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丨病毒的变异是随机的,但是人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今天上午@阿司匹林42195米 医生(公众号搜索:阿司匹林42195米 )写了一条关于新冠病毒未来进化的看法(下图),并且用一句「病毒的变异是随机的,但是人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收尾,非常值得一看。
图片
图源:@阿司匹林42195米
借阿医生的微博我也分享一个关于新冠病毒变异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同样打破了新冠病毒会越变异越弱」的刻板印象。
最近发表在m站的一篇研究中,南非的研究者为了验证“新冠病毒会越进化越弱”的说法,在半年内不同时间节点从一名「长期感染新冠病毒并存在免疫抑制的晚期HIV感染者(CD4 T细胞<200μL」体内分离出不同时期的新冠病毒,并在体外通过量化细胞感染和细胞凋亡水平来评估病毒的致病性。
图片
新冠病毒,图源:pexels
也就是看看这名HIV感染者体内的新冠病毒会不会随着时间推进越变越弱。
在这名感染者出现症状的第6天(D6)至190天(D190)分离体内的新冠病毒,然后分别和感染过D614G突变的原始毒株、β、δ变异株的康复者血浆进行中和试验,结果发现D6分离的毒株对康复者血浆中的抗体产生了低至中度的逃逸,而D190分离的毒株已经产生了广泛逃逸(下图,这也和目前的认知相同,即病毒越来越会逃逸)。
图片
除了逃逸突变外,研究者接下来又采用表达ACE2受体的人肺细胞系研究感染后细胞融合、细胞死亡和细胞分裂的变化。
细胞融合方面,未感染新冠病毒的细胞中几乎未出现细胞融合和细胞死亡等现象,而感染D6和Omicron BA.1的细胞出现了不太明显的变化,而感染原始毒株的细胞出现了明显的细胞融合,而D190感染细胞后对细胞的影响介于BA.1和原始毒株之间(下图)。
图片
细胞死亡方面,感染原始毒株后11%~13%的细胞死亡,而感染奥密克戎BA.1为4.2%,奥密克戎BA.5为5.7%,D6为5.6%,D190居然达到了9.6%,显著高于D6、BA.1和BA.5(下图),甚至直逼原始毒株。
图片
最后对感染能力的评估,发现D190与BA.5相似,高于D6和BA.1,低于原始毒株。(下图)
图片
总结一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冠病毒的感染能力和致病能力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提升,甚至逼近早先发现的原始毒株,同时逃逸能力也在不断上升。
因此研究者也提到,新冠病毒进化并不一定都会伴随着致病力降低,比如之前的β变异株就没有显示出比原始毒株致病力低。
总之,新冠病毒会越变越弱(甚至变成益生菌)只是我们对新冠病毒的美好期许,但实际上我们仍需要对新冠病毒保持合理的警惕和关注,并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措施降低感染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
强调:保持【合理】的警惕和关注。
=丸=
免责声明:本文为个人兴趣创作,仅为让更多普通人对疫苗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内容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单位、机构,未接受任何形式赞助,所使用的素材均来源于论文公开版权平台付费购买终身使用授权,如果内容有误,大家多做自我批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