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90年前的生活书店,出版史上一段传奇从上海开始

图片
2022上海书展期间首发的《生活书店会议记录1933-1945》(排印本)揭开“逆流中的一个文化堡垒”艰辛创业、坚持文化抗战、不懈追求真理的历史。在中国近现代出版史和文化史上,由邹韬奋与胡愈之、徐伯昕等共同创办的生活书店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生活书店,在民族危亡的至暗时刻启蒙和鼓舞了一代中国人。抗战胜利后,生活书店和读书、新知合并成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秉承了“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理念,成为新时期学术文化出版重镇。
图片
上海是生活书店、新知书店、读书出版社创立之地,三联书店从上海走向全国,上海也是邹韬奋生活、战斗、长眠的地方。为纪念生活书店及与生活书店一脉相承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成立90周年,11月21日下午,由上海韬奋纪念馆主办、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协办的“坚强的文化堡垒——生活书店创建90周年纪念展”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东楼序厅开幕,与上海书展遥相呼应。
图片
展览以生活书店的发展历程为主线,辅以翔实的图文材料、珍贵的书刊文献,以及数字人文互动展示,从“《生活》周刊——生活书店的前身”“生活书店的创建和发展”“残酷迫害下的顽强抗争”“党领导下的三店合并”四个方面回顾了生活书店曲折而璀璨的历史,生动再现了生活书店在烽火连天、风雨飘摇的至暗时刻,与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在党的领导下,一步一步成为引领民众走向光明的灯塔的历程。
图片
展览入口处,以当年生活书店昆明分店为参考,精心搭建了生活书店门头。略带弧度的门头上,“生活书店”几个字赫然入目,它是生活书店总经理徐伯昕先生的手迹,也是生活书店的标准店招字体。门头两侧的书店内景老照片取自西安分店门市部。门面前,悬挂了生活书店店训“竭诚为读者服务”和“努力促进大众文化 供应全国精神食粮”等宣传语。
图片
图片
图片
生活书店是在生活周刊社附属“书报代办部”的基础上成立的,既是一个出版机构,又是一个发行机构。它设有自己的门市部,不但销售本版图书,而且代售外版的进步书刊。当时大部分书店都把书架用玻璃柜台隔开,读者只能看到书脊名称,不能自行取阅。而生活书店完全采取开架售书的方式,门市的布置犹如图书馆,四周摆放书架,按科学的图书分类法陈列图书;中心摆放书台,分别陈列新书、新刊,还专门设有推荐书台,并有相应的告示牌介绍被推荐图书的主要内容。为还原生活书店开架售书的场景,展厅内设置了一个推荐书台,陈列最新出版的《生活书店会议记录》(全套5册)《韬奋全集》《邹韬奋年谱长编》《邹韬奋研究》等,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当年的购书氛围中。
图片
抗战时期,生活书店之所以能够得到极大发展,首先在于出版方面能紧密配合抗战的需要,出版了邹韬奋主编的《抗战》三日刊及其他多种期刊;其次,能及时向进步作家约稿,出版大量战时读物;其三,出版大量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进步思想的书籍。展览展出了《生活》《新生》《大众生活》《抗战三日刊》《全民抗战》《文艺阵地》及“生活书店四大期刊”《文学》《世界知识》《太白》《译文》;战时读物《战时的文化工作》《民众动员论》《淞沪火线上》《抗战中的西北》《怎样争取最后的胜利》等;马列著作《反杜林论》《费尔巴哈论》《雇佣劳动与资本》和文艺作品《边城》《铁流》《大地的海》等。
图片
由上海生活书店1936年出版的《中国的一日》一书,特别值得关注。它由邹韬奋策划,茅盾主编。1936年4月,邹韬奋受到高尔基策划并主编《世界的一日》的启发,向全国发起征文,反映抗日要求,“收到的来稿,以字数计,不下六百万言,以篇数计,在三千篇以上”。编委会从中严格选取四百六十九篇,计八十余万字,四个月后编辑成书,堪为当年文化界的一大盛事。《中国的一日》由蔡元培作序,鲁迅挑选木刻插图,叶灵凤负责装帧设计,茅盾撰写了《关于编辑的经过》一文作为前言。撰稿者除陈独秀、黄炎培等名人外,多为店员、小商人、公务员、士兵、警察、宪兵、小学教员等普通民众。它记录下了1936年5月21日这一天里,全中国各个阶层、各种处境、各种职业的人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展览展出的实物展品也颇有看点,特别是生活出版合作社第一、二届理事会会议录原件。它是韬奋纪念馆馆藏独有的珍稀档案史料,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炮火及国民党的扣押、查抄、封店等迫害,随生活书店同人颠沛流离,能保存下来殊为不易。生活书店会议记录详尽记录了生活书店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了一个“坚强的文化堡垒”历经数次搬迁,依然坚持文化抗战、不懈追求真理的历史,也呈现了其独树一帜的内部管理制度。
图片
生活书店为全体员工持股的集体所有制性质,它是全体职工以劳动所得共同投资的文化事业机关。每一位佩戴店徽的社员都是书店的主人,可以参与年终分红、在社员大会上拥有投票权等。这在当时白色恐怖下,可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一次带有鲜明社会主义色彩的“合作社”经营管理模式的尝试。展览中也可以看到馆方珍藏的生活书店店徽及生活书店职员证。其中,生活书店总管理处颁发的“职员证”,在全国范围内流传甚少,据目前所知,仅存这一张。
图片
图片
展览还设置了“生活书店90周年数字展”,以数字人文的理念对生活书店相关人物、藏品、文献资料等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数字展的“人物群像”“大事年表”“星火燎原”“专题集萃”四大主题板块与实体展相匹配,一块可交互大屏给观众全新互动体验。
图片
邹韬奋在其最后的手稿《患难余生记》中曾总结生活书店基本经验,把它们概括为“生活精神”,即“坚定、虚心、公正、负责、刻苦、耐劳、服务精神、同志爱”。它是生活书店的基石,更是一种品格,至今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展览特别设计了一款名为“八大精神”的可折叠风琴灯,木制外壳上印有生活书店“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店训及生活书店徽标,内里展开为邹韬奋手书的“八大精神”字样。展览期间,到访者都能获赠一枚“八大精神”复古明信片。
图片
开幕式上,生活书店创始人之一徐伯昕的长孙徐冈作为老三联后人代表发表感言,韬奋纪念馆青年团员诵读了经典篇章《生活精神》。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教授高福进向来宾阐释韬奋精神。11月28日至12月11日,上海市出版协会、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还将牵头举办京沪港三联书店精品图书联展,首次精选三家三联书店最具代表性的图书各90种集中展销。
图片
坚强的文化堡垒——生活书店创建90周年纪念展
展览时间:11月21日—12月20日
展览地点:上海市南京西路325号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东楼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