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手机喇叭响亮、悦耳、耐用?这位闵行人钻研20年,产品应用于三星、华为、小米……

 “搞定了!”一位看上去很斯文的年轻人,在办公室边跑还边兴奋地呼喊。这一刻,兴奋和激动的心情如决堤的洪水从他的心里倾泻出来……
这是发生在上海艾为电子的一幕。每当遇上棘手的问题,姚炜会和团队小伙伴们聚在一起“头脑风暴”。在相互学习、交流中激发灵感,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姚炜说,这份“成就感”激励着他们克服疲倦、继续前行。
图片
姚炜,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功放产品研发总监,最近,他刚刚荣获2022年“闵行当代工匠提名”。
自大学毕业后,姚炜就一直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工作,从最初的通讯传输类芯片设计,到加入艾为电子公司后,逐渐聚焦数字音频产品线的集成电路研发。2016年至今,他先后主导完成了多代数字功放产品的演进。从不带DSP(数字信号处理)到内置DSP,从单功放硬件到算法与硬件相结合的产品推出,一步一步推动公司数字音频产品线的扩张与完善。
“简单来讲,以手机为例,大家对手机的音效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求声音响亮、自然,又要求手机轻薄。”姚炜说,如何能用比较轻薄的小型喇叭放出更加动听悦耳的音乐,又能够达到消费者需要的音量,是他们研究、创新的方向和目标。
图片
在产品开发初期,他们从芯片硬件做起,定义芯片架构,设计信号处理通路,和高信噪比的DAC架构,SNR达110dB(SNR一般指的是信噪比,设备的信噪比越高,设备产生的噪声越小),为高品质音频功放提供基础的硬件保证。
功放硬件产品推出后,姚炜主持开发了智能功放喇叭保护算法,确保功放在输出大功率信号的同时能够避免喇叭损坏,大幅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该功能受到多个手机厂商认可,并在他们的产品中批量使用。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做电路就像工程师画CAD图纸一样,需要一个电路一个晶体管去设计。随着一些EDA工具的普及,各种各样自动化工具的引入,我们设计芯片的规模呈指数级别的增长。再比如工艺的线宽,从以前的0.5微米、0.35微米,到现在最新已经可以达到40纳米级别的数模混合工艺设计”。在集成电路领域耕耘二十年,姚炜见证了国内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他们也凭借持续对数字音频功放产品的研究,采用以硬件功放芯片为基础,配合软件算法共同协作形成完整解决方案的产品开发思路,较好的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如今,通过持续一代一代地不断演进,艾为的数字音频功放产品具有了与国际一流芯片供应商同台竞技的能力。目前几大主流手机品牌厂商,如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等,都已有产品批量使用艾为的芯片。
“我们所有的创新想法,专利申请,都是建立在长时间对该领域的投入和积累中。”姚炜说,他和团队小伙伴每周都会开展两到三次“头脑风暴”,高峰期每天都会碰头讨论一番。在持续钻研的过程中,也会因为难题或瓶颈,有挫败和疲倦感,但团队齐心将问题顺利解决的这份成就感,让他们继续坚持下来。近年来,莘庄“莘十条”产业政策和集成电路企业集聚的产业发展体系,更为他们带来许多优秀的小伙伴。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想在某一个行业做到优秀,需要在某一块细小的方面持续专注,并且时刻追求卓越,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把事情做到极致,这是我理解的工匠精神”。
这一段时间,姚炜也深入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他说,作为研发人员,需要积极适应当前新的竞争局势,把握战略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前进道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独立自主、保持开放,合理利用一切力量,推动技术进步,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保持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