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进军房地产的N个猜想

房地产行业里,又多了一个跨界玩家。
前几天,遵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布了一则消息:
位于新蒲新区的两宗商住用地,被名不见经传的“遵义文康置业公司”以10.54亿元拿下。
图片
股权穿透后,我们发现,这遵义文康的背后,站着的是真正的“金主”——
贵州茅台集团。
而且,这家公司成立的时间非常巧妙——
拍地前几日刚刚注册成功,注册资金11亿元,刚好覆盖了两宗土地的价款。
看上去,就是专门为这次拿地而来。
这就让人有些纳闷了。
熟悉房地产的人都知道,如今行业异常低迷。
茅台作为白酒巨头,在这个时间段“跨界”房地产,押注遵义这种三四线城市,是“独具慧眼”,看好后市,还是因为别的什么?
要尝试回答这个问题,恐怕要从十年前说起。
其实,茅台并不是今天才进入房地产行业的。
早在2011年,茅台就打着多元化发展的口号,购入了北京北环中心一二期的项目。
一年后,贵州茅台置业正式成立,正式拉开“茅台造房”的序幕,随后,不仅在三亚开发了高端酒店,还在贵阳布局了大平层项目。
如今,据企查查显示,茅台置业的子公司已经扩展到了4个,是这个样子的——
图片
这次拿地的文康置业,只是其中之一。
那么,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个时候加码地产投资呢?
“抄底”或许是一个原因。
眼下,疫情的影响逐渐退去,房地产政策端持续发力,行业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
而且,目前市场估值还处于底部,众多土地和资产打骨折出售,此时逆势入局,可以低吸扫货。
当然,别人恐惧我贪婪的道理很多企业都懂,但对茅台来说,这次买地或许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分散风险。
茅台集团真的太依赖卖酒了。
今年前三季度,茅台酒的营收占了公司总营收的85%,妥妥的一枝独秀。
也就是说,只要白酒政策出现波动,茅台集团就可能遇到极大的运营风险。
但是,如果能借助茅台酒这块金字招牌,把住宅、商业、文旅等多个产业打通,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喝着茅台酒、住着茅台的房子、在茅台的度假村休闲……
这怕不是各位土豪们的终极梦想吧!
如果以上的猜想为真,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来了。
为什么茅台置业之前的项目都在北京、三亚这种热门城市,这次却要在小城遵义拿地呢?
众所周知,茅台集团是遵义最大的国有企业,而越是困难的时候,国企身上的责任和使命越重。
我们翻了一下遵义市的相关统计数据,发现在今年前10个月,当地的固定投资额同比下跌了8.6%——
其中,“最拖累队友”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直接下挫了40%。
图片
                             来源:遵义市统计局
这是什么概念呢?
一个可以对比的口径是,同期全国的数值是下滑8.8%,遵义是国内平均水平的4.5倍。
而其余房地产行业的相关数据,也是一片愁云惨雾——
图片
来源:遵义市统计局
但就算市场表现不佳,财政还是得想方设法地从土地上拿钱。
前不久,遵义刚公布了今年最新的财政预算方案。
修改后,全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较年初减少了23.7亿元,但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加了8.4亿元。
一般而言,后者包括土地出让、新增专项债券、上年结转调增等收入,而土地方面占了大头——
也就是说,一增一减之间,卖地又被委以重任了。
但这个任务,谁来完成比较好呢?
放眼望去,能叫得动,兜里还有钱的,好像就只剩茅台集团了。
讲真,茅台是真不差钱。
前三季度,茅台净利润达到444个亿,就像一台源源不断的印钞机,日赚1.64亿元——
这么一算,11个亿的拍地款对于其他房企来说是个大难题,但在茅台这里,只需要一个星期就轻松搞定了。
就这样,作为当地的最大国企,茅台置业默默扛下了所有。
说到这里,有些人就会问了,如果茅台集团真是为遵义楼市“兜底”,那么,这个模式会引起其他地方国企,尤其是中小城市的扎堆效仿吗?
我觉得难。
首先,大疫三年,手有余粮的强势国企确实已经不多了。
其次,虽然整体行情正在止跌,但无论是从人口还是从购买力来看,三四线城市的下一波房地产牛市一定是滞后于一二线城市的,甚至可能永远缺席。
在这个时候,入局房地产市场能不能回本,就非常考验企业自身的经验和开发能力了。
毕竟,兜底兜得了一时,但兜不了一世,最终还得看盈利模式能不能支撑。
单纯只赚吆喝的买卖,无论是什么企业,都是支撑不了多久的。
以上为正文,来自局姐团队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