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安宁:解锁苗寨“幸福密码”

  走进深秋的水井湾村,白墙黛瓦的苗族特色民居、穿村而过的平坦水泥路映入眼帘。村里苗鼓声阵阵,苗族姑娘唱起欢快的苗歌,古老苗寨正焕发浓郁的青春气息。在这里,乡村振兴的幸福画卷正徐徐铺开。
  近年来,云南省安宁市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找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聚焦强基固本、大抓基层,着力打造党支部“红色引擎”,解锁出适合苗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融共促的“幸福密码”,绘就村美民富人和的苗寨幸福画卷。
图片
  
 
乡村治理,描绘美丽苗寨“新蓝图”
  谈及水井湾村的变化,老党员朱志明深有感触,“我是2012年退休回村里的,看到村里十年的变化,只能说,是党组织领导得好!”
  “党支部党员在美丽苗寨创建中带头宣传发动、带头参与行动、带头完成任务,从最难打扫、最难整治的区域入手,从自家庭院扫起,从自家的残垣断壁拆起,帮助村内老弱病残户做好环境清理工作,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活环境的提升,感受到美丽苗寨的创建成果。”谈到变化,朱志明如数家珍。
  为了解决水井湾村“脏、乱、差”的现象,在草铺街道的支持帮助下,水井湾村启动了美丽苗寨建设,争取了50多万项目资金,整合村集体资金购买设施设备,对水井湾村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的修整。
  目前,水井湾村已建起一个健身休闲活动广场,还先后完成了3公里通村公路拓宽改造、45盏太阳能路灯的安装、2000米饮用水管以及600米污水管改造、村民厕所改造等项目建设。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发生了“大”变化,成为了安禄公路上一道亮丽风景。
  在硬件上取得成效的同时,村党支部还结合美丽苗寨建设要求和村小组实际,积极引导和教育村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环境,从点滴小事做起,通过清理卫生死角、美化家庭环境,让村民过上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
  对于水井湾村发生的可喜变化,党支部书记杨海波很有想法:“我们坚持把每一个村民都发动起来。一方面深入村中宣传爱护环境知识,另一方面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每月一次全民清扫,并修订村规民约,让村民约束自己的行为,抓好村庄环境整治工作。”
  硬化道路修到家门口,夜晚出门有路灯照明,家里有了冲水卫生间,河沟里见不到垃圾……水井湾村紧密结合本村实际,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让村民实现了从“要我打扫”到“我要打扫”的思想转变。
图片
  
 
文化治理,描绘美丽苗寨“新画卷”
  走进水井湾村,整洁的乡道串起田园与民房,一幅幅多彩的画卷“挂”在民居洁白的墙面上,500米长的党建文化长廊,种植1200棵樱花树,200余块名言刊板设置,让村落变得更“有灵气”更“接地气”。
  “如何让苗家传统文化接地气,又沁出温度?”一直是水井湾村党支部带头人杨海波多年思考的问题。自2019年担任水井湾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杨海波致力于把传统苗族文化与现代美丽乡村有机融合。为此,杨海波带领工作人员实地调研考察,得到了群众的支持。
  “当时最缺的就是钱!我们只能花小钱办大事。缺乏经费,村党支部自愿筹集启动经费1万元,撬动美丽苗寨建设顺利实施;缺乏劳力,就将参与美丽苗寨建设纳入村规民约,规定每户每天必须出劳1人,保障顺利实施;缺乏规划,多次对接街道党工委组织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实地调研,敲定突显苗族文化特色方案。想想当时太难了!”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杨海波充满了苦涩。
  “现在的水井湾村完成了村内墙体美化、庭院美化,道路美化,看着自己亲手打造的美丽家园,自己付出的劳力也是值得的。”村民张明科表示。
  水井湾村有着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优势,苗族(花苗支系)各种民俗传统保留完整。近年来,水井湾村党支部结合自身特点优势,积极探索民族文化与“党建+”互动共荣的有效载体,走出了依托党建载体推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鲜活路子。
  “村党支部把建设具有苗族特色文化元素的苗文化广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党建工作为抓手,把苗族文化建设纳入党建工作规划。”党支部书记杨海波表示。
  在这个思路上,水井湾村结合实际,在建设民族文化广场时,既保持乡村风味,又保持苗族元素,做到内外兼修,“里”“面”并重,就连墙画设计都保留了芦笙、花秆、苗绣等文化符号。水井湾村有了自己的“乡村记忆”广场,留住了乡韵、记住了乡愁。
  此外,水井湾村积极开展苗族舞、芦笙、古歌、刺绣等培训,发挥文艺骨干和苗族文化传承人的示范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苗族山歌比赛、刺绣手工技能比赛和“花山节”活动,通过文化搭台、文明唱戏、文化聚人的方式,绽放了苗寨新气质,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新力。
  “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我们水井湾村从群众‘站着看’到‘点个赞’再到‘一起干’,全面激发全体村民参与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意识,做到自己的家乡,自己规划,自己建设。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实干苦干创新干,干出我们苗家的幸福生活。”面对未来,杨海波充满了信心。
图片
 
产业发展,激发美丽苗寨“新动能”
  秋日的水井湾村,烤烟迎来好收成。乡村拂新风,产业成风景。
  “今年我种了80亩烤烟,自己干好了才能带动大家一起共同增收致富。”谈及如何将烟叶产业发展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时,水井湾村小组长王永生脸上充满了难色,“以前,村民传统观念较强,只愿意种植苞谷、小麦等常规作物,为了引导村民种植烤烟,我和村里的党员只能硬着头皮边学边种。我们有了收入,村民也不愿意跟着我们干了。”如今,烟叶产业已跃升成为水井湾村的主导产业。目前,水井湾村全村共有种植30亩以上的烟农大户有23户,烟叶种植面积达到1012亩,面积、产量、产值均创历史新高。
  在谈及烤烟种植时,王永生还介绍村里的另一项传统。“结合苗族种植喜好,村里规划以种植‘兰草’‘苗药’为主的‘小花园’,以种植‘苗药’为主的“‘菜园’,既让村庄美起来,又让群众腰包鼓起来。”今年七月以来,全村群众自愿投工投劳,有力的出力,有技术的出技术,全村共搭建花台68个,种植兰草3000余株,种植四季海棠、蓝雪花、五色梅、木春菊等花苗4000余株。
图片
  目前,水井湾村利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种植中草药1万余株,预计产值将达10万元。
  “靠山吃山,要有新吃法。我现在就只有一个想法,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稳定就业、增收致富”。水井湾村党支部书记杨海波说,“我现在正在着手的是,如何通过党组织的凝聚力,把这些壮劳力组织起来,有效解决劳动力的‘供需问题’。目前,党支部正计划将7名共产党员实行工作联系制度,每名党员挂包18户,将人力与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近年来,水井湾村党支部党员虽少,但是苦干实干,把一个曾经无支撑产业、无集体经济、无村合作社,贫困人口多、破旧房屋多、外出务工人员多的“三无三多”贫困村变成了如今远近闻名的幸福村。攻坚在哪里,党支部就跟进到哪里。这场“华丽转身”的背后,凝聚了党员干部的辛勤汗水。
  千帆一道带风轻,奋楫逐浪正当时。一幅壮美的新时代苗家幸福画卷正在螳川大地徐徐展开。“今后,我们将以更谦逊的姿态、务实的状态、感恩的心态,踔厉奋发、奋楫争先,让幸福生活‘越来越香’。”杨海波说。
  云南网通讯员 贾建荣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