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9元的东芝HK4R 1.92T硬盘测试,我比较中立吧

    这次测试的硬盘是一个多月前出现在市场上的服务器淘汰拆机盘,东芝的HK4R 1.92T硬盘,盘一出现就吸引了我的目光,比较突出的一点则是这个固态用于放掉电的硬件是电池,而非常见的电容,之前我说过东芝会有这样的骚操作,这次难得看到这样的产品流入市场,所以借着帮人装机的机会入手一块,顺手就测试玩玩「每次装机要用这种盘都会告知风险,机主能接受才会买」。
    这个盘不支持6字开头的主板,Z790使用情况未知,相关主板慎用,也不建议作为移动硬盘使用。
    所以最后翻车了,B660不兼容这个固态,发回去换闪迪云盘来了。
图片
    盘是淘宝买的,价格599元左右,基本上全网都是这个价格,闲鱼价格也差不多,写入几百T,通电时间5W小时左右,整体来说除了通电时间比较久之外都还行,通电时间对于固态硬盘来说不是非常的关键,所以也还能接受吧「对我来说」。
    实际到手通电50988小时「5.8年」写入463T 读取624T,通电次数二十几次,基本上就是服务器长期加电的运行状态,因此也算能够接受,写入量读取量都不高,以这点来说盘的状态应该还不错。
    对于内部电池来说,应该也是设定了一定的充电量,比如说充电达到60%就停止充电,以避免过多的寿命消耗,长期加电的情况下,电池也不会经历过多的循环。
图片
    这个盘另一点比较有意思的是部分版本的CDI软件检测数据会放大32倍,另外一些版本cdi和硬盘哨兵会显示正确。
图片
    外观方面,盘本身是工包过来的,只有一个静电袋袋套着,上面易损贴是商家贴的,这种企业级市场的盘一般包装都很素,正面就一个铭牌,其余啥都没。。。
    铭牌上有产品的SN、生产日期、产地等信息,手里这块盘是2016年6月14日生产的,算起来这个盘生产之后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服务器里加电待机,拆下后没多久也就流入市场了,产地则是菲律宾,供电要求是5V 0.9A需求倒不高。
    说起来不知道上家是谁,按理说服务器使用一般三四年就会淘汰换一批硬件,像这种把保修「5年」用完的也不多见。。。。
图片
    背面则只有一个内凹的造型,内凹的设计一般是便于外壳和内部元件接触,加强一点散热,企业级市场充斥了大量的异性外壳固态~~~也算很多见了。
图片
    拆解也是一点不难,外壳四颗PCB四颗十字螺丝拧下即可,在两侧外壳对应主控、缓存、NAND颗粒部分都有一小块相变硅脂用于散热,硬盘的散热要求其实并不高,特别是SATA的盘「个别热炸的型号除外」,基本上都是秉持着有散热就行。
图片
    硬盘是单面颗粒设计,所以背面基本上啥都没,不过这一侧的外壳对应位置还是有相变硅脂用来散热,本身发热量也不算大。
图片
    另一侧就集中了全部的元器件,最下方是具有特色的电池了,上方是八颗256 MLC颗粒和两颗缓存一颗主控。
    这类带有硬件防掉电设计的硬盘,一般都是两套供电系统,一套取自SATA供电线,另一套就是备用的供电,一般由电容临时供电,满足在突然断电时将缓存内数据写入NAND中,东芝部分硬盘使用的是电池作为临时供电,不过缺点也有,电池保存电量时间较久,说白就是硬盘会长时间处于带电「至少部分区域带电」,相对容易短路。。。
图片
    用料方面,使用了编号为TC58NC9K16GSB的主控,具体信息不详;
    颗粒编号为TH58TFTIEFLBA8P,单颗256G容量,属于东芝的eMLC颗粒,15NM工艺,产地/封装地是日本,八颗颗粒组成2048G容量,OP了4%的容量作为冗余,可用容量为1.92T;
    内存编号为61A47 D9STP是美光DDR3 1G 1600的内存颗粒,两颗组成2G的外置缓存。
    东芝/铠侠的NAND颗粒均是日本三重县四日市晶圆工厂生产,不过封装地有好几个,会存在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单就大陆封装厂也不止一个」、日本等地,所以这个产地应该是封装地~~~东芝/铠侠颗粒的产地都是日本。
    颗粒也是东芝最后一代正儿八经的MLC颗粒了,之后就是熟悉的bics系列了「15NM制程之后是bics3」,也就是开始进入3D NAND制程了,目前已经发展到bics6了。
图片
    主控上有贴四个相变硅脂,这主控跑的是Windows系统~~~~
图片
    电池的话信息不全,不知道具体容量,电池电压是4.2V,所以边上的电路应该还有升压的作用。
    电池看起来有点鼓包,但是实际上完全没有~~~
图片
图片
    测试机使用的是我的二奶机,CPU为I9 9820X 全核4.5G,内存为iGame 火神DDR4 8G *4 超频至4064Mhz C18时序。
图片
    首先是CDI的数据检测,基本上是可以排除清零风险了。
图片
    aida64也可以检测硬盘的一些信息~~~~
图片
图片
    ASSSD和CDM检测,整体性能处于SATA的上等,但是没有撑爆SATAT3.0的带宽,当然企业级的盘从来也不追求这个,反而因为防掉电等设置要求,会降低性能水平。
    整体来说,顺序读写尚可,4K读偏慢「但是也是企业级盘的常规水平」,其余都还行吧,比较正常的水平。
图片
    然后随便跑一个1T的读写,还是非常稳定的~~~~
图片
    再扫一个全盘,通电6年的时间,基本上块健康度都还行,没有出现延迟较高的块,大部分的块还保持在优秀这一档,所以盘写入量应该是真实的,颗粒的状态还不错。
    这类盘扫描的意义在于判断下颗粒的读写情况,写入量较大的盘即便清零了,再扫全盘坏块的时候读取延迟还是能反应问题,这个延迟算是能最直观反应颗粒状态的工具之一,别在跟我说什么固态不能扫什么的,再说就是我乐意。
图片
图片
    然后是3D MARK和PCMARK10的硬盘存储测试,得分分别是1160和1046分,这两项测试的项目更加贴近日常使用一些,这两个软件测试更加贴近日常使用,所以不同固态之间分差很少,固态硬盘日常使用区别真的感受不出。
图片
    然后是硬盘哨兵记录的温度曲线,最高温41度,应该是全盘扫描或者1T读写的时候出现的,正常使用时最高温31度,还是比较凉快的。
    顺便一提,HK4R目前在狗8的硬盘排行榜中,SATA接口/速率这类是暂排第一的。排第三的ER2最近也要发一篇推送,最近手里硬盘比较多~~~
 https://www.kdocs.cn/l/cclAK4hwJHvw
图片
    总体来说,除去硬盘的兼容性问题之外,整体盘的性能还比较能接受,考虑电池充放电的循环次数,所以HK4R会比较推荐作为长期开机的设备来使用,比如说NAS或者NAS的缓存盘,就比如我之前测试的苹果AirPortTimeCapsule,当然你用移动硬盘盒挂在路由器后面也可以,反正都是长期不关机。
    作为正常电脑的副盘来说,硬盘内电池这块不太适合,比较关键的还是对于6开头的主板兼容性很差,对于日后使用来说会是不小的问题,相比之下电池的问题倒还行了「你天天开机,一晚上电池自然放电也不会消耗很多循环次数」。。。
    整体来说我对于这个盘比较中立吧,我其实出于猎奇「内置电池的固态唉~~~」和蜜汁恶趣味买的这个盘「海康首字母HK。。。所以我私下叫这盘海康4R。。。」,所以我不推荐也不反对你买,就酱紫。。。
    这个盘不支持6字开头的主板,Z790使用情况未知,相关主板慎用,也不建议作为移动硬盘使用。
89¥ CZ0001 JIZ5ddRbBCB¥ https://m.tb.cn/h.USr7b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