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大片上新!纪录片《城子崖》讲述四千年前龙山文化的传奇

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的标志,是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对河南渑池县仰韶遗址的发掘。以彩陶为特征的仰韶文化被发现后,“中国文化西来说”重新抬头,并盛行一时。
1928年,齐鲁大学助教吴金鼎到山东东平陵城考察,途经龙山镇城子崖,偶然间发现了完全不同于仰韶彩陶的磨光黑陶
图片
城子崖遗址发掘出的黑陶
考古学家将这种黑陶文化命名为龙山文化这里是构成中国最早历史期的一个最紧要的部分,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图片
城子崖
城子崖,一个位于济南以东35公里的地方,为我们揭开了尘封4000多年的史前世界的神秘面纱。
纪录片《城子崖》宣传片
图片
从17世纪中叶开始,先是西方传教士,后是西方和日本学者,对中国文化起源提出了种种“外来说”。无论是埃及说、巴比伦说,还是印度说、中亚说,最终源头都指向了西方。
图片
 1930年,城子崖遗址第一次发掘前合影
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傅斯年的推动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集合了李济、梁思永、郭宝钧、董作宾等当时国内最顶尖的考古学家,对城子崖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发掘出的黑陶器物震惊世界。
图片
城子崖遗址发掘出的黑陶
李济等考古学家断定,中国东部地区存在着一个土生土长的古老文化,这里是构成中国最早历史时期的一个最紧要的部分,从而否定了当时盛行一时的“中国文化西来说”,为中国史前考古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石,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图片
中国第一部考古学报告集《城子崖》
图片
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把各地不同龙山文化遗存所处的时期统称为“龙山时代”。
图片
龙山文化时期城址林立、聚落密布
龙山时代,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对照文献记载,这个时期又称为“万邦”时代、“万国”时代。大大小小、密布林立的早期古国之间不断交流碰撞和融合,各区域文化得到了更快发展,中华文明形成了多地同时起源、多元并行发展的新格局。
图片
丁公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文
图片
临朐西朱封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簪
考古工作者不断的考古发现,就像一块块拼图,向我们展现了龙山文化时期海岱地区的一幅幅社会图景。
图片
龙山文化时期海岱地区的经济走廊
这里城邦兴起、聚落密布、人口稠密、手工业发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级差别和早期国家已经形成。专家认为,龙山文化时期,海岱地区不仅已经进入到文明社会,而且已经处在一个文明快速发展的阶段。
图片
图片
珍藏在山东省博物馆的蛋壳黑陶高柄杯,黑光油亮,敲击有金属声,重量不超过70克,最薄处仅0.3毫米。现在的人们用“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来赞美它。
图片
蛋壳黑陶高柄杯
它的造型别致秀美,制作精巧,通体散发着高雅气质和迷人的魅力。曾经有不少人不断尝试进行复制,但都很难与真品相媲美。
图片
据说真正做成一件蛋壳黑陶高柄杯需要16至20道工序。有人曾成功制作出了轻薄而坚硬的蛋壳陶胎,但因在最后烧制时很难控制温度而失败了。
图片
在有温度计的今天,都无法很好地控制需要的温度效果。4000多年前的工匠,他们如何只靠经验就能精准控制温度?到今天,仍然是一个谜。
图片
蛋壳陶,代表着龙山文化时期先民创造性的成就,已成为中国陶瓷史中的经典,不单是中国制陶史上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制陶史上的巅峰之作。
图片
图片
墓葬中棺椁制度的出现和各种随葬礼器的大量出土,标志着从大汶口中晚期开始,影响后来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礼制,已经在海岱地区产生。 
图片
焦家遗址出土的一具男性骨骼
被誉为“5000年前的山东大汉”
图片
焦家遗址出土的成套酒礼器
在二里头文化诞生之前,海岱地区的东夷先民就西进中原,他们不仅带去了陶制酒礼器,还带去了牙璋、玉钺、玉圭等玉礼器,带去了棺椁厚葬制度,更重要的是,他们也带去了海岱地区的礼制文化。
图片
在这里,东夷文化与中原地区的华夏文化充分交流融合,为即将诞生的夏王朝以及后来的商周王朝奠定了礼乐文明的基础。
图片
文化是一种血脉。历史在延续,文化也在传承。
几百年后,在黄河下游地区,中原文化和东夷文化融合,孕育出对中华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齐鲁文化,在山东大地之上,再次焕发出异彩。
图片
城子崖龙山文化城三维还原图
礼赞灿烂中华文明
致敬考古工作者
CCTV-9纪录片
《城子崖》 
11月25日-11月27日
图片
总监制丨庄殿君
监 制丨杨春果 赵颖新
主 编丨杨畅
责 编丨蔡天然 罗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