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城市消费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2)》发布

12月1日,在首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暨横琴世界湾区论坛“品质引领新生态消费重构新价值”主题分论坛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2)》(下称《报告》)发布。
《报告》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要义、指标、方向等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基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核心能力开发的评测体系,以近100个细分指标的数据库,对中国内地26座城市建设消费中心城市的成效进行客观评测。
图片
“品质引领新生态消费重构新价值”主题分论坛现场。  南方+ 关铭荣 拍摄
首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暨横琴世界湾区论坛由澳门特区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国资委、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中国贸促会作为指导单位,南光(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商务部外贸发展局、广东省商务厅共同主办,南光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等承办。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为论坛联合承办方。
26座城市消费竞争力成长性评测
2022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工作已进入第4年,不断向更广和更深的方向推进探索。21世纪经济研究院先后于2019年和2021年推出年度报告,并持续更新迭代评测体系,打造出一套能适应当前形势与地方需求的监测体系。
《报告》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亚太消费中心城市”“中国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四个评测标准,对纳入评测城市的现有消费竞争力进行评测,发现城市的特色化消费资源,挖掘城市消费发展潜力,加强对城市消费竞争力成长性的评测。
《报告》指出,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构成形势正趋于多元化,消费竞争力是其中重要部分。2019年至今,我国已有不少城市在建设消费中心城市方面取得较为突出的成效,并且部分城市已将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纳入地方“十四五”规划。
对标国际分析国内6个重要商圈
《报告》筛选上海、北京、成都、杭州、南京、西安6座城市分析城市商圈建设,也将中国的优质消费商圈与伦敦—骑士桥商圈、东京—银座商圈、迪拜—迪拜塔商圈、新加坡—乌节路商圈这些世界级商圈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建议,应推进核心商圈的消费业态多元化。
国内多座城市正在建设世界级商圈,并提出千亿级商圈的发展计划。作为核心商圈,其需要多元化的消费业态,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风俗文化的消费者的需求。为此,城市主管部门应加强与其他城市核心商圈的对标与学习,不断增强核心商圈的竞争力。
消费商圈的能级与购物中心的销售收入密切相关,而支撑购物中心销售收入的是引入品牌的溢价率,拥有国际一线消费品牌(含奢侈品牌)越多的购物中心,销售收入总额可能越高。《报告》选取了东京、新加坡、伦敦、迪拜四个城市或国家的知名购物中心,确定了137个国际消费品牌,并深入比较了26座城市对这些品牌的拥有量。
《报告》指出,国际消费品牌中,137个品牌中有24个品牌尚未在中国大陆地区开设实体店,32个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仅在1-5座城市开设实体店。上海和北京是引入品牌最多的城市,分别以105个和104个品牌的引入量排名26城前两位,其余城市的引入量均未破百。
深圳以83个品牌的引入量排名第3位,成都以82个品牌的引入量排名第4位,西安排名第五位,并以73家品牌的引入量超越了杭州、南京、广州等多座东部沿海城市。
中西部吸引力日渐增长
《报告》通过对比2010年与2019年的数据,发现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国内旅游市场持续火爆,对境外(含港澳台)游客的吸引力逐年提升。
2020年—2021年的旅游业尤其是入境游的各项数据出现下滑,并存在横向数据的不可比性,但从近10年的数据看,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总体态势未变、对境外游客的长期影响力未减。这也是我国继续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一大有利条件。
《报告》指出,目前国内游客与入境游客的人均消费金额尚未突破1000元人民币和1000美元关口,与发达国家的旅游市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香港游客、澳门游客和中国台湾游客中,分别有35.53%、21.99%和90.07%的游客选择在中国(内地、大陆)地区过夜,这进一步表明,香港和澳门游客分别有超60%和80%的比例会在当日出境(返回港澳)。
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日渐紧密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态势的一个佐证,大部分港澳游客或并非入境旅游,而是参与相关经贸或社会活动。
《报告》指出,尽管东部沿海城市仍是国际旅游消费的高地,但与2010年相比中西部城市的入境游客人数和消费增速明显,表明随着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加强、旅游业对外服务能力与接待能力的提升,吸引力逐渐增长;三亚和海口在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背景下,旅游业迎来高速发展期。
此外,东部沿海城市的国际消费环境建设进入质量提升时期,部分城市的消费尤其是国际消费的环境和资源还需要进行及时更新与提档升级。中西部城市则进入国际消费市场的全面爆发期,中西部城市应该抓住这一机会,加强消费资源的建设,以有能力吸引和承载更多的消费资源、消费者与消费场景的聚集与产生。
【采写】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黄天儒 南方日报记者 何丽苑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作者】 黄天儒;关铭荣;何丽苑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