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日本进球悬案没有争议,但请国际足联考虑一下球迷感受

12月的第一个深夜,我们见证了卡塔尔世界杯“死亡之组”的魔力,日本逆转战胜西班牙的结果尤为让球迷觉得不可思议。与此同时,日本打入反超球引起了巨大争议。三苫薰在球门线处回救时,球是否越出了边界,这成为了本场比赛,乃至本届世界杯迄今为止最大的悬案。
图片
事发时,第二助理裁判法特索恩第一时间没有举旗示意球出界,但从他的角度很难看清球与球门线的位置关系,最后难题交给了视频助理裁判组。从转播镜头看上去,三苫薰在传球时,球的整体似乎已经出界了。而经过一分钟左右的回看,视频裁判组给与主裁判信号:进球前球并未出界,进球有效——显然,这个判罚结果和大多数球迷肉眼的判断不一致。
图片
遗憾的是,直到比赛结束,隔着屏幕观看比赛的球迷都未能看到任何对此球的判罚有说服力的镜头。赛后,社交媒体更是炸开了锅。
作为一名国际足联在册的现役足球裁判员,在去年参与国际足联五人制足球世界杯执法时,我也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帮助——新引进的视频辅助系统有效地化解了诸多争议。因此,我不怀疑应用在此次卡塔尔世界杯赛场上的新技术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我也相信日本队这个进球的合法性。但是,在科技力量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足球运动中,参赛球队享受到了更加公平竞赛环境的同时,有些更重要的事情被忽略掉了:球迷和观众,他们的观感,以及他们的情感。如何让这个群体最大程度上受益,是国际足联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半自动越位识别技术,号称把越位判断的时间从70秒缩短为25秒。门线科技,号称在零点几秒的时间就能给出球是否进门的信号。但这一判定过程不能只是存在于视频助理裁判的“小黑屋”中,也不能只是飞行在裁判团队的耳麦电波中。这些内容,需要用影像的方式呈现在全世界的观众眼前。但本次世界杯上,一个越位争议判罚的3D图像通常需要5分钟左右才能出现在电视中,关于日本队这个球门线悬案的最具说服力的镜头,压根儿就没有播放出来。这些带给球迷的观赛体验极不理想,也让国际足联用心良苦且花费巨大的新科技遭到了一片差评。要知道若是没有了球迷,没有了观众,世界杯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科技,需要以人为本!
再来从技术角度分析一下三苫薰的球门线救球。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球出界”的概念:球的整体越出边界的外沿,才算球出界。只要球的任何一部分——包括它的垂直投影——还有一点点压线,就不算出界。从赛后各媒体放出的视频截图看,三苫薰在传球时,皮球几乎切在球门线的外沿。这也证明,那时的皮球并未构成出界事实,因此日本队的进球应是合理、有效的。
图片
撰文/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