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氏风车——藏在遂宁小巷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遂宁文旅
说起夏氏风车,相信遂宁人都不陌生。2011年,夏氏风车的风车制作工艺“七技”,成功通过了遂宁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
居住在遂宁经开区嘉禾社区的夏海全是夏氏风车的第五代传承人,他制作风车的技术可谓炉火纯青。1957年,家中的长辈把这门手艺交给当时年仅9岁的他。夏海全认为,他对风车的喜爱已经刻进骨子里。
图片
不要小看一个简单的风车。传统风车采用的是纯天然材料,全手工制作,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包含竹、木、毛、泥、油、布、纸“七技”。制作材料主要有纸张、竹签等,大小不一,款式多样。其工序也包括选材、裁剪、染色、分粘、绑圈、扎圈等20多道。“一次没成功,二次又来,二次没成功,三次又来,这个都是手工上的颜色,一点都不能马虎,眼睛都不敢眨。”夏海全介绍,夏氏风车之所以制作起来比较困难,是因为工序复杂。光是给风车上色这项工序,他一直坚持用颜料纯手工染,而同行业的很多人已经用机器印刷了。
图片
图片
如今,夏海全已经74岁了。从事风车行业六十多年来,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将风车的制作工序优化改良,一门心思想要风车做得更好。2011年,夏氏风车成为遂宁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无疑是对老人多年坚持的最直接肯定。
图片
图片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对风车手艺一丝不苟的人,这两年也遇到了新难题。夏大爷说,早年间也有人想拜师学艺,然而很多都是奔着快速挣钱来的,有的学徒张口就问一个星期能不能出师。与众多“非遗”传承人的心愿相似,夏海全也希望能够将这门技艺延续下去。他告诉我们,只要有人愿意学,他一定倾囊相授,不让夏氏风车在自己手上失传。
图片
图片
传承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独有原则。“以人为本、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世代相传、亘古绵延。这项技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玩具,更是一种传统艺术的传承力量,一种责任和使命,是非遗人技艺匠心之美,是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载体。
微风起
五颜六色的风车随风而转
幼时拿着它满街跑的日子
就在这样的斑斓色彩中
再次鲜活起来
—END—
【本账号旨在为广大网友提供更多信息,不对所刊载的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所载内容仅供参考,参考本文章信息进行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账号无关,风险自担。】