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航天员“太空会师”,专家:面对面交接任务更靠谱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发射成功,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组成,费俊龙担任指令长。
此次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次任务看点有哪些?
图片
△图/央视直播截图
女航天员数量还不够轮换
从神舟十三号任务开始,女航天员参与飞天就已成为常态,但是神舟十五号乘组名单,却没有女航天员,这是为何?
目前,我国共有3名女航天员:王亚平和刘洋,这2位大家都比较熟悉,还有1位在第三批航天员中,尚未公布名字。
“照我国目前女航天员的数量还轮不过来。”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解释,王亚平刚执行完神舟十三号任务才半年时间,显然不会再执行这次任务,因为新乘组名单是提前确定的。刘洋还在太空,而第三批航天员要等到2023年才会参与任务。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女航天员参与到载人航天任务中确实重要。杨宇光提供的思路是,没有女性参与的载人航天活动是不完整的。尽管上肢力量等可能不如男性,但女性在沟通、理解能力和细致程度上有明显的优势。
再从整个人类航天史发展来看,女航天员占比还远小于一半。“女航天员的选拔更加严格,而她们又是太空任务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或许未来我国会培养更多女航天员参与到载人航天任务里。”
6人同时在轨,床位很足
11月30日早,6位航天员见面后双双热情拥抱“终于来了”,他们将“同时在轨5到10天”。杨宇光从技术的角度解读,“6人同时执行任务,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简单。”
“神十五”乘组在对接航天器完成之前,和“神十四”乘组之间的通话并非必须的。因为自动交互对接时,两个乘组之间是不需要干预的。
杨宇光说,一旦载人飞船对接空间站完成后,航天员进舱后,大家之间肯定是有交流的。但进舱的过程也很复杂,涉及到核心舱状态的设置、切换和改变等一系列操作要完成。其次两个航天器之间的对接,会形成中间的对接通道,这个时候是真空条件,相互之间说话是听不见的,还要通过无线电设备转发,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对方说话。
“毫无疑问,6人‘同时在轨’将进行大量的任务交接,包括已开展和即将开展的科学实验,空间站状态,各个系统运行状态设置等。”杨宇光说,面对面进行任务交接更靠谱,而且床位很足。
从具体的科学实验来看,神舟十五号乘组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有些机柜神舟十四号乘组来不及弄好最终的状态,神舟十五要在整个空间站再安装15个科学实验的机柜,进行6次货物由内到外的转移,完成大量实验任务。这对于提高空间站的科研能力非常重要。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之后,中国空间站将会形成“三大舱段”+“三艘飞船”,总重接近100吨的空间站组合体。
图片
常态化发射,航天员仍是亮点
本次神舟十五号依旧是执行183天左右的航天任务。在轨驻留期间,“神十五”将迎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并计划于明年5月返回东风着陆场。
由于“神十五”乘组一道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全面建成工作。有人认为,下一步常态化了,似乎看点就少了?
杨宇光从两方面来分析。从往返技术成熟的角度看,可能确实就不是新闻了。从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到此次神舟十五号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在19个月内,密集实施11次发射、2次飞船返回、7次航天员出舱,4个飞行乘组12名航天员接续在轨工作。“几乎是一气呵成!”
但每一次乘组都会有新任务和新特点。比如“神十五”飞行过程和“神十四”是一样,但一艘飞船和一个空间飞行器对接,同时“神十四”乘组还在里面,加上2个乘组在轨任务交接,这都是此前没有过的;还有第三批航天员尚未公布、但会有一位女性等都是新看点。
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采用的策略是一“老”带两“新”,他们三人中只有费俊龙有过太空飞行经验,而邓清明和张陆则都是第一次进入太空。这体现了什么特点?
杨宇光认为,此前两“老”带一“新”是在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繁重,安排有2名有经验的航天员搭档,毕竟上没上过天差别还是很大的,确保任务成功率更高。
但中国空间站接近建成后,这次变成一“老”带两“新”,“这说明技术趋于成熟,后面就是运营阶段,每年两批乘组将成为常态化发射。”
潇湘晨报记者李琼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