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神舟十五号发射成功!一起见证超燃升空画面

刚刚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长征火箭成功分离
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
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图片
图片
至此
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
和建造阶段12次发射任务全部完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飞行乘组由航天员
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组成
费俊龙担任指令长
航天员费俊龙参加过
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
邓清明和张陆都是首次飞行
图片
20时18分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
图片
20时19分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
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
许学强下达命令
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
此次执行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为了此次出征太空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执着坚守和艰苦训练,今晚他们将带着党和人民的期望重托奔向“天宫”,踏上为期6个月的飞天圆梦之旅,将在太空见证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正式建成的圆梦时刻。
图片
图片
神十五今晚发射前
神舟十四号乘组隔空喊话:
“我们等到花儿都快谢了!”
图片
图片
网友表示:
简直跟过年一样
图片
还有不少人
找到了“亮点”
在评论区求链接
图片
两个航天员乘组将首度太空“会师”
此次任务看点有哪些?
看点一:两个航天员乘组将首度太空“会师”
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四号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将在太空“会师”,“面对面”进行在轨交接,堪称本次任务的首要看点。在轨交接将是未来中国空间站运营期间主要的任务交接模式,相较地面交接更加高效可靠。
图片
神舟十五号乘组前往发射塔架(摄影张杰)
看点二:神舟十五号乘组将承接新挑战
在轨交接后,中国空间站将进入长期有人驻留模式。神舟十五号乘组作为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后到访的首个乘组,将开展空间站三舱状态长期驻留验证工作,对航天器运行维护的管理工作量会大幅增加。
除日常维护照料空间站外,航天员将完成15个科学实验机柜解锁、安装与测试,开展涵盖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4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在轨期间,计划实施3到4次出舱活动,并将首次使用梦天实验舱的货物气闸舱转移物品,航天员的舱外活动范围也更为广泛,将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挑战。
图片
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在飞船模拟器内训练(新华社,2022年10月8日摄)
看点三:火箭可靠性再提升
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全箭可靠性指标达0.98,安全性指标达0.997。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执行此次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的飞行可靠性评估结果为0.9895。
作为新批次火箭,对比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共有45项技术状态变化,进一步提升了火箭可靠性和发射概率,从而更好地为空间站任务服务。此次发射任务后,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将进入应急救援“值班”状态,执行后续空间站运营阶段的载人发射任务。
图片
 神舟十五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新华社)
看点四:船箭组合体将在低温严酷环境下实施载人任务
针对神舟十五号船箭组合体将在低温严酷环境下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情况,发射场地面设备已进行全面更新改造,科研人员对发射场配置的两套整流罩内送风设备保障性进行确认,并约定按照温度上限进行送风。
同时,针对待发段可能出现的送风温度偏低的故障情况,制定了风险控制预案,根据情况开启推进贮箱地面电调温等,保证飞船返回舱和推进舱推进剂温度满足发射要求。此外,火箭系统也在重要部段采取了粘贴保温层的措施,确保满足任务发射要求。
看点五:空间站将实现首次两艘载人船停靠
任务期间,两艘神舟载人飞船首次同时停靠空间站。神舟十五号停靠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神舟十四号停靠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两艘飞船同时与空间站进行信息代传、通风换热、并网供电等。
乘组轮换期间,空间站将通过不同的对接总线代传两船遥测,确保两艘载人飞船信息传输的唯一性和正确性。空间站系统将同时向两艘载人飞船通风热支持,送风量根据两船不同热环境进行合理分配,且可根据需求进行分档调节。同时,针对两船同时停靠的情况制定了协调匹配的紧急撤离策略,全力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
看点六:空间站组合体将首次形成最大构型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后,中国空间站将以独特造型,即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以及两艘载人飞船和一艘货运飞船组成“三舱三船”的组合体,这是中国空间站目前的最大构型,总质量近百吨,将向全世界展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卓越能力。
神舟十五号发射入轨后
神十五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
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
中国空间站将形成“三室三厅”最全配置
下面跟着小观90秒看懂
这个“太空豪宅”是如何建成的?
从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到此次神舟十五号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在19个月内,密集实施11次发射、2次飞船返回、7次航天员出舱,4个乘组12名航天员接续在轨工作,如期完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
中国的这些航天员曾飞向太空
图片
本文综合自:上观新闻、央视新闻、中国青年报、@我们的太空
相关作者:俱鹤飞 王美杰 张龑飞 任思琪 仲昭宇
微信编辑:佳思敏
校对: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