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云南,“3815”是什么?

三年上台阶
八年大发展
十五年大跨越
近日
“3815”引发关注
刷屏云南人的朋友圈
图片
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2年11月22日至23日在昆明举行。
审议通过《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开创新时代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决定》,科学谋划发展总体思路,鲜明提出,云南要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谋划,奋力赶超、后来居上,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确保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815”战略的提出
是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推进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决心与信心的彰显
也是精准把握新历史方位和新发展要求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
这一任务推进的全新时序表
那么
“3815”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要提新战略?
具体怎么落地?
一起来看看
↓↓↓
“3815”是什么
省委《决定》指出,“3815”就是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具体来说,它既是一张“时间表”,又是一份“路线图”。
“3815”是一张“时间表”
三年上台阶,就是紧扣2023至2025年,通过实施系列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
八年大发展,就是聚焦2023至2030年,到“十五五”末,使云南与全国发展的差距明显缩小。
十五年大跨越,就是锚定2021至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经过三个五年规划的接续奋斗,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时间表”上看,“3815”战略发展目标结合云南“十四五”规划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推进云南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分阶段谋划、分步骤实施,体现了云南以一域谋全局的使命担当。
“3815”是一份“路线图”
“3815”战略发展目标的提出,是云南省委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对全省各项工作的再审视、再谋划、再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为开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全省上下也应清醒看到,云南仍是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十分突出,支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发展信心,奋力赶超,后来居上。
从“路线图”上看,“3815”战略发展目标把党的二十大安排部署转化为云南的实际行动,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高度契合,坚定了云南推动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决心。
“3815”将带来三方面显著变化
一是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今年以来,云南深入开展作风革命、效能建设,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大抓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期来看,云南经济将继续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二是发展短板有效弥补。今年以来,云南相继启动实施产业强省、绿美云南、营商环境、国企改革、农业现代化、数字经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系列三年行动计划。锲而不舍才能厚积薄发,云南一定能够在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上取得新突破。三是人民生活不断提升。伴随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云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位有望巩固提升,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带动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改善。
为什么要提“3815”
党的十八大以来
云南在践行初心使命中勇毅前行
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个定位”建设取得新进展
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但与此同时
云南仍是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
经济发展面临主要问题如下
支撑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产业强省战略还需深入实施;
市场主体少小弱,营商环境仍需优化;
科技、教育、人才对产业发展支撑力不足;
疫情反复仍是不确定因素;
项目谋划不深,要素保障不到位,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
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仍需深化,部分开放平台示范带动力不强;
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断点不少,强链补链延链机制不健全;
返贫致贫、财政金融、自然灾害等风险不容忽视;
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战略重组、资本运作能力还需提升;
能源建设与产业发展时序不匹配,高原特色农业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在观察君看来
之所以提出“3815”战略
原因在于
今天的云南已不是过去的云南
虽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但我们有资源优势、区位优势
有色金属优势、高原特色农业优势
文旅优势、劳动力优势
……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让云岭儿女过上好日子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更有底气
云南有优势与底气
如何落地“3815”
看到好的方面
才有更进一步的底气
看到不足之处
才能有的放矢
2023年
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
开局之年
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
关键一年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
对于如何才能推动
“3815”战略
更好落地见成效
观察君有些自己的思考
1
发展是硬道理,第一要务,必须要由全省上下在真抓实抓“第一要务”中共同书写,而在抓的过程中必须强调理念先行,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经济发展上抓落实、见真章、动真格、求实效。
聚焦扬优势,着力挖掘发展潜能,大抓产业发展是破题关键。云南是绿色王国,优质的水源、光照、空气和土壤,使得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文旅产业、数字经济等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要充分发挥区位、绿色能源、高原特色农业、文旅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劳动力等优势,全面提升辐射能力,打造绿色能源强省、绿色农业强省、文化旅游强省、有色金属产业强省、生物产业强省。
比如在高原特色农业方面,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基础上,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让越来越多的云药、云花、云茶、云果、云菜、云坚果、云咖啡等“新奇特高”云品走向市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实现农民富裕富足。
又比如在文旅产业方面,云南拥有天然的生态禀赋,需在优化旅游发展布局、优化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布局、打造城乡旅游休闲空间等方面下功夫,将生态资源优势较好地转化为了旅游品牌优势。找准立足点,打好组合拳,更加精准地帮助文旅企业纾困解难,加快打造新业态新产品,促进文旅消费回补和行业恢复,促进旅游产业由观光型向康养型转型升级,全力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再比如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云南应充分发挥优势,构建联通南亚东南亚数字经济网络。在中老铁路通车的大好背景优势下,云南要持续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打造网络设施互联互通、国际通信服务覆盖;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跨境电商,打造国际物流枢纽,构建联通南亚东南亚数字经济网络。
  当然,道路千万条,惟真惟实第一条。抓发展当从领导干部始,带头转变作风、提高效能,深入基层一线解决问题,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推动工作。真抓实抓的头带好了,真干实干氛围自然就会越来越浓。
图片
2
聚焦补短板,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提升发展水平。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产业培育发展壮大的骨干,在关键领域和关键行业中发挥着控制力和影响力作用。
对于当下的云南而言,要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做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实施的顶层设计,加快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强化企业合规、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盘活存量国有资本,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针对充分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出资企业,将部分国有股权转化为优先股,强化国有资本收益功能。同时,出台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建立骨干员工持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
同时,坚持一企一策,对标对表世界一流企业和知名央企,制定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发展实施方案,加快培育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发展一批千亿级国企和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举全省之力打造万亿级国企。
图片
3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发展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营商环境,而高质量的营商环境核心在于改善“硬环境”,提升“软环境”。
改善“硬环境”。哪里的环境氛围好、服务质量高,人才就会向哪里集聚,企业就会在哪里扎根。想吸引投资创业,就要持续改善和提升硬件条件,打造好生态环境,打造美丽家园,让绿水青山提升“硬环境”。只有这样,企业、客商才能安居乐业,才能真正使企业、客商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快、发展好。
提升“软环境”。“软环境”是通过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办事效率、业务水平等体现出来。全省上下都要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理念,全面落实AB岗工作制、离岗告示制、双休日无休窗口、错时服务、延时制度、预约制度等,保证审批业务“不打烊”,为企业打造办事“绿色通道”。领导干部也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企业的发展、深入了解企业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靠前一步、雪中送炭,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出发点,把自己当成为企业服务的“店小二”。
图片
4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要聚焦强弱项,实施教育强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着力增强发展动力。作为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的云南,闯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队伍来支撑?立足实际,聚焦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让精兵强将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也是一种重要路径选择。
一方面,聚焦项目培养,解决亟需人才的问题。紧贴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光伏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数字经济、现代物流业、新材料产业等未来3年云南重点产业发展实际和相应技能人才需求实际,通过项目制方式,向行业领先企业、头部培训机构、全国一流高校或专业职业院校“整建制”购买职业技能培训项目,采用线上、线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开展项目制技能培训,快速实现职业技能的提升,解决相应产业高技能人才缺乏的燃眉之急。
另一方面,打造产教融合型城市,借此培育更多产教融合型企业,形成示范带动、典型引领。比如省会城市昆明,可以围绕“智能+战略新兴产业”,有针对性制定职业培训标准,建设“智能+技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南亚东南亚数字大师工作室,以及“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等,打造资源共享的区域性数字技能公共实训基地,以点带面,引领带头,最终带动全省高技能人才发展。
  第三方面,完善现代职教,解决数量不足的问题。云南是人口大省,也是科教大省,经过多年深耕,截至目前,全省专业技术人才由2012年的119.8万人增加到190.4万人,高技能人才由2012年的56.5万人增加到139.5万人。但伴随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战略深入,需要更多高技能人才在云岭大地建功立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亟需在现有的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等开展响应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建设一批高质量职业技术院校和专业,稳步发展全省职业本科教育。同时,推动云南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横向融通,畅通“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成才通道。
图片
5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及高水平的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要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方面,以RCEP为契机,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持续深化与各国贸易投资、互联互通、产业发展、疫情防控、人文交流等领域合作,大力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同时,贯彻落实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各方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发展机遇,携手谱写友好合作新篇章。
另一方面,加快实施强边固防首要工程、沿边城镇带建设、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建设、沿边开放平台等重大工程项目,推进沿边开放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建设,将沿边地区建设成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合作的核心纽带和前沿窗口。探索建立沿边开放指标及评价体系,促进沿边地区产业和旅游发展,深入研究跨境、边境贸易法治保障措施,探索沿边地区共同富裕路径,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沿边地区民生,构建强边固防铜墙铁壁,筑牢祖国西南安全屏障。
6
云南要发展更要坚决排除返贫致贫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要持续强化产业就业帮扶,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运行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落实好针对性帮扶措施,千方百计增加脱贫群众收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同时,发展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治本之策,强化产业帮扶是促进脱贫地区发展和脱贫群众增收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与农户形成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也要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使农民嵌入产业链条,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更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业保险。
此外,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全扶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策,健全农村集体经济、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发展法规规章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图片
在每一个环节
每一个领域
都用行动说话
用脚印落实
用结果证明
“3815”不仅是
云南的决心与信心的彰显
更是对云南建功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
的科学擎画
来源:云南发布、云南网、七彩云端、彩云网评、昆明日报、云南省人民政府官网等
编辑:张正 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