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团结靠咖喱

图片
第一次在印度餐厅吃 Masala,将包裹在粘稠姜黄色酱汁里的鸡肉块送入口中,那一刹那,我是惊愕的 —— 浓烈而辛辣的味道与我被日式咖喱建立起的味觉记忆迥然不同。而尝试更多的咖喱料理后,这种冲击在不断重演,冠以咖喱之名的不同菜肴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形态与口味,诸如泰式咖喱、马来西亚的叻沙,日式汤咖喱,甚至香港咖喱、上海咖喱都已然变成了极具本土特色的食物。
不到百年,咖喱就完成了从传播到本土化的全部过程,这期间记录下了充满掠夺、殖民、争霸、贸易的全球化脚步,也是庶民阶层接受并融入现代化的缩影。
说起咖喱,大众习惯将它与印度捆绑在一起。的确,咖喱起源于印度,最早记载可追溯至莫卧儿帝国,是一种蒙古人喜欢的烤肉酱料。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咖喱出现在大航海时代后。尽管是咖喱的发源地,但在印度,你或许吃不到「咖喱」。「咖喱一词是欧洲人强加给印度饮食文化的一个概念」,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伊丽莎白 · 考灵汉姆 (Lizzie Collingham)在 《咖喱传奇》(Curry)中阐释了咖喱一词的演变。对印度人来说,咖喱是所有酱汁的统称,每个地方的咖喱调配方式都不尽相同,甚至有的印度人会根据咖喱口味来分辨不同地区。「他们会用特别的名称指代不同咖喱菜肴。」类比中餐,辣椒炒肉、西红柿鸡蛋等属于特定名称,而不会统称为炒菜。
图片
东南亚街头的小吃咖喱角。© pixabay.com
最终将这种酱汁赋予咖喱之名的,是与葡萄牙人一起登陆印度的英国人。在卡纳达语和马拉雅拉姆语里,用 Karil 来描述调料或者由炒蔬菜和肉构成的菜肴的香料;在泰米尔语里,则用 Kari 一词表达相近的意思。葡萄牙人首先从这些南印度语音中学会了这两种名称,并转为 Caril 和 Caree 放进葡萄牙语和英语中。后来才统一变为现代使用的 Curry,英国人用它表示印度各地所有加了香料的带浓稠酱汁或汤汁的菜肴。
16 ~ 17 世纪,印度香料商人将咖喱传入了马来群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咖喱迈出全球化的步伐,它真正成为世界性的食物,是在 19 世纪。一艘艘带着野心扩张的船只编织出紧密的关系网络,咖喱顺着网络悄悄登陆各个大陆。1838 ~ 1919 年期间,约 1500 万印度人签署了劳工契约前往世界各国。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最终都留在了工作国家,咖喱几乎没有例外的成为了这些国家的国民食物,甚至借助咖喱粉的形态进一步传播到周边。
图片
咖喱是一种由多种香料调配成的复合调味料,香料主要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黄姜粉和辣椒为主。© balmuda.com
虽说,咖喱跟随印度人的脚步走向全世界,但你可能想象不到,既没有殖民印度的历史,也没有输入过印度劳工,看似与咖喱发源地毫无关联的日本,是全球第二大咖喱食用国。
1853 年,著名的黑船事件撬开了紧锁的日本国门。明治时代的日本留学生山川健次郎在日记里记录下对咖喱的初印象 —— 一种「带有奇怪臭味的酱汁」。明治维新后,政府开始提倡学习西方饮食,这种被英国人带到日本的「臭料理」成为代表文明开化的西洋料理的一部分,出现在日本商店的的咖喱广告也将之称为「来自伦敦的土产」。
明治维新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仿照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流行于英国海军的咖喱米饭也成为日本军队效仿的一部分,咖喱出现在了 1910 年所出版的《军队料理法》所罗列的 146 道食谱里。它不仅易于烹饪,很适合在摇晃的海面上食用,也正契合日本政府发布的食用肉蛋奶强健体格的提议。对日本平民而言,从军后的饮食让他们精力充沛,很快,咖喱也受到了日本军队的喜爱,直到现在,每周五都是他们的「咖喱日」。
图片
不同于印度咖喱,日本咖喱在制作时,会加入洋葱等蔬菜,独具特色。© elle.com
军队咖喱仍旧是比较正统的英国咖喱,真正让咖喱日本化,并流行开来的原因是北海道的农业拓展。札幌农学校(后来的北海道大学)大规模引进、种植洋葱、胡萝卜和马铃薯,日本人将这 3 种蔬菜加入咖喱中,成为日本咖喱区别于其他咖喱的重要标志。加入蔬菜的日本咖喱更接近日本传统的一汁三菜的饮食习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的日式咖喱饭就出现在日本各地中小学生的午餐菜单上。
明治维新后发展起来的食品工业,加速了日本咖喱业的发展。1903 年,今村弥商店推出了纯国产的咖喱粉并以「西洋盖饭在自己家里也能做」为广告词打开市场。1923 年,山崎峰次郎创立了 S&B 公司,售卖高品质的国产咖喱,打破了咖喱依赖英国进口,价格昂贵的局面。直到现在,S&B 仍然是日本数一数二的咖喱品牌。
图片
S&B 的固体调和咖喱块。© Just One Cookbook
1950 年,日本人出现了改变全球咖喱形态的固体调和咖喱块,只要加入食材和水就能完成美味的一餐,直到现在,固体咖喱块依然是速食咖喱的主流形态。咖喱块的出现,让日本最大的咖喱公司好侍趁机崛起,1963 年推出了佛蒙特咖喱块,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百梦多咖喱块」。好侍在咖喱配方里加入了苹果和蜂蜜,制成了有日本特色的甜口味咖喱,日本咖喱由此也有了甘口和辛口之分。1968 年,大塚食品又推出了杀菌袋包装的即食咖喱,只需在沸水中加热 3 ~ 5 分钟,就能直接浇到米饭上享用,成为了风靡全日本的爆款。当时,日本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对速食的需求大大增加,这种满足了单人食用,极度便利的食品形态,让日本咖喱的普及度更上一层楼。根据富士经济调查,2017 年速食咖喱整体的销售首次超过咖喱块。
不仅如此,日本国内不同地区涌现出具有地域性的特色咖喱,如北海道的汤咖喱,水坝城镇的大坝咖喱等等。到现代,日本市面上有超过 2000 种速食咖喱,价格从 100 日元到 1000 日元不等。根据日经新闻的报道,2016 年日本人的吃掉了 100 亿盘咖喱,平均每个人一年要吃掉将近 80 盘,这仅仅是餐厅数据,还不包括在家吃掉的速食咖喱。
图片
浓稠、顺滑、味道重香味浓,让咖喱可以轻易附着在任何食物上,增添风味。© pinchofyum.com
在内卷的日本市场,咖喱公司仍在不断革新技术。2016 年朝日集团推出了一种冷冻干燥技术,将速食咖喱的 3 分钟加热时间缩短到 60 秒,当季度的销售额提升了 30%。为了应对速食咖喱的挑战,好侍食品在 2017 年 2 月推出 kiwadati 咖喱,采用了易溶化的浓缩糊状以便更快速上桌,上市 5 个月销量突破 200 万份。
走出国门的日本咖喱依然具有强大感染力,中国市场 90% 以上的咖喱都由好侍公司占据。从 2008 年开始,好侍公司控股的,日本最大的咖喱餐饮品牌 Coco 一番屋进入泰国市场,并从这个咖喱大国获得成功,开出了超过 30 家门店。在中国、英国甚至印度,也都有 Coco 一番屋的门店。消费者很清楚的知道,自己选择的是日本风味的咖喱。用了 150 年,日本完全将咖喱文化消化了。
图片
日本东京浅草附近的咖喱大使馆,可以提供超过 100 种不同口味的咖喱。© curryembassy
如果要问最能代表日本的食物是什么,或许寿司的形象会首先浮出脑海。但实际上,真正占据日本人餐桌的是这种黏糊糊的褐色食物 —— 咖喱。不必优雅得体,也不必付出高昂的时间成本,咖喱代表着朴素的美食观念,「温热,支持体力且不必讲究仪式」。
咖喱的世界旅行之路大都遵循着由上至下的路径,新奇的异域饮食最终融入当地饮食文化,归于平民的日常餐桌,很少会看到咖喱被过盛的民族主义排斥在外。大胆推测,咖喱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性的食物,正要归功于它的朴素性,能让平民毫无芥蒂地改造它,最后爱上它。
参考资料:
《饮食、权力与国族认同:当代日本料理的形成》,Katarzyna J. Cwiertka
《日本三大洋食考》,山本嘉次郎
《日本人去年吃掉 100 亿盘咖喱,如何成为日本国民食物的?》,澎湃新闻
《Curry》,Lizzie Colling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