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出水

11月21日凌晨,长江口横沙水域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新的历史性突破: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整体打捞出水!
时隔150多年,这艘重见天日的清代同治年间古船出水了哪些文物?打捞采取的什么办法?
>>古船情况沉没百余年 水深8-10米
2011年,上海市文物局启动长江水下文化遗产普查工作,2015年,在长江口崇明横沙水域开展水下考古调查时,通过声呐扫测等技术,发现了一艘木质古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二号”。
之后,经过7年多的水下勘探,探明长江口二号古船为木质帆船,确认年代为清代同治时期。古船长约38.1米、宽约9.9米,所在水域水深8-10米,船体埋藏于5.5米深淤泥中。已探明有31个舱室,初步推测为明清时期水上运输广为使用的平底沙船。
调查人员前期潜入水底,选取古船4个舱室进行了小范围的清理,均发现舱内有码放整齐的景德镇窑瓷器等精美文物,种类多、数量大。
另外,在船体及周围还出水了紫砂器、越南产水烟罐、木质水桶残件、桅杆、铁锚等大量文物共计600余件。
>>如何打捞22根弧形梁 将古船整体托起来
但是,长江口水体浑浊,水底能见度几乎为零,找寻古船犹如大海捞针。
为克服浑水环境的影响,最大程度保护珍贵的水下文化遗产,最终采用世界首创的技术方案——“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来打捞这艘古船。在江底,22根弧形梁形成一个巨型的半圆柱沉箱,将整艘古船包裹起来。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副局长蒋岩介绍,这个古沉船的结构非常脆弱,把它包裹起来以后,连泥带水一起,整体托起来,能够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后,将被运往黄浦江畔的上海船厂旧址,开启后续的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
>>有啥文物大量瓷器,还有元代高足杯
2021年和2022年,上海市文物局两次组织水下考古专业机构对长江口二号古船及周围进行了水下调查,清理出了前几次调查未发现的元代瓷器和高60厘米完整的豆青釉青花大瓶等大型整器,以及一批产自江苏宜兴窑陶瓷器。
随着考古发掘和研究的深入,长江口二号古船将展现出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
记者走进上海市文保中心“穿越”百年,一探究竟:
豆青釉青花双耳瓶,是目前出水文物中最大的一件瓷器,也叫“嫁妆瓶”,当时这类双耳瓶多用于陪嫁,它不仅保存完好,还“内有乾坤”,里面完整摆放了50件青花团龙纹杯。
出自景德镇窑的绿釉杯,杯底的“同治年制”款,为古船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诗文杯集“诗、书、画、印”于一体,一面写着“明月微风响,青声枕上闻”,另一面写着“林中生玉竹,月下美人来”。
“长江口二号”出水仅此一件的青釉水烟罐,可能是古船上越南籍船员所有。此外,船上的木材经鉴定也有出自东南亚一带的,侧面反映了当时的上海已经是沿海最大贸易港口之一。
出水文物的木桶残件上,写有“时泰”二字,专家推测这可能是当时某个商号的名称。晚清时期的贸易图景由此可见一斑。
还有出自元代龙泉窑的高足杯,专家推测,这也许是船员带入的古董,也许源自其他沉船遗址。
沉没百年,惊艳出水。期待考古人员逐步揭开清代古沉船的神秘面纱。
>>重大发现填补清代晚期古船空白
可以说,长江口二号古船是中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丰富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填补了我国清代晚期大型木帆船研究空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长江口二号也是水下考古工作者在全国水下文物普查期间首次主动发现并进行考古调查的古船,船体的完整性和丰富的船载文物,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造船史、航运史、陶瓷史、经济史等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合央视、国家文物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