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紧跟优化防控措施,阳性居家隔离如何避免邻间传播?

孙春兰: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坚持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主动优化完善防控政策,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条重要经验。
撰文 | 汪航
继广州多区宣布解除封控后,全国多地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北京多区、山西太原等地宣布,如无外出需求可不参加每日核酸检测;重庆中心城区逐步放开社会面管理措施,恢复人员有序流动;广州海珠区部分街道、社区今日通知,非必要不做核酸,越秀区居民凭绿码通行;成都市民出入小区、院落不再出示核酸阴性证明。
除核酸检测外,多地还调整了阳性人员封控措施。今日,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地区太平庄北社区一名工作人员告诉“医学界”,社区已有近一半的阳性感染者、自测抗原阳性人员和密切接触者施行居家隔离;河北石家庄多名居民同样表示,部分阳性病例可以居家隔离。
11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国家卫健委召开的座谈会上指出,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12月1日,孙春兰再次在国家卫健委召开座谈会。她指出,坚持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主动优化完善防控政策,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条重要经验。
图片
随着当地疫情防控措施的放开,某小区封控区的牌子已被摘下。(摄影:蒋晓雪)
广州之后多地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多区宣布解除封控后,广州市今日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调整核酸检测方案,只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12月1日,广州市海珠区的部分街道、社区已发出通知,重点行业从业人员、有出行、就医等需求居民可在便民核酸点测核酸,其他人群非必要不做核酸。从当地居民发布的图片显示,多个社区设立的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已被关停,后续居民将按需到医院做核酸。
广州之后,“医学界”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超10个城市调整了核酸检测方案和封控举措。
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介绍,自2022年11月30日起,对全市长期居家老人、居家办公和学习人员、婴幼儿等无社会面活动的人员,如果无外出需求,可以不参加社区核酸筛查。
重庆11月30日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表示,重庆中心城区和梁平区将按照“分区分类、由点及面、逐步放开”思路,由各区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实行差别化防控措施。其他区县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逐步实行常态化防控。
核酸检测方面,重庆市强调,“不重复检测、不加码检测”,同时设置常态化核酸检测点,满足群众核酸检测需求。一位重庆永川区居民告诉“医学界”,他所在的小区曾在11月静默过两周,近期已恢复正常生活,目前只需要做常态化核酸,出行不受限制。
石家庄市疫情防控总指挥部办公室通告称,自12月1日起,桥西区、长安区、裕华区、新华区、高新区、循环化工园区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吉林省四平市自2022年12月1日12时起取消市区临时管控,逐步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与各地优化防疫措施形成对比的是,一些地方继续实行弹窗管理等措施。据“健康呼和浩特”,从12月2日6时起,呼和浩特将对未按照要求参加核酸检测的人员进行“青城码”弹窗管理,被弹窗人员只能进入自己居住的小区,不得进入单位、饭店、商场等各类公共场所,完成核酸检测后才能解除弹窗。
“锦州发布”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表示,“能清零而不清零太可惜”,通报称,只要继续将已经采取的措施再坚持数日,即可取得全面胜利;没有必要在可以清零、可以不形成大面积感染的情况下放弃防守;决定巩固十天辛苦换来的成果,再继续坚守几日,实现“动态清零”。当前,锦州市大部分风险控管区仍未放开。
部分社区阳性患者可居家隔离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地区太平庄社区昨晚发布公告,自11月30日起,无外出需求可以不参加社区核酸筛查,按照“愿检尽检”原则,鼓励居民自备抗原检测。
该社区还提到,即日起,对阳性病例及自测抗原阳性人员及其同住人进行居家隔离管控,自测抗原阳人员仅需自主上报社区。但在公告发出没多久,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删除了上述通知。
 
图片
太平庄社区官方通告。(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高碑店地区太平庄社区居委会”)
今日,“医学界”联系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地区太平庄北社区一名工作人员,他证实,社区内确有阳性感染者居家隔离的情况,“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收到可以居家隔离的正式通知,但现在的情况是,阳性感染者想转运走也没地儿了。”
该名工作人员介绍,高碑店地区每日新增感染者数量超过百例,他所在的社区目前有60多例阳性患者,“有一部分阳性感染者被拉走了,但这都是之前的情况,现在方舱、酒店、人力和物力都不够了,想拉也拉不走。”
他表示,社区现有30多名居家隔离的阳性感染者,社区会到乡里定期拿药,再给这些患者服用,最快的两三天转阴,但抵抗力差一点的老人,转阴时间相对较慢。
对于居家隔离的阳性感染者及其管控措施,工作人员向“医学界”介绍,社区会组织环境消杀,一开始采用了封单元的管控方式,很多居民都有意见,随后采取‘十字花’方式,按照上三层、下三层、一平层的方式分开管控,发放抗原自测,(管控)最后一天再上门做核酸。
“十字花”是一种新的转运或隔离方式,根据防疫政策,和确诊病例住同一楼层或者同列居民为风险人群,这是因为同楼层居民存在同时空交集的可能性,而同列居民共用下水、烟道,也可能造成传播风险。
“昨天晚上新发了一个政策,意思就是上三层、下三层自测一定次数后,如果人家愿意居家隔离就自行居家,而且现在很多居民也都愿意在家隔离,如果不愿意,非得要走(转运隔离)的话,我们也没办法,因为确实管不过来了,(患者)太多了。”工作人员说。
数据显示,2020年,太平庄北社区约有8000多名常住居民,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2000人。这位长期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称,目前社区防疫压力较大,身边也有同事感染后居家隔离,但整体仍在可控范围内。
11月30日,北京新增本土阳性感染者5043例,11月以来,北京已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3万例,新增无症状呈下降趋势。截至11月29日6时,北京已启用23个方舱医院,收治床位23892张,在院人数19032人,床位使用率79.7%。
除太平庄北社区外,该名社区工作人员透露,朝阳区还有很多社区施行了阳性病例居家隔离。
“医学界”从朝阳区另一社区了解到,目前未接到上级通知,除了孕妇等特殊情况可以申请居家隔离外,其他人需要转运至方舱隔离,目前尚属临时性措施,后续以国家、市级正式通知为准。
另有多名朝阳区居民表示,其所住的小区已经有阳性居家隔离;朝阳区朝外街道天福园社区则表示,密接和阳性依然要拉走隔离,核酸每天都做。
阳性病例居家隔离如何做好防疫?
阳性感染者居家隔离,有人认为此举能缓解隔离床位紧张、减轻防疫压力等难题。一位北京市民告诉“医学界”,他父母所在的社区,邻居们自发组建了微信群,签署了“同意阳性邻居居家隔离”的知情同意书。
但也有邻居担心,阳性病例居家后会存在气溶胶传播病毒的可能,从而对自身产生传播风险。上述社区工作人员同样表示,刚实施居家隔离措施后,确实有市民不太理解,需要详细解释,每天对风险楼栋进行消杀。
气溶胶是悬浮在气体(如空气)中微小固体和液体颗粒,能够随着空气流动而发生扩散。病毒学家常荣山向“医学界”解释,奥密克戎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在双方都没有戴口罩的情形下,近距离接触时,通过呼出的气溶胶或是直接接触后发生的。
他指出,气溶胶中的病毒在室外传播时,经过了环境、距离等因素稀疏,病毒浓度有所降低,但并不排除感染他人的风险。其他情况下,开窗是没有多大传播风险的。但他同时提示,阳性居家隔离人员的同住者为高风险人群,需要做好相关防疫措施。
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蓝柯等曾于今年4月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对公共环境中新冠病毒气溶胶浓度进行研究。他指出,防范新冠病毒的气溶胶传播,一切要义就在于降低病毒的浓度和活性。在封闭、狭小、潮湿的空间,通风与消杀非常重要。高楼大厦中不同房间之间由通风系统、下水管道等互相连通,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存在气溶胶传播的风险。
常荣山表示,有效监管居家隔离者同样可以避免邻居间的潜在传播风险。“医学界”梳理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和“二十条”等防疫规定后发现,目前尚未出台阳性人员居家隔离的具体条件及相关管理措施。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在11月2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居家隔离人员的共同居住者或者陪护人员要一并遵守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管理要求。包括严格做到不外出、尽量不进入居家隔离人员的房间、避免共用卫生间或生活用品等。
北京朝阳区一街道在通知中提到,对于在社区发现的初筛阳性人员按照“应转尽转、应留可留”的原则,对因身体条件、家庭条件等特殊原因或对抗情绪较大的阳性人员,可在签署《居家隔离告知承诺书》的情况下,就地居家隔离,居家隔离期间参照密接人员居家隔离管理。
阳性人员居家隔离期间,参照密接人员居家隔离管理,严禁外出、加装门磁、每日点名,期间暂不开展核酸检测,第七天再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着标准防护上门对阳性人员及其家人开展核酸检测。若连续2次阴性或连续两次CT值大于35,则可以解除居家隔离。
对于人们普遍担心的新冠后遗症问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教授、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总领队崇雨田今日在接受“人民日报”客户端采访时表示,关节痛、咳嗽等症状不能归类为新冠肺炎的后遗症。“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至少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蓝柯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相较于新冠病毒原始毒株,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和毒力已经大幅降低,“这提示我们对于奥密克戎不必过于恐慌,对于普通人群而言,在疫苗的保护之下,新冠病毒对人体的危害性已经大不如前。”
来源:医学界
责编:田栋梁
校对:臧恒佳
编辑:毕北北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