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场建设40周年|穆罕奈德:20年,见证全新的义乌

在阿拉伯商人云集的义乌市,一位名叫穆罕奈德的约旦商人开了一家地道的阿拉伯餐馆。他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饮食文化带到了义乌,也在义乌的繁荣兴旺中收获了事业成功,最终同中国姑娘喜结连理,把根扎在了中国。
图片
图片来源金华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2002年,穆罕奈德听朋友说,浙江义乌这个城市有不少来自中东和阿拉伯国家的客商,有中东地区特色的餐馆却不多。穆罕奈德灵机一动:“机会来了!”于是,他和妻子一起到义乌创业。
2002年,正是义乌市场“蝶变”的关键时期。2002年,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正式营业,这是顺应国际化趋势兴起的现代化市场;义乌市委正式提出“贸工联动”发展战略……
乘着市场发展“东风”,穆罕奈德开了义乌第一家外国人餐厅。渐渐地,穆罕奈德的餐厅在外商圈闯出了名气,生意十分红火。“一开张,生意很好,都是外国人。”穆罕奈德说,餐厅基本上每天早上7时开门,晚上12时关门,每天要接待顾客300至500人。
做生意,不可能一帆风顺。“2008年,正赶上全球金融危机,我们的餐厅经营也陷入了困境。”穆罕奈德说,他们夫妻俩不得不拿出多年积蓄填补亏损,事业一度停滞。为此,他们开了超市、理发店,作了很多尝试,还开了一家外贸公司。
但餐厅始终是主业,他们重新装修了餐厅,设计了菜单,改良了菜品。夫妻俩想方设法招揽新客人,留住老客人。同心协力之下,餐厅度过了那段困难的日子,恢复了往日的红火。
随着生意的不断做大,穆罕奈德先后扩张、改址多次。从“MAEEDA”“AQSL”“花”餐厅,再到如今的“贝迪”餐厅,一路走来,穆罕奈德的餐厅却从来没有离开过稠州北路。“稠州北路在我眼里,就是义乌最繁华的地方。”穆罕奈德直言。
作为义乌老牌阿拉伯餐厅,“花”餐厅在外商圈中名气不小。很多外商会固定来此吃饭,这里本就是外商聚会的一个好据点。“客商越来越多,餐厅很多设施跟不上了,400多平方米的地方太小了。”穆罕奈德对自身的要求更高了。
如今营业的“贝迪”餐厅,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400人就餐。充满异国风情的阿拉伯美食,不仅受到了外国人的喜爱,也“锁”住了中国人的胃。就餐高峰期,中国人的用餐桌数占到了70%。
图片
穆罕奈德喜欢交朋友,经常会帮助刚来义乌的外国客商租房、招聘等,定期给他们介绍最新的中国国情、政策和法律法规。由于拥有丰富的“涉外案调解经验”,穆罕奈德受聘于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为一名“洋娘舅”。
依靠这些年的朋友圈,他能很快把矛盾双方约到餐厅。“我先分别和两边谈,说些好话,先使双方心平气和,然后讲理讲情,事情解决起来就更容易些。解决后,大家一起吃个饭,大部分的事情在餐厅里就能解决。”这是他当“老娘舅”的诀窍。
“现在的义乌,是全新的义乌。”回顾20年来在义乌的经历,穆罕奈德感慨道,义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都是义乌市场带来的。市场,就是义乌的基石。
来源 | 义乌商报
作者 | 陈洋波
编辑 | 王语嫣
一审 | 张静恬
二审 | 罗献超
终审 | 沈锦磊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