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太空会师!

图片
11月29日23时08分,
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
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此次发射成功
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
规划的12次发射任务
全部圆满完成。
图片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入轨后,
于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5时42分,
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
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图片
图片
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
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
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
完成各项准备后,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
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
顺利打开“家门”,
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入驻“天宫”。
随后,“胜利会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
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
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
图片
至此,我国首次实现
中国空间站6个舱段组合体结构
和6名航天员在轨驻留,
空间站组合体达到最大规模,
总重近100吨,
航天员的生活空间超过100立方米。
我国空间站工程使用的空间站各舱段、
载人飞船、货运飞船、中继卫星
及发射这些航天器所使用的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均由航天科技研制,
工程其他分系统
也有航天科技所属相关单位参与。
航天科工自主研制生产的
交会对接微波雷达等系列产品
全程护航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
不久后,中国空间站将转入
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神舟系列飞船
还将继续以每年2发的频率
执行发射任务。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有哪些看点?
和团团一起来看!
看点一:两个航天员乘组将首度太空“会师”
图片
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四号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在太空“会师”,“面对面”进行在轨交接,堪称本次任务的首要看点。
图片
图片
图片
后续,两个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进行首次在轨轮换。期间,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5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任务和交接工作。
看点二:神舟十五号乘组将承接新挑战
图片
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在轨交接后,中国空间站将进入长期有人驻留模式。
神舟十五号乘组作为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后到访的首个乘组,将开展空间站三舱状态长期驻留验证工作,对航天器运行维护的管理工作量会大幅增加。
除日常维护照料空间站外,航天员将完成15个科学实验机柜解锁、安装与测试,开展涵盖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4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在轨期间,计划实施3-4次出舱活动,并将首次使用梦天实验舱的货物气闸舱转移物品,航天员的舱外活动范围也更为广泛,将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挑战。
图片
看点三:火箭可靠性再提升
图片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中国第一型载人火箭,享有“神箭”美誉。30年间,长二F火箭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执行了从神舟一号至今的所有载人飞船和目标飞行器发射任务,自1999年首飞迄今(含长征二号F遥十五火箭),已成功发射15艘神舟飞船和2个空间实验室,其中包括10次载人发射任务,成功率100%
图片
此次任务中,火箭进行了起飞时间偏差修正、遥测系统发射机和导航接收机等技术升级,启用了全新的地面设备,并开展了45项技术状态改进可靠性指标提升至0.9895安全性达0.99996,确保火箭准时发射、稳定飞行、精确入轨,圆满完成发射任务。此次发射任务后,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将进入应急救援“值班”状态,执行后续空间站运营阶段的载人发射任务。
↓滑动查看长征火箭助力太空“建房”手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看点四:空间站将实现首次两艘载人船停靠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经过6.5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停靠于空间站前向对接口。中国“天宫”第一次同时停靠两艘神舟飞船在轨工作。
神舟十五号停靠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神舟十四号停靠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两艘飞船同时与空间站进行信息代传、通风换热、并网供电等。两艘飞船外观完全一致,研制人员为每艘飞船分别定制了信息“标识码”来进行区分、控制,并制定两船、六人的紧急撤离方案,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
后续,“打一备一”、两船同时停靠、6名航天员在轨交接的运行模式,将成为空间站新常态。
看点五:空间站组合体将首次形成最大构型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后,中国空间站将以独特造型,即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以及两艘载人飞船和一艘货运飞船组成“三舱三船”的组合体,这是中国空间站目前的最大构型总质量近百吨,将向全世界展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卓越能力。
图片
神舟十五号的“看点”
当然不止于此
在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乘组名单公布后
航天员邓清明
为梦想“备份”近25年的故事
就引来无数网友由衷赞叹
作为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
却仍在现役的首批航天员
邓清明曾多次与梦想擦肩而过
但经过25年的等待、坚守与奋斗
他终于在56岁这年
等到了自己的“飞天时刻”
一次次与飞天失之交臂
一次次重新出发
为祖国永远时刻准备着
正是无数个邓清明
用自己的心血铺就了
祖国航天事业的飞天之路
因为梦天,所以问天
千年的探索从未放弃
前赴后继,代代接力
图片
三十年很长
但把中国人送上太空
时间又显得那么紧张
从无到有,从有到强
靠的是争分夺秒地硬刚
图片
一年很短
但在建成空间站的最后阶段
中国航天人持续高产
把50%的把握变成100%的笃定
将不可想象变成顺理成章
当别人看不到希望的时候
让自己变成希望
图片
天地的握手
是精密的计算
是永续的轮换
是渺小生命向浩瀚宇宙的致敬
图片
我们
传承先贤的智慧,扛起父辈的旗帜
不再向天要答案,而是上天找答案
图片
走你走过的“长征”
住你住过的“天宫”
把神州的梦想放进“神舟”
让千年的传说照进现实
勇往便会不枉
图片
火力全开
“箭”指长空
刺破苍穹
开“天宫”,迎“神舟”
中国航天,加油!
图片
来源:新华社、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编辑/宝蓝校对/斯威校审/周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