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固碳向绿行

连片的阳光温室大棚里,墨绿色的液体在浅池中循环流动,五六个工作人员穿着涉水服,在池中用水瓢搅动、泼洒,加速表层与底部液体的流动……这是日前笔者在七星关区归化街道常丰社区微藻固碳暨藻基产业链示范基地看到的场景。
走进基地大棚,显示屏实时显示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通风、光照等数据尽收眼底,在搅拌装置的作用下,一池绿波哗啦啦流淌。
用细密的滤网在水池中随手一舀,上面便铺满一层深绿色的藻泥。“可以直接加进稀饭里煮来食用,是营养价值很高的‘藻餐’。”基地相关负责人傅彬洪指着细密的藻泥说。
图片
微藻。
未接触微藻前,傅彬洪和大多数人一样,对微藻知之甚少。“过去,我只知道常吃的紫菜、海带、裙带菜等属于海藻类,对微藻这种庞大的种质资源相对陌生,对微藻产品的概念也很模糊。”傅彬洪说,后来不断加深了解后,才知道微藻这种微生物很“了不起”。
“微藻是一种只能在显微镜下看清楚的藻类,不仅营养价值很高,还是固碳减污的天然‘好帮手’,在河流、水库、湖泊中都有它的身影,常见的有螺旋藻、雨生红球藻、小球藻……”傅彬洪打开话匣,得知在微藻生长所需营养物质中,二氧化碳占比达99%以上时,他便彻底“爱”上了微藻。
“毕节是煤炭储量大市,也是国家‘西电东送’的主要能源基地,如果把微藻养殖这个项目好好发展起来,将对毕节的减排降碳目标作出重要贡献,有力助推毕节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区。”对于未来的发展,傅彬洪充满无限憧憬。
行走在养殖大棚里,关于微藻的特征、习性、价值等,傅彬洪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每一株微藻都是一个微型‘加工厂’,只需满足有阳光、温度和二氧化碳三个条件,它就会快速生长,‘吃饱’了二氧化碳的微藻加工成藻粉,供不应求。”
“我们的科研团队测算下来,每生产1吨微藻生物质可以固定1.83吨二氧化碳,同时释放0.9吨氧气,这为减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微藻是单细胞生物,每9小时就要分裂一次,它的光合作用效率是目前地球生物中特别高的。”
傅彬洪介绍,目前这个占地12亩的基地,是省、市重点产业项目,也是全省首个微藻固碳暨藻基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据悉,2021年该项目落地毕节,开创了贵州省微藻减碳的先河。经过一年多的试验和探索,基地在微藻培育、养殖、初加工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图片
工人在七星关区归化街道常丰社区微藻固碳暨藻基产业链示范基地劳作。
微藻粉所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可以做有机肥和饲料,可以做食品和药品,还可以做化妆品、生产柴油,在有机农业、大健康产业、环保及新能源产业等方面都能“大显身手”。“目前市场上1吨食品级的藻粉可以卖到4万元,饲料级的价格为每吨2万元左右,是名副其实的香饽饽。”傅彬洪说。
傅彬洪表示,他们的团队最终目标是探索出一条微藻培育、加工、运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具的“大生态”农业之路,为毕节的“双碳”目标提供新的方向和路径。(图/文 韩 磊 、王纯亮 、陈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