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款新冠疫苗新获批!一文解答“何时能打第四针”等7个关切

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施婕
12月4日15时至5日16时,25小时内,四款新冠疫苗宣布获批紧急使用,其中包括三款重组蛋白类疫苗和一款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加上新获批的四款疫苗,目前国内共有12款新冠疫苗可供选择,包括5款灭活疫苗、4款重组蛋白疫苗、1款腺病毒针剂、1款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和1款鼻喷流感病毒载体疫苗。
连日来,随着全国多地陆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对核酸、隔离、出行等方面进行调整,居民接种新冠疫苗的意愿也有所提升。有数据显示,从11月30日至12月3日,四天全国新冠疫苗接种61.2万剂次,较上周同期增加近一成。与此同时,多位专家学者认为,防控政策优化后,疫苗将成为最重要的防控手段,建议可以考虑接种第四针新冠疫苗。
图片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28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总人数近13.5亿,已完成全程接种12.7亿人,完成加强免疫接种8.1亿人。但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完成全程接种的人群中,不少人距离打完加强针的时间已经超过一年,有人担心,疫苗产生的抗体保护还能维持多久?面对不断变异的病毒,以前接种的疫苗是否有用?第四针疫苗到底什么时候能打?针对目前人们最为关心的疫苗接种问题,“环球时报客户端”记者特别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进行专业解答。
1.与基础针和加强针相比,第四针有什么区别?
答:疫苗加强针和基础针在成分上没有区别,都是同一种疫苗。在完成疫苗基础针的接种之后,随着时间延长,抗体水平会随之下降,此时就需要补打加强针,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足够的抗体。在我国,严格意义上来说,第三针应该称为加强针,第四针应该称为第二针加强针。
2.目前国内可以接种的疫苗主要有哪几类?
答:目前国内的12款新冠疫苗主要归为三类:1.灭活疫苗,这是新冠肺炎疫苗最早使用的一类疫苗;2.腺病毒载体疫苗;3.重组亚单位疫苗。李侗曾认为,新冠疫苗的选择不必拘泥于类别或者品牌,应该遵循在符合时间要求的范围内越早打越好的原则,特别是在冬春季疫情高发的季节,我们更应该趁早接种、就近接种。
3.加强针的抗体能维持多久?
答:虽然奥密克戎各亚型的免疫逃逸能力使得疫苗对感染的保护力下降,但疫苗对重症和死亡的保护力仍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比较高的水平。与此同时,随着时间推移,新冠病毒疫苗均不可避免地出现保护力降低的情况,因此通过定期加强接种可以维持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一般来说,新冠疫苗至少能帮助人体产生6个月的抗体,六个月之后,体内抗体水平开始下降。
4.同源接种和异源接种有何区别?
答:加强针的接种可分为两种:同源加强接种和异源序贯接种。同源加强接种是指使用同一款疫苗,在常规免疫完成后加强接种,例如接种完成2剂灭活疫苗后,接种第3剂灭活疫苗进行加强免疫。异源序贯接种是指选择一种与初始免疫时不同技术路径的疫苗进行加强接种,例如接种2剂灭活疫苗后,接种1剂病毒载体疫苗或mRNA疫苗作为加强。专家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加强针接种可选择异源接种,相对而言异源接种效果更优。
5.什么时候可以接种第四针?
答:国内所说的第四针,其实就是第二针加强针。目前欧美国家已经开始第四针的接种,我国第四针的接种工作尚未开展。对于已经接种完加强针,且间隔时间比较长的人群,李侗曾建议密切关注第四针预防接种工作的政策安排,一旦国家开放接种,应尽快接种。
6.新冠疫苗怎么选最科学?
答:还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群一定要尽快去接种,具体接种方式可参照国家卫健委日前发布的《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所推荐的“疫苗组合”。
方案1:2剂灭活疫苗+1剂灭活疫苗(国药中生北京公司、武汉公司、北京科兴中维、深圳康泰、医科院生物医学研究所等5款已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的灭活疫苗均可组合使用);
方案2:2剂灭活疫苗+1剂康希诺肌注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
方案3:2剂灭活疫苗+1剂康希诺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
方案4:2剂灭活疫苗+1剂重组蛋白疫苗(可任选智飞龙科马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珠海丽珠重组新冠病毒融合蛋白(CHO细胞)疫苗);
方案5:1剂康希诺肌注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1剂康希诺肌注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
方案6:1剂康希诺肌注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1剂康希诺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
李侗曾建议,疫苗接种时间间隔也可参考《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即第一剂次加强免疫与全程接种时间间隔调整为3个月以上。
7.由于身体原因打不了新冠疫苗怎么办?
答:李侗曾指出,是否能接种疫苗要由专业医生做出科学判断,而不是全凭个人感觉。经过科学评估确实不能接种的人群需要加强个人防护。防护措施包括:尽量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密闭的空间,减少与陌生人或外来人员的密切接触;与陌生人接触或去室内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戴好口罩;继续保持手卫生,勤洗手、手消毒,尽量不用手触摸眼、鼻、口等部位;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责编:赵子莹
主编:丁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