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典:被吹捧的民国狂人,曾脚踹蒋介石?70年后儿子现身澄清

“杀敌无罪,抗日有功;小节欠检点,大事不糊涂”——出自毛泽东主席对王亚樵的评价。
民国时期,要说有哪个合肥人最令蒋介石头疼,莫过于有着“暗杀大王”之称的王亚樵。
王亚樵在上海创立“斧头帮”,就连黄金荣、杜月笙二位叱咤多年的龙头老大,见了王亚樵这个外地人得客客气气。
图片
作为蒋介石身边的红人,也是特务头子的戴笠,曾是王亚樵身边的小跟班(戴笠对外说是徒弟)。
1936年10月,正当王亚樵即将投奔陕北红军时,却遭歹人埋伏,以至于身首异处!
但是,本文要说的主人公不是王亚樵,而是一介文人。他生平最喜研读《庄子》,说是手无缚鸡之力,也是丝毫不为过。
可正是这样一个看似弱不禁风的文人,却在得罪蒋委员长后,偏偏还能躲过一劫。此人到底是谁呢?他就是被人冠以“民国狂徒”称号的刘文典。
图片
1889年,刘文典出生于安徽省巢湖市(巢湖划归合肥管辖),字叔雅。1907年,在芜湖安徽公学念书时投身革命,加入同盟会。
1909年,刘文典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研习日文、英语、德文,回国后担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后致力于学术。
1917年,刘文典受陈独秀邀请出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兼任《新青年》英文编辑和翻译。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安徽大学代理校长、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等职。
抗战后,先后在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任教,终生从事古籍校刊与古代文字研究与教学。经过数年苦钻精研,著有《淮南鸿烈集解》《庄子补正》《三余杂记》等作品。
抗日战争时期,刘文典在西南联大任教时,突遇日本飞机空袭,师生四处躲避。
刘文典一边跑,一边还不忘对学生们大喊道:“我这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
图片
刘文典此人虽脾气性格有些古怪,但也算是有真学问。无论在北大、清华还是西南联大任教时,只要一有刘文典的课,堂下必定座无虚席。
据他的学生回忆,刘教授是一个颇有魏晋遗风的狂人,他讲课经常是率性而为,多次只讲半个小时就宣布提前下课,有时还会把上课地点改在校园的草坪上。
当然,刘文典是根据他要讲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授课地点。比如阴历十五、皓月当空时,刘教授就会要求学生们去操场草坪上听自己讲《月赋》。
刘文典授课时不拘泥于细节,常常是一口气先把知识要点全部说出来,接着以自己丰富的社会阅历,深入浅出的为同学们逐一攻破各个难点。
他的课堂超越了简单的知识传授,甚至达到了师生间的心灵沟通。
西南联大存在9年时间,刘文典与傅斯年、陈寅恪等教授,先后培养了包括杨振宁、李政道等优秀人才。直至抗战结束后的1946年,各位教授才相继回到原地。
图片
有人说,刘文典的“狂”,不只体现在课堂上。在学校之外,他能做到不畏强权折腰。为了保护学生,不惜与蒋介石针锋相对,甚至差点儿引发肢体接触。
这一次,刘教授“狂”的让人敬重,甚至狂出了知识分子的读书人的气节!
1928年4月,安徽大学在当时的安徽省城安庆成立。1928年8月,刘文典从北京返回老家安徽,出任安大文学院院长,暂代校长一职。
同年10月底,安大学生与省立第一女中校长程勉发生冲突。起因是安庆第一女中的学生在校园里举行文艺演出时,与观看的一些安大学生发生冲突,继而引发军警镇压。
事态发展得越来越不受控,逐渐演变成声势浩大的“皖省学潮”,舆论一片哗然。时任安徽省代理主席的孙孟戟不能解决此事,恰好蒋介石巡视到安庆,孙主席就把此事报告给了他。
图片
蒋介石查明事情原委后,将责任归咎于安徽大学师生主动挑衅女子中学学生,指责刘文典治校不严,要他交出带头闹事的学生。
彼时的蒋介石已北伐成功,名望大增。手底下要人有人、要枪有枪,属政坛中独一无二的“铁腕强人”。
他让刘文典交出几名学生,平心而论,不算以权欺人。毕竟是安大学生到别的中学先闹事,引发了学生潮运动。
但刘文典根本不把蒋介石放在眼里,就是不交出闹事的学生。蒋介石眼看软的不行,他就要来硬的,命令一帮军警把刘文典带入省府厅堂。
据说,刘文典被带到大堂中央后,他很快就镇定下来。既不脱帽,也不向蒋介石行礼,自顾自找了把椅子就坐了下来。
蒋介石清楚,刘文典曾经在北京大学任教多年,也担任过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强忍心头不快,只是要让刘文典交出闹事学生。
图片
但是刘文典不买账,立马就顶了回去:“你是总司令,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我来管,互相井水不犯河水。”
蒋介石一听这话,面子上挂不住,猛地一拍桌子,当场严厉训斥刘文典:“身为安大校长,为人师表竟如此混账!”
刘文典不甘示弱,同样站了起来,大骂蒋介石是“新军阀”。蒋介石一听刘文典大声顶撞他,就恼羞成怒地大声嚷道:“无耻文人,你怂恿共产党分子闹事,该当何罪?”
刘文典也毫不示弱地大声反驳:“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说完,刘文典弯腰朝蒋介石狠狠地撞去,幸好被一旁的侍卫挡住了。
蒋介石气坏了,大声喊道:“疯子,押下去。”随后,就命人将刘文典押进了监牢。
网上有很多人都说,刘文典踢了蒋介石腹部,其实这些都是添油加醋的描述。2004年,刘文典的儿子刘平章先生在《“脚踢蒋先生”系演绎——被误读的父亲刘文典》一文中曾澄清此事。
图片
后来经过老乡胡适等人作保,刘文典被关了几天后才释放。
在这场事件中,刘文典与蒋介石对峙时,留下了一句经典名言“大学不是衙门”,令当时很多人无比敬重。
这件事虽然体现了刘文典的“狂”,但是在如今看来,可能也是看人下菜单。毕竟那个时候,蒋介石上台不久,威望还不够。
而且刘文典早年跟随孙中山,自恃是“革命老人”,不把蒋介石放在眼里也是有可能的。
后来蒋介石地位稳了,刘文典就变得非常客气了。在蒋介石60大寿的时候,还洋洋洒洒地为他写了一篇寿文。
但有了这段“顶撞蒋委员长”的经历,刘文典名声更盛,回到北京后不久与鲁迅先生交谈了一番。
鲁迅在他的《知难行难》一文中曾说:“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教授,因为顶撞蒋主席被关了好几天。”用以讥讽胡适等人的“软骨病”。
图片
当然,刘文典在做学问时,还是有令人敬佩的地方。
在北大担任预科教授时,只要生活稍有安定,就投身校勘工作,他第一步竟然是从《淮南子》入手。不过这是受胡适的提点,因为在北大,同事都看不上刘文典,长年“领最低的薪”。于是胡适就告诉他,校勘古籍容易出成果,能最快获取名利。
古籍校勘工作是一件艰苦的差事,孤证不能信。为弄清楚一部浩如烟海的历史著作,刘文典需通过其他典籍相互佐证,还得加以自己的看法,达到去芜存菁的效果。
为了不耽误白天授课,刘文典经常从晚上9点开始工作,第二天天亮才小憩一会,从来不吃早饭。
这样坚持了一年多时间,总算把《淮南鸿烈集解》做出来了,出来后受到了很高评价。在学术界如日中天的胡适亲自为之作序,不过在私下里却非常嫌弃他,批他“以书贾待人,而以市侩自待”。这些在《胡适日记》里还可以看得到。
图片
除此之外,在当时的民国学术圈,刘文典还受到很多人的嫌弃。比如吴宓、王叔岷,还有傅斯年,直接喷他学术水准低下。
在为人这块,陈梦家、冯友兰、王力等人都对刘文典有类似“败类”的评价,甚至闻一多在一听到刘文典就开始“痛骂”。
总的来说,他有学问,也还不错,但是距离“国学大师”这个称号,我个人觉得还是有些距离。在那个时代,他最多就是一介普通学者,一个不失底线的中国人。
有骨气、特立独行是他的一面,但另一面就是一个寻常文人。
参考文献:
[1]刘文典:世间已无真狂人,作者陈竹友,文学教育(下) 2016年11期
[2]刘文典主政安徽大学,作者马仁杰,浙江档案 2021年01期 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