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和汪小菲的微博骂战,为什么说汪小菲的表达力不好?

笑死!此次大S和汪小菲的微博骂战,最终以兰姐出来力挽狂澜、汪小菲却又道歉认怂落下(暂时性)帷幕。
图片
吃瓜已经吃累,细细回味小菲这两天的微博文案,羊只有一个想法:
别管床垫了,咱能不能先增强下表达能力啊?
错别字一堆不说,主谓宾乱丢乱放,亲戚关系理不清,前言不搭后语看得人云里雾里;
图片
图片
图片
通篇只有情绪在咆哮,散发着“无能狂怒”的疯感。
可怜的台湾同胞连瓜都吃不明白,只能无奈总结:小菲是个哨子么?
图片
不光是与大S的纠纷,他一直给人种一点就着、言之无物的感觉。
而造成这点的原因,羊不得不祭出深以为然的理论
图片
那些无法说出口的困惑、委屈、愤怒,经常会化作精神内耗、外人看来的拧巴与无能狂怒。
表达力不好的宝宝应该深有体会哈?
所以,今天羊想给大家推荐一部外景纪实类读书慢综——我在岛屿读书。
图片
余华、西川、苏童…真正的文学大家汇聚一堂
不仅能听到各种金句做积累,还能在文学大家的谈吐与经历中,明白很多道理、变得豁达。
图片
文坛老友记
表达力MAX的人都在这了
这档节目的形式很特别:不请流量、更不设固定流程和任务挑战。
刚一开播冲上豆瓣9分,目前只播了2期,却已经有了封神走向。
图片
节目组来到了海南分界洲岛,在岛上建了一间书屋。
图片
大家在这儿看看书、聊聊天,感受文学的力量、言语之间完成思想碰撞。
真·向往的生活了!
图片
常驻嘉宾有4位,3位是当今中国文坛顶流:作家余华、苏童以及诗人西川,出任图书馆管理员。
另有一位年轻人代表——旅行博主房琪,作为小助理出现。
图片
有人觉得这波操作是给房琪抬咖了:网红怎么能和文学家相提并论啊?
但羊觉得还蛮合理滴。毕竟文学家们第一次参加综艺、不太熟悉节奏。
房琪既能cue流程,也能将一些年轻人普遍存在的困惑问出口。不同代际之间的碰撞又为节目加了一层看点。
图片
而且她也是有名的金句制造机,很懂得共情,能把话说进别人心坎里,做做串场主持人还是OK滴。
图片
把张含韵感动哭的女人…图源@兰物语成长
如果硬要分配综艺职能,搞笑担当无疑是余华。
他的作品随便拎几个出来都闪着金光:《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呐喊》…
图片
虽然经典作品一箩筐,搞笑采访远比作品多。
不仅靠《活着》活着
图片
还因为想到读者看到这里要伤心,自己写文时不由得笑出声来。
把苦难留给作品、把悲伤留给读者、把快乐留给自己,抽离式写作可让他玩明白了
别人采访他时,为自己给《活着》打多少分,他有零有整地说9.4。
图片
主持人和我们一样好奇:剩下的0.6扣哪了?
余华缓缓开口:问、豆、瓣,羊真的笑死。
图片
走上文学道路是因为理想?不不不,只是文化馆不坐班更轻松。
图片
文学家都清高、视金钱如粪土?
野心很大,“海投”以发表;只要能发表,我的故事走向不重要
图片
前一秒是扛着史铁生坐火车的深厚兄弟情;
下一秒就让坐轮椅的兄弟守球门,还恐吓对方:你们小心点,不然很可能把铁生踢死哦。
图片
盲猜铁生反应be like
图片
来到这个节目,仍然延续着朴实中又搞笑的特点。
虽然之前拒了无数次这个节目,但只要接了,就要兢兢业业为节目“做效果”引气氛。
上岛前的采访假模假样地说了句
图片
hhh,有没有秀人比赛时自谦那味儿了?
抛开节目没有挑战环节一说,这一脸的洒脱快乐,怎么看也不像担心未知的样子啊
图片
果不其然,在其他两位文学家穿着西裤时,余华穿着大花裤衩以极其放松的姿态、慢悠悠晃来了
图片
在给书屋命名时,西川发挥了诗人本色,起名颇有浪漫意味的「转念书屋」。
意为来到这里,转念之间,豁然开朗。
图片
余华无情吐槽:太文艺了,还一转念…大家转念一想不读了
图片
最后还是以岛屿名命名「分界书屋」。
是现实与理想的分界线,让人从多角度看待事物。
图片
人来到这边读书,哪怕只是翻几页,也是“分界”的姿态。
图片
说出上面这段话的是苏童。大家可能对这个名字有点陌生,但羊举几部影视作品,你肯定会有印象。
图片
巩俐的代表作、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改编自他的《妻妾成群》。
图片
还有《茉莉花开》、《红粉》也是改编自他的小说…
图片
最逗的是,他也和余华一样有“人体搬运工”的经历。
背叶兆言
图片
背史铁生
但他与史铁生的接触,不像余华那么喜感;路途辗转,他记得史铁生的体温,觉得自己是背着一个文学圣洁的灵魂。
图片
西川是3位中唯一的诗人,他和海子、骆一禾并称为北大三诗人。
图片
他给书屋增添了浪漫底色。
相比两个小说家简约平实的语言、更“纪实”的目光;他的思绪更跳脱,用词更空灵、情感更细腻,很容易想到事物背后的象征意义。
出海时,看到海天相连、云海翻腾,会即兴作诗。
图片
觉得海水与礁石混在一起,但浪打礁石会形成一次又一次的相见,非常有趣。
图片
看到另外2位探讨《老人与海》、《白鲸》等海洋文学时,他的思绪会跳到中国是会怎么写海的。
图片
大家盛赞鲁迅文笔的精妙时,他会想到鲁迅的可贵之处在于品格。
图片
几个人个性迥异,各具看点。
虽然前期,工作人员也会担心过于简单的设定,会缺少戏剧冲突,让节目缺乏“噱头”。
但还是选择遵循本心、做一档纯粹的读书类节目。
图片
充分的尊重,给了他们更多随性发挥的空间。
别忘了,文学大家本身就是最会讲故事、最会表达的人;
图片
他们经常用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能把一个问题阐述得极具魅力、让人醍醐灌顶。
语言才是他们释放魅力的顶级杀器。看似漫无目地闲聊,却什么都说明白了。
图片
关于经典、关于友谊、关于人生
新天地在谈笑之间被打开
其他的综艺节目,单期即整体,你单独看也不影响理解;
而这部综艺却有着书籍的结构,第一期节目就像总述。探讨的是阅读的意义、年轻人喜欢读什么书、以及经典读物好在哪。
图片
莫言讲到自己35岁才读懂鲁迅,觉得他怎么写得这么厉害,开篇就把重点写出来,不多着一字。
《狂人日记》的第一句就把人的精神状态刻画出来。
图片
《孔乙己》中也是,第一句话就把孔乙己文不文、俗不俗的尴尬身份点出。
图片
孔乙己被打断腿之后,鲁迅没有刻画他是怎么用手爬行的窘态;
而是在他给酒钱的时候,聚焦到脏兮兮的手,顺势交代“原来他是用这双手走来的”。
图片
图片
通过余华读懂鲁迅,还延伸出另一个课题:
人生的一些懂得,是可能来的迟一些的。
很多大家觉得好的作品,但你觉得不懂或者没有共鸣,只是经历还没到而已。
图片
在苏童问到现在的年轻人会读什么时,房琪说自己上学的时候其实很爱读言情小说、青春疼痛文学。
图片
但她不觉得丢人,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阅读羞耻。很多人觉得,读言情小说是上不得台面的,读经典才算读书。
但文学大家们没有摆高姿态,而是表示同意:当然不丢人。
图片
只是说不同作品给你提供的力量不同而已。
图片
人很容易沦陷在自我之中,而读书就是打开自己的最快途径。
别怕读不懂,羊就深深被西川的一句话打动了。
“大家都觉得精神世界是被读懂的书改造的,恰恰相反,我反而是被那些不懂的东西打开的,它让我产生对文化的好奇。”
图片
读书可以为我们再造一个精神世界;
去做梦,去体验不同的人生,而且这些人生是我们自己可以选择的。
图片
除了谈书,他们也谈人、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谈起同行,没有文人相轻,而是充满尊重与欣赏。
他们会欣赏史铁生的纯洁与对世界的大爱;余华说:铁生给我写信的结尾是「我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图片
他们敬佩路遥这个文学苦行僧,蹲在车棚、满脸黄土地写,所有文字都是呕心沥血凝成。
图片
谈起个人的成功,他们归功于自己经历了一个很好的时代。
感谢巴金先生,是他开办的《收获》杂志,给了很多新人发光发亮的舞台。
图片
他的长寿,让后人有了足够的时间成长。
图片
他们感谢当时的编辑,是真的亦师亦友。
图片
有了他们的认真研读、努力发掘,才有了很多作家的存在。
图片
而现在很多编辑却只知谁有名,不知哪篇文章好。
图片
苏童谈到了与读者的关系,说作家只是藏在文字之后的影子。
这样的关系使他感觉到安全与舒适;同时因为拥有灵魂的共鸣,与读者的链接是有效且圣洁的。
图片
有些标杆人物的存在就是一道光,是照亮我们的;出现在身边反而是不可想象的“可怕”的事情。
图片
还开玩笑说,比如大家发现写《活着》的余华是这样一个人,是一种“喜悦的崩溃”。
图片
不得不说,这个表述好精准
羊觉得这个节目的存在,不仅是带大家领略文学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如程永新所说:
岛屿书屋是我们浮躁生活中的一个隐喻,它表示在喧嚣中,我们还可以拥有一些可追求的、心灵宁静的时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