、全面”,才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当然,做到“完整、准确、全面”并不容易,这需要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也需要各行业主管部门切实担负起责任,加强对本行业本领域优化调整工作的指导,还需要具体的工作人员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不容忽视的是,在抗疫一线中,个别工作人员缺乏大局意识,对中央精神吃得不透,从而做出令人摇头皱眉的事情。此外,需要正视的是,“二十条措施”发布后,在公众心中产生了两种心理,有的认为国家要放开防控了,还有的出现了恐慌心理,害怕放开后感染新冠病毒。为此,需要相关部门做好疏导,正本清源。引导公众客观认识我国防控政策措施的优化调整是基于病毒变异的特点,既是科学的,更是必要的。优化不是放开,病毒没那么可怕,但也不能轻视。
有关部门已表示,未来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对这个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整个国内外疫情形势变化,不排除再对我国隔离措施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调整。显然,深入优化防疫措施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才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利国利民。(作者系北京知名时事评论员)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傅铭途 李妹妍
校对 | 潘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