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申遗成功 崂山茶传承创新中有序发展

青岛广电·爱青岛12月3日讯;茶,与中国人相伴千年,融入华夏文明基因。11月29号,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青岛出产的崂山茶,有着中国江北名茶之称,随着“中国茶”申遗成功,也为我们本土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动力。
“中国茶”申遗涉及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实践等方面。在实践操作中,制茶师会根据当地的风土,使用炒锅、竹匾、烘笼等工具,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衍生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这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
作为崂山白茶非遗传承人,胡孝林有着30多年茶叶种植、炒制、销售经验。他认为除了老手艺、老品种、老口味,传承人还要勇于创新。中国茶六大茶类中,崂山茶为人熟知的莫过于绿茶、红茶,南方多见的白茶,在崂山茶系列中鲜有人知。三年前,胡孝林开始探索白茶种植与制作,先后进行了上百次实验,经过不断学习、请教、修改,最终成功研制出了北崂系列白茶。
说起来,崂山茶“南茶北引”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历经近十年时间,崂山茶人克服了冬天既旱又冻、寒旱两害的困难,才将南方茶树在北方驯化成功,最初崂山茶园面积仅有2000多亩,经过近几十年的多方努力后,崂山茶种植面积已达2万余亩,年产量1500多吨,产值6亿余元,品牌价值14.64亿元,被业界誉为“江北第一名茶”,并逐渐被市场认可。
虽然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想要把茶叶更好地推向市场,让更多爱茶人接受和认可,推介和销售环节也尤为重要。此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中也将这一部分列为了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茶”申遗成功,无疑会推动崂山茶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未来,还会通过立足城乡融合、农旅融合、三产融合,助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力,争取利用3-5年时间,加快崂山茶作为“江北第一名茶”的品牌塑造传播,到2025年末,总产值突破16亿元,品牌价值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