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海萍姐妹用经历告诉你,女儿千万不要穷养!

在《蜗居》中,海萍与海藻两姐妹是拥有高学历的大学生,她们像千千万万的年轻人一样,家境一般,却都有着一头扎进大城市、不混人样终不还的梦想。
与海藻的好吃懒做、按部就班、毫无斗志相比,姐姐海萍敢拼敢闯、吃苦耐劳、充满干劲,简直堪称行走的鸡汤。但是显然,编剧想为我们展现的,不仅仅是在大城市中打拼的众多小人物的励志故事,还有藏在拼搏光环之后的人性弱点。
图片
海萍贪婪、自私,不仅为六万块钱将妹妹海藻推到了宋思明身边,还又当又立,嘴上劝着海藻要自食其力,私下里却住着宋的房子,做着宋给找的兼职,生活滋润得不要不要的。
海藻一脚踩两船,游走于两个男人之间,后来事情败露,更是心安理得地当起了宋思明的小三,破罐子破摔,花钱似流水。
海萍与海藻,最终走向了两个极端。一个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一个是混吃等死躺平摆烂。
图片
这两个极端的背后,却有着重复的人生轨迹,她们生在同一个家庭,有着同一双父母,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促使两人的性格朝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
别的且不说,穷,成了姐妹两人价值观里一生都越不过去的坎。
无论是海萍的省吃俭用,拼命节流,连着五天吃清汤挂面,为了1块钱跟苏淳吵得不可开交;还是海藻与小贝的window shopping(光看不买),与姐姐交换衣服穿,站在哈根达斯店外盯着冰淇淋馋到流哈喇子却舍不得买等等,剧中的无数细节都在向我们传递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海萍与海藻能有今天,都是父母穷养的结果。
图片
然而,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姐妹俩身上都有着让人望之生畏、避之唯恐不及的穷人思维。
海萍买房,大概是《蜗居》里让人看得最糟心的片段之一吧。她从楼市回暖挑到房价疯长,看户型,挑风水,选地段,海萍看每一套房子,好像都是缺点,拖拖拉拉的,一直从市中心看到了市边边,才不得不定下来。
海萍的挑剔,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她只能二选一或者多选一,才能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合适的房子,这个合适的标准,在于它值不值,不在于它好不好。可是海萍太贪心,她想花最少的钱,买到十全十美的房子,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不但不可能,还有些天方夜谭。
图片
同样是买房,穷人短视,看到的只是房子的缺点,而富人长瞻,看到的都是房子的优点。这个假设,换到别的事情上也同样成立。比如海萍为了省公交费,花了180元买辆自行车,没骑两天就丢了,买自行车看起来好像挺省钱,但是花在路上的时间,以及自行车带来的未知问题,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真的是得不偿失。
图片
除此以外,“有便宜不占是傻蛋”也是典型的穷人思维在作祟。海萍一家住在宋思明借的高档小区里,省了房租是乐得屁颠屁颠,可是没多久,一听说要交2000块钱的物业费,顿时吓得“威胁”海藻说自己要搬出去,因为交不起物业费,后来宋思明一交物业费,又舒坦地继续住上了,绝口不提还人钱的事。看嘛,多好笑,一年的房租都省了,却舍不得出物业费,敢情宋思明不仅要包养海藻,还要包养海萍一家。
当然,海萍的坏毛病不少,海藻也跑不了。
海藻不比海萍,海萍是吸妹妹的血,而海藻,是自己放血。很明显的一个表现是,海藻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找工作,专业不对口不强求,找男人,二话不说就跟小贝谈上了,又二话不说,就被宋思明勾走了。
图片
海藻在工作上,也从来没有成就感。如果不是遇见宋思明,可能一辈子窝在一个岗位上,掰着手指头数周一周五,没有打工魂,永远打工人。
这也是典型的穷人思维,不思进取,好逸恶劳,将标准放到最低,将机会留给别人。最好低到尘埃里,老板看不见,只等着每个月发工资的那一天。什么奋斗,什么事业心,只有嫁人,才是海藻的终极追求。
穷人思维,让海藻体会到了当小三的好,也让海萍尝到了走后门的快乐。她们看似独立,却无时无刻不在依附。这种深入骨髓的浅见与贫瘠,有着在原生家庭艰难生长的痕迹,也有着迷失于大城市认不清自我定位的悲哀。
说到底,还是穷养惹的祸。
声明:未经允许,严禁转载,一经发现,必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