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与拉西斯:爱情与政治的相遇

图片
                                               
微信公众号推送规则变更
请将“探照灯好书”设为星标
不错过每一期好书推送
图片
与拉西斯的感情是本雅明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段经历,这一经历不仅仅是情感上、肉欲上和陪伴上的,也是智识上、思想上和政治上的。本雅明与拉西斯互相激发和启迪,这也促使了本雅明的“向左转”,在后者的提示下,本雅明将左翼思想注入到了自己最为核心的研究领域之中。而在此之后,为了追求拉西斯,本雅明更是远赴异乡,并将在那里的日子、见闻和思考写成了《莫斯科日记》。
图片
文 / 霍华德·艾兰 迈克尔·詹宁斯
到6月中旬,本雅明已经结识了一位注定将改变他一生的人。阿西娅·拉西斯(1891—1979)是拉脱维亚人,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求学之后,到中部俄罗斯的奥廖尔创办了一个无产阶级儿童剧团,后来又在里加的一家工人剧院导演剧作。1922年她在柏林开始接触以布莱希特为核心的圈子,与导演兼剧评人伯恩哈德·赖希建立了联系;1923年秋,拉西斯和赖希追随布莱希特来到慕尼黑,其间她为布莱希特在“室内剧院”的排演作品《英王爱德华二世传》(The Life of Edward II of England)担任助理导演。1924年复活节,在该剧首演之后,她和赖希带着她的女儿达佳(Daga)去了卡普里,以便小孩子可以从肺部感染中康复过来。赖希在本雅明到来后不久就离岛去巴黎工作了。在拉西斯多年后所作的回忆录中,她这样描写她和本雅明的初次相遇。
我经常带着达佳在广场周围买东西。有一天,我想在一家店里买点杏仁;我不知道杏仁用意大利语怎么说,店主搞不明白我想从他那儿买什么。我旁边站着一位先生,他说,“女士,我可以帮您吗?”“请吧,”我说。我买到了杏仁,带着我的东西回到广场。那位先生跟着我,问道:“我可以陪着您给您提东西吗?”我盯着看他,他又继续说:“请允许我自我介绍—瓦尔特·本雅明博士。”…… 我的第一印象:他的眼睛反着光像小探照灯,浓密的黑发,修长的鼻子,笨拙的双手—他把东西掉到了地上。整体上说,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生活条件不错的那种。他陪我回到了我的住所,并问我他是否还能来看我。
本雅明第二天就又来了,并承认他已经观察她们母女两周了。如果说她一开始只是让本雅明着迷,那么很快拉西斯就对他意味着更多了:他马上不可救药地坠入爱河,整个20年代他都在追求她。7月初给肖勒姆的一封信中,他可能是在暗指他们的情事,虽然说得很谨慎:“在这里,各种只能当面谈及的事情发生了。……所发生的这一切对我的工作并不是最有利的,因为工作被危险地打断了,而且大概对布尔乔亚的生活节奏也不是最有利的,而这种节奏对每个写作计划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我认识了一位来自里加的俄罗斯革命者,她是我所见过的最光彩照人的女性之一。”拉西斯回忆说,本雅明马上就和她女儿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就像他将来和布莱希特的两个孩子建立友谊那样。本雅明在《单行道》的《中国货》一节中以高度间接、变形的方式留下了关于达佳的记忆:“人们很难劝说一位已经穿上睡衣的孩子去向刚刚到来的客人问声好。在场的人会试图用高尚的规矩去命令他不要害羞,全是徒劳。几分钟后,他却又出现在了客人面前,这次却是一丝不挂。原来在此期间他洗了个澡。”
卡普里岛上的几个月标志着本雅明政治取向和整体态度的地壳运动般的深刻变化。很明显,他的新爱情提供了他在柏林时所渴望的那种对生命冲动的释放。但阿西娅·拉西斯还以其他似乎并不那么明显的方式影响着本雅明。首先,她对本雅明来说代表了通向苏联文化的门径,这种新文化以前只在他和G团体尤其是利西茨基和莫霍伊— 纳吉的交往中有所触及。在他们的交谈中,本雅明不断地从拉西斯那里汲取关于当时苏联艺术和艺术家的信息。他们讨论了戏剧和文学现状,以及里别进斯基(Libedinsk)、巴别尔、列昂诺夫(Leonov)、卡达耶夫(Kataev)、绥拉菲莫维奇(Serafimovitsch)、马雅可夫斯基、加斯切夫(Gastev)、基里洛夫(Kirillov)、格拉西莫夫(Gerassimov)、柯伦泰(Kollontai)和拉里莎·赖斯纳(Larissa Reisner)的作品。与此同时,本雅明也对他在法国文化中的新发现越来越有激情—这些新发现不仅有纪德和普鲁斯特,还包括维尔德拉克(Vildrac)、杜阿梅尔(Duhamel)、拉迪盖(Radiguet)和季洛杜(Giroudoux)。
因此见到拉西斯之前,本雅明已经在考虑将他的工作转向以法国为重点;拉西斯由于和莫斯科有很多联系,又给了本雅明一个补充性的焦点。他的书信很快就充满了关于计划在莫斯科发表文章的消息:为一份报纸作一篇关于“德国资产阶级的新极端意识形态”的长篇报告,以及《对德国衰败的描述性分析》(“Descriptive Analysis of the German Decline”)的俄语译文—此文包括最终收入1928年《单行道》中《全景幻灯》第十节的全部和第十一节的部分。这些计划都没能开花结果,但它们为本雅明对苏联文化的多层面介入播下了最初种子—同时标志着本雅明离开了他所谓的“沉浸于德意志文学的学徒时期”,也就是他从对17、18、19世纪的德意志文学的研读,转向对当代文化的正面进攻。
图片
1924 年以前,关于当代文学本雅明总共只写过两篇文章:1917—1919年作的保罗·希尔巴特论文,未发表;1913年关于格哈特·豪普特曼的论文,发表于《太初》。从1924年开始,本雅明把自己的精力投入陡然出现的新方向:转向当代文化—并且强调大众形式和所谓的日常现代性,转向作为新闻报道者及涉足广泛的文化批评家的事业,后者尤其出现在谋求教职的努力最终失败之后。最初是断断续续,而从1926年起,本雅明报复般地把注意力投向当代欧洲,投向正在法国和苏联产生的现代主义和先锋派文化,尤其是大众文化和大众文化从中产生的媒体,这在某种意义上是本雅明和西格弗里德·克拉考尔创建出来的一个有待严肃探究的新领域。他在这一时期的涉猎范围是惊人的。1924年到1931年之间,本雅明所做论述无所不包,从作为教育模型的儿童文学和儿童剧场直到赌博和色情物品,涉及包括电影、广播和摄影在内的大量媒介。他为德国一些最知名的周刊和月刊供稿,在20年代后期确立了自己作为一位为人所知而有影响力的文化评论者的地位。
不过,文化事物并不构成本雅明和阿西娅·拉西斯最热烈讨论的基础;这样的讨论是留给政治问题的。认识拉西斯后不久,他就可以向肖勒姆汇报说,他的“生命解放”之中充溢着“对激进共产主义的现实实践的强烈洞察”—这在他的这位好友那里立刻拉响了“警报”。拉西斯记得,她曾向本雅明提出挑战,问他能否把阶级利益问题内化到对悲悼剧的研究之中。而本雅明则能够很快表态,他已经“在全然不同于以往的视野之中看待共产主义的政治实践(不是作为一个理论问题,而是首先且首要地作为一种有约束力的态度)”—而他把助力他重新站队的功劳归于拉西斯。
但是,爱欲和政治的这次交会,归根结底并不能完全解释本雅明的高调左转。实际上,和拉西斯的相遇与另一重大事件恰好同时:那就是他和格奥尔格·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的遭逢,此书出版于1923年。卢卡奇出生于布达佩斯一个富有的犹太家庭,曾在布达佩斯和柏林的大学求学,1909年至1910年他在柏林时进入格奥尔格·西美尔的圈子。正是在那里他和恩斯特·布洛赫成为朋友;1913年,他们都在海德堡,活动于马克斯·韦伯的圈子。卢卡奇的早期作品《心灵与形式》(Soul and Form, 1910)及《小说理论》(1916)都洋溢着美学和哲学的旨趣。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后来他造出“浪漫式反资本主义”(romantic anticapitalism)一语来概括这些作品。1918年卢卡奇突然转变了自己的政治效忠对象—他曾经和布达佩斯的社会主义以及无政府工团主义(anacho-syndicalist)群体有松散的联系—并成为新成立的匈牙利共产党的党员;接下来一年,他在短命的匈牙利社会主义共和国中担任党的干部,教育和文化人民委员。
随着匈牙利红军被捷克和罗马尼亚武装击败,卢卡奇逃亡到维也纳,在那里开始了一系列论文写作,以期为列宁主义提供哲学基础。这些论文1923年结集为《历史与阶级意识》,为现在通常所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基石。当然,本雅明早已从布洛赫那里听说了许多关于卢卡奇的事情。而在卡普里岛上的6月,他从布洛赫刚刚发表在《新水星》上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书评那里了解到了卢卡奇的著作。到9月,本雅明已经初次翻阅过此书。他的反应值得在此整段征引:
虽然是从政治考量出发,卢卡奇却得到了至少部分是认识论层面的原则,这些原则也许并非如我最初假设的那样影响深远。这本书震撼了我,因为这些原则在我这里产生了回响,或者说验证了我的思考。…… 我要尽快研读卢卡奇的这本著作,而且,黑格尔辩证法的概念及论断和共产主义相背离,我的虚无主义基础,若在对立于黑格尔辩证法的概念及论断之时还不显现出来,会令我感到吃惊。
有些东西本雅明没有说,却可能足以解释他的反应何以如此强烈,那就是,他发现在卢卡奇著作的中心观点—尤其是“物化与无产阶级意识”一章中的观点—和他的悲悼剧专著写作中已经浮现出来的概念之间,有一种显著的共鸣。
本雅明之所以对政治兴趣高涨,还有第三个因素在起作用:这一切并不是发生在真空中。不管卡普里看起来是多么与世隔绝,但“大世界”的喧嚣骚动还是经常侵入岛中。首先,这座岛屿本身就有左翼气氛。本雅明知道马克西姆·高尔基曾在此创办过一所“革命学院”,列宁本人也曾于此居留。关于革命伟人的记忆虽然还没有消散,但却不足以把20年代初席卷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屏蔽于岛外。9月16日,本雅明讲述道,
今天正午,墨索里尼踏上了这座岛。所有的节日装饰都藏不住人们对待此事的冰冷态度。人们对这家伙造访南意大利(Süditalien)很惊讶—他一定有什么迫切的原因要这样做—而且互相传话说,在那不勒斯期间,他被六千名秘密警察包围着,他们的任务就是保护他。他并不像那些明信片上所表现出来的是什么万人迷:堕落、懒散,傲慢得就仿佛他已经被大方地用腐臭的老油施过浸油礼了一样。他很胖,身体没有形状,如同一位胖店主的拳头。
虽然本雅明没有明确地建立这样的联想,但对他来说非常显然,在法西斯主义可能将要统治一个欧洲大国的世道之下,采取一定的政治立场是必要的。正如他在《全景幻灯》中所论述的:“每个还没有直接拒绝去感受衰退的人,都会急着为本人在这混乱世道中的继续存在、活动和参与做专门辩解。……有一种盲目的决心几乎到处通行无阻,那就是—宁可挽救个人生存的声誉,也不愿通过对个人生存的无力和困境进行全面的蔑视,至少把它从普遍幻觉中间离出来。……空气中充满了幻景,充满了无论如何会一夜之间降临在我们身上的某种光荣的文化未来的海市蜃楼,因为每个人都深信基于自己孤立位置的视错觉。
一方面因为他观点上的这些变化所具有的深刻程度,一方面因为岛上的活跃氛围,本雅明在这一小流亡地逗留得比他最初计划的长久很多,也远比他的朋友们要久。朗夫妇只待了四周,古特金德夫妇不到七周—但本雅明留了下来,甚至出乎他自己的意料。“现今,在早上,多云的天空下,海上吹来风,我坐在阳台上,这是卡普里最高的阳台之一了,从这里你可以眺望到小城之外,看到大海。对了,引人注意的是,人们常常只是短期客居,就没法下决心离开这里了。
这其中最伟大也最古老的例子当属提比略(Tiberius),他曾三次启程回罗马,结果没到目的地就折回来了。”接下来几个月里,本雅明反复向朋友们提及玛丽·居里对这座岛的神奇魅力的解释,并引以为乐事:居里夫人把这座岛对住在这里的人的吸引力归结为空气中的一种非常特殊的放射性!而且,到1931年回望自己在卡普里的几个月时,本雅明仍记得,“只要我不必离开此岛,什么事情我都可以忍受。我甚至非常认真地考虑过能不能住到岛上的某个大洞穴里,关于此,我脑海中的画面还是如此清晰生动,以至于今日我已不再知道它们是否只是幻想,抑或来自某个历险故事,这类故事在岛上到处都是”。
不过,在岛上五个半月,并不是每件事都令他舒适。写作以一种折磨人的缓慢进度进行着。随之而来的出成果的压力引出了一系列在本雅明身上并不陌生的症状:这座活跃小镇的市声让他躲到晚上去写作,但他还是被夜间声音所打扰—即便是当地牲口的夜间活动也不行。在他居住的后半段,他苦于一连串病痛:7月初患胃病,月底又血液中毒,整个夏天都没好。并且,虽然他可以在安全距离之外旁观,但是福拉陶的朋友艾娃·格尔布卢姆(Eva Gelblum)的到达还是把不和谐音第一次带进了住在索普拉蒙地街的这一小团体之中。古特金德夫妇尤其受到波及,围绕这位年轻女性的混乱局面很可能促使了他们提前离开。
不过最扰乱心情的还是期待已久的《法兰克福报》上关于本雅明的波德莱尔翻译专集的书评终于到来。大概是报纸的内部政治使然,克拉考尔没有能力阻止把撰写书评的任务交给奥地利作家斯蒂凡·茨威格。虽然今天茨威格最为人所知的是他作为传记作家的作品,但1924年时,他作为典型的高级布尔乔亚诗歌、小说和散文作者,足够以成功业绩傲人。世纪初,他出版过一小本他自己的波德莱尔翻译(本雅明曾在书信中取笑说,那本小书现在除了在“我的藏书的毒药柜”中,别处哪里也找不出来),而且他这时一心想摧毁最新的竞争者。本雅明深切地清楚来自这样一位显赫人物的书评可能带来的影响—“书评本可能更糟,但是绝不可能更有杀伤力”—也明白没有几个人会知道它是由一位具有竞争心态的“恼怒的波德莱尔译者”所作。身处远方,无从发起反击,本雅明只好把怒火发泄到他明面上的朋友、“编辑健将”克拉考尔身上:“上帝啊,请让我免于朋友之害;至于敌人,我自己去对付。”
(本文节选自霍华德·艾兰  迈克尔·詹宁斯著《本雅明传》一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授权发布。)
图片
人文社科 | 翻译好书 | 传记
《本雅明传》
【美】霍华德·艾兰  迈克尔·詹宁斯 著
艺文志eons·上海文艺出版社
王璞 译
2022年7月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是20世纪上半叶至为重要的思想家,其观点与思想异常迷人,却也捉摸不定,对整个20世纪的人文学术产生了重大影响;本雅明学术兴趣广泛,横跨哲学、文学、艺术、摄影、电影、建筑、翻译等,却从未被限定在某个现代学术领域、某种写作文体和某类思想范式之中。正如本书作者所说,“本雅明的天才就在于,他能发现某种形式,在其中,一种可与同时代的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媲美的深刻性和复杂性,能够通过直接动人心魄且让人过目难忘的文采,发出回响”。   
本书是一部本雅明传记。两位资深的本雅明研究者兼本雅明文集编者、英译者艾兰和詹宁斯以900页之巨的篇幅,全景地描绘了本雅明的一生,以及20世纪初那个从昨日世界走向两次大战间的恢弘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版图。同时,本传记并非简单的生平编年,还梳理了本雅明几大重要作品的写作过程,阐发了他的主要文本,是指引我们探索本雅明思想迷宫的可靠地图。原书2014年甫一出版,便获得读者的好评与学界的肯定,并于2020年被翻译成本雅明的母语德语由苏尔坎普出版。
值班编辑 |小仙女
值班主编 |张   英
图片
阅文·探照灯好书评委
图片
2022年好书评选征集中!
评选图书类型
图书主要以大众读者为对象,为中外类型小说、中外小说和中外人文社科三大类。
1、中外类型小说
长篇类型小说+中短篇类型小说集
2、中外小说
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
3、中外人文社科
思想、历史、科普、新知、艺术、文化、非虚构写作和特稿、人物传记、散文、随笔
出版社荐书标准
☑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出版的图书(1月除外,补提上年12月、11月好书)
☑中国内地首次出版
☑再版、重印不在此列
图片
Contact us
主编
张英
QQ:121311324
邮箱:nfzmzy@qq.com
合作请加微信或QQ,加入工作群
文化是国家的灯塔,阅读是文化的精神的象征。
我们仍然相信文化的力量,相信阅读的力量。
请您关注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我们会为您推荐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书。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